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没有李景隆,朱棣绝对成功不了吧
是不是金庸小说看多了,以为沐英从头到尾是一个独立集团?在早期沐英就是一个较大的留守将领,还不是云南最大的,所谓的沐府规模很小,其他军队,政体和内地一样。靖难战争中,大部分军队回调,然后就没了然后,留下的少部分军队和二代慢慢和内地拖离了感情,慢慢和沐英府后人结合在一起,自发形成一个集团。自始至终朝廷没有正式承认沐英府在云南的领头地位。沐府始终受云南流官节制,在早期沐府一直担心朝廷一句话就裁撤沐府,直到明朝中期才慢慢形成稳定集团。
【 在 HxSailo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证据你就贴出来,这里啰嗦的是你不是我。不要觉得啰嗦就是证据。
--
FROM 223.72.88.*
燕王时机抓得很好,经过了深思熟虑。当时表面上北京一带兵员不多,但一直在打仗,已经完成了二代更换,有实际经验具有最强战斗力,内地的中央军虽然人数多十几倍,但一代已经老去,一代半刚被蓝玉培养起来,又被屠杀解散,新二代完全是新练兵起来的,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有战斗力的西南诸兵也是一代半,也已慢慢老去,并且西南一代本不如北方一代先天不足,西北兵团此时没动也是因为一代老去,二代刚接班,没法动,所以将领拒绝出兵。所以建文是一个不知兵的花架子,为了意气,选择了兵事交替最差时机动手;燕王长期带兵,对兵事转换的时机把握最好,所以带领北兵以一挡十最终获胜。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建文可以调动的兵力和资源依然秒杀朱棣是毫无疑问的。我很好奇朱棣最后孤注一掷直扑南京的时候,基本完好的南方和关中军队在干什么。为啥只有山东和京城的军队在抵抗。
--
修改:Deepmountain FROM 223.72.88.*
FROM 223.72.88.*
燕王时机抓得很好,经过了深思熟虑。当时表面上北京一带兵员不多,但一直在打仗,已经完成了二代更换,有实际经验具有最强战斗力,内地的中央军虽然人数多十几倍,但一代已经老去,一代半刚被蓝玉培养起来,又被屠杀解散,新二代完全是新练兵起来的,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有战斗力的西南诸兵也是一代半,也已慢慢老去,并且西南一代本不如北方一代先天不足,西北兵团此时没动也是因为一代老去,二代刚接班,没法动,所以将领拒绝出兵。所以建文是一个不知兵的花架子,为了意气,选择了兵事交替最差时机动手;燕王长期带兵,对兵事转换的时机把握最好,所以带领北兵以一挡十最终获胜。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文朝廷不光是削藩,极可能在北方屯驻的军队对建文朝廷也很不满。所以朱棣几百人反,北平周边部队就迅速倒戈响应,西北的宋晟也拒绝建文帝征调
--
修改:Deepmountain FROM 223.72.88.*
FROM 223.72.88.*
有专门的论文研究这个,就是针对金庸造成的误解写的,描写沐府集团慢慢形成的过程
【 在 HxSail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扯这些没用的,翻史书实录包括现在的论文找证据就可以了,自己拍脑袋的就到此为止吧。
--
FROM 22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