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eyuan.org/Html/News/2018/1226/8650.htm 进入80年代中期,一些少数民族对提“炎黄子孙”一词表示异议。1984年5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政协委员米暂沉写了《提请注意“炎黄子孙”一词的用法转中央宣传机关参考案》的提案。提案中说:“近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以及一般文字常用‘炎黄子孙’一词,代替‘中华民族’,就炎黄一词的传统解释,自然是指的炎帝与黄帝,查《辞源》的注释:‘炎帝姜姓,称神农氏,代伏羲氏为帝,造耒耜以教耕,尝百药以为草一。’‘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国于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故亦曰有熊氏。’根据上述说明,炎黄子孙是指今天的汉族而言,但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族虽占人口的最大多数,其他民族人数较少,但不能都归之于炎黄子孙范围之内,辛亥革命虽曾以黄帝纪年,但仍以五色围旗象征五大民族,到今天我们也还设有民族自治区、州、县,台湾大多数人都是炎黄子孙,包括蒋经国及一般台湾居民,但高山族就不能说是炎黄子孙,此外如藏族、满族、蒙古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历史,不能以炎黄子孙包括起来,政协直属学习组的梁漱溟是元人的后裔,溥杰是满族,在这个场合使用‘炎黄子孙’一词,就觉得不确切或有语病,可否请中央宣传部门考虑加以纠正。”
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在答复函中说: “关于‘炎黄子孙’一词用法,我们征询了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的意见,经部领导研究并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审定,今后对此词使用的意见是: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代称中国各族人民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
1990年3月10日,江泽民邀请在北京参加中央全会的边疆民族地区和沈阳、北京、兰州、成都等军区的同志开座谈会,同时也邀请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全会的同志也来参加,共同商讨研究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局势的问题。会上,江泽民作了题为《关于进一步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几点情况和意见》讲话。讲话中就“炎黄子孙”和“中华儿女”提法作了规范和说明,他说:“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知识界以及青少年。对于容易触发群众性冲动的敏感问题,要慎重对待,及时妥善处理。要从增强民族团结、稳定大局出发,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比如,部分少数民族对“炎黄子孙”等提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研究在国内用“中华民族”、“中华儿女”这样的词,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感召力。”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管人家为啥吹牛胡扯呢?我只是告诉你,都自称过炎黄苗裔……
--
FROM 58.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