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古人对太阳和宇宙的认识是啥样的?
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对太阳和宇宙的认识是啥样的?
天似穹庐?
天圆地方?
嫦娥月宫?
...
这种认识什么时候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天体运行?明末?清末?
--
FROM 123.125.152.*
酉阳杂俎
【 在 RjzdscS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对太阳和宇宙的认识是啥样的?
: 天似穹庐?
: 天圆地方?
: ...................
--
FROM 221.214.54.74
天地如鸡蛋,天是蛋清,地是蛋黄。
汉代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 在 RjzdscS (RjzdscS)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对太阳和宇宙的认识是啥样的?
: 天似穹庐?
: 天圆地方?
: ...................
--
FROM 112.47.160.*
【 在 zszqzzzf (炼狱天使——反者道之动)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地如鸡蛋,天是蛋清,地是蛋黄。
: 汉代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zz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经过科学分析,提出
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 2500
个,常明星有 124 个,叫出名字的320 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 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
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1]
张衡灵宪图 - 内容
1.灵宪认为人目所见的天地是大小有限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就“未之或知也
。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在空间上没有边界,在
时间上没有起点。扬雄的思想和目前天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在终极本质上
是相通的。而张衡的结论却和当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相合。看来,宇宙有限无限的问
题还得长期争论下去。
2.灵宪把天描述成是恒星所在的地方,它是一个偏心率极小的椭球:
“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增广千里。通而度之,
则是浑已。”天上有一个北极,枢星正好在这个位置上。日、月、五星都绕它旋转。天
还有个南极,是在地底下,人不可见。人目所见的地表面是平的,正在天的中央,“自
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可见,张衡心目中的地是个半球。(注:本地青对这句不认同)在地面上来说,如以8尺高的表在同一天正午测量日影长度,则南北相距千里的两个地点所量得的表影长度相差1寸。
第一,日、月、五星并非是在天球球壳上,它们是在天地之间运行,距地的远近各有不
同。第二,这7个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同,离地近的速度快,离地远的速度就慢。第三,
《灵宪》用天的力量来说明行星之所以有留、逆、迟、速等运动变化现象(“天道者贵顺
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第四
,按照五星离地远近及其运行的快慢,可以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附于月,属阴,包括
水星和金星。另一类附于日,属阳,包括火星、木星和土星。
张衡灵宪图 - 评价
灵宪上述这4点都很有意思。其中第一点可以说基本上是正确的,虽然实际情况要比这
种概括复杂得多。第二点则与古希腊人的思想完全相合。而在中国,则在张衡之前还没
有人提起过,并且在他之后也未对此点给予重视,这就使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的发展受
到很大的局限。第三点虽然说得非常含混难解,而且完全不正确,但它却显然是在寻求
说明行星运动之所以有顺逆迟速的力学原因。这种努力的本身值得在整个天文学史上大
书一笔。1500多年之后,王锡阐在《五星行度解》里提到了类似的思想,并进一步提出
了天对日、月、五星有一种类似磁石吸针的力量。王锡阐的思想的力学性就更明确了。
虽然张衡、王锡阐的思想都并不正确,但是行星和它们的卫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
是一颗行星)的运动,的确都是受到万有引力定律所支配的。因此,追究这些天体运动中
的力学原因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西方,对于这种力学原因的探讨在张衡之后的10
00多年里仍然是没有的。许多伟大的希腊天文学家都只有对日、月、五星的运动作精细
的运动学描述,而从未想到过解释其力学原因。力学原因的探讨要直到16世纪科学革命
开始之后才被提出来。第四点也很有意思。《灵宪》的行星分类正好是太阳系中内行星
与外行星的分类。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都是绕太阳转的,而
月亮则是绕地球转的。所以,“附于月”的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误
,是因为张衡和其他古人一样,把月亮作为阴的代表。不过,从金、水两内行星的运动
来说,人目所见的鲜有和外行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外行星只能从晨出于东方
开始一个会合周期。而内行星则在一个会合周期不但可以晨出于东方,而且还可以像月
亮一样,昏出于西方。正是由于这种昏出于西方的相似性,《灵宪》才提出“附于月”
的说法。
--
修改:zszqzzzf FROM 112.47.160.*
FROM 112.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