- 主题:古代地方衙门的各种摊派,是正税的上百倍
除了盘剥,还有官场的形式主义。有的事情地方官吏也不想干,但上级考核就得干。现在幸好这些地方超额支出没有压给老百姓,都变成了地方债务。地方债多了,反而给地方带来了就业机会,至于谁还债务,没人在意。
【 在 Fallout3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代李调元《卖田说》里简单列举了地方衙门的各种“摊派”名目:
:
: 过差、公馆、驿马、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
:
: 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
: 这种摊派,都是优先派到家有田产但无权势的中小地主、富农中农自耕农上
:
: 大地主家里有人做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TAS-AN00」
--
FROM 49.93.116.*
学习,谢谢!
【 在 haiguimm 的大作中提到: 】
: 地方政府的不叫赤字,只能叫债务.
--
FROM 114.254.231.*
好材料,请问源自哪本书?
【 在 Fallout3 (废土)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代李调元《卖田说》里简单列举了地方衙门的各种“摊派”名目:
:
: 过差、公馆、驿马、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
:
--
FROM 136.56.63.*
历朝历代都类似,千里做官如果一点利益都不想,那是不现实的
--
FROM 125.34.29.*
我上的小学就是俺们村集资修建的。当时估计花了三万多。
【 在 Fallout3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代李调元《卖田说》里简单列举了地方衙门的各种“摊派”名目:
: 过差、公馆、驿马、洒水、门包、长随、书吏、衙役、夫轿。。。
: 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 ...................
--
FROM 1.196.169.*
我上小学还亲自参与学校建设,从山脚下把砖搬到山顶,一天一百块,一次只搬得动5块,一天要搬20趟,我体弱搬不动,一天只搬了40块,我爸下工了去帮我一担子挑了剩下的60块,那时候我眼里父亲就像天神一样。
还是要感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时候一到冬天农闲乡里就把十里八村的人集中起来修路,自带粮食和工具,一个冬天修那么一小截路。现在一个穷农民也有余力雇个铲土机给自己家铲出来几百米的大路。
【 在 sleepless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上的小学就是俺们村集资修建的。当时估计花了三万多。
--
修改:AboutTime FROM 114.253.38.*
FROM 114.253.38.*
中国古代社会有两股势力,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
一个是乡约俗成,这是民间的势力,是由下而上的。
一个是官僚势力,是由上而下的。
每个朝代的发展,总是官僚势力渐长,乡约势力渐弱。
初期,官方法制不全,官员们经验不足,社会运行以乡约为主。
到了后期,官府里各种手段成型、操作熟练,完全超越整个社会习俗的制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所以,当中国人头次听到“民主”二字时,想到的是乡民作主,官方受制约。
中国人头脑里的民主,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
--
FROM 120.2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