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西晋洛阳武库大火研究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11年换4帝时,我记得首辅大臣都是三杨啊,官场还挺稳定都。
: 是后来明英宗迷信王振后瞎搞,才搞乱了
这个问题已没必要多说了。
大体上每七八年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周期,比如人类自然生理成长周期、生产工具折旧更新与经济运行周期、社会潮流变动周期等等,长期观察,每七八年就来一次周期性反复,都是比较常见的。
七八年内从上到下更新一次,比较正常,不容易出问题。但频度增加翻番,那就大概率翻车。
十一年四帝与七八年四书记,从客观周期角度而论,有本质之别。
--
FROM 223.104.244.*
【 在 over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厉害啊,这样算来,美帝总统任期以两届八年为限,还真是科学
2022拜登拜拜——﹥哈里斯下半场————>2024川皇回归——2026川皇驾崩、黑莉或长公主下半场。
然后,……2027年,加州、纽约州宣布独立,二十二州加入,组建美利坚民主国。得州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剩下二十八州先后加入。两国签订禁用核武后宣战。
--
修改:zxq1974 FROM 223.104.159.*
FROM 223.104.159.*
【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哈,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还是上上下下不说真话腐败透顶。
陈水扁:对对对……
莫迪:666
韩国历任总统:耶耶耶
--
FROM 223.104.247.*
大胆假设——10086.小心求证——12306.允烈网友
把现成资料分析透彻再开细节脑洞呀。【对于西晋时期发生于首都洛阳的武库大火,史书上记载颇简略。】如此一笔带过可不好。
《晋书》志第十七:“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张华疑有乱,先命固守,然后救火。”
《博物志》(张华)卷之四:“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
《梁书》卷第十九列传地十三:“时长沙宣武王将葬,而车府忽于库火油络,欲推主者。蔼曰:“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万石必然。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检之,果有积灰。时称其博物弘恕焉。”
对于火灾发生的原因线索忽略,涉及时局的人为原因跳过不谈。然后直接进入推理环节,大丈夫?
据现成资料统计,222年~580年可见火灾记录就有225次。还是在政治动荡、政权不稳、战争频繁导致资料不全;规模较小的火灾少见;皇宫、都城和附近州县以外罕有记载的情况下。例如:
《南史》卷八:“丁酉,大风,城内火烧居人数千家。以为失在妇人,斩首尸之。”
《梁书》卷三:“五月癸卯,琬琰殿火,延烧后宫屋三千间。”
《晋书》志第十七:“六月大旱灾,火烧数千家。延及山阴仓米数百万斛,炎烟蔽天,不可扑灭。”
《晋书》载记第二:“聪所居螽斯则百堂灾,焚其子会稽王衷已下二十有一人。聪闻之,自投于床,哀塞气绝,良久乃苏。”
古代严重火灾发生多发,当代安全生产和防灾措施是血与泪的教训积累而成。对火灾摧毁武备导致军事实力下降,进而带来和周边势力强弱变化的连锁效应的可仔细考量。不过忽略全局会成盲人摸象,连锁推理环节越多,链条就越脆弱。
答:张华卸责之辞可信度亦低。
最开始写此文时,怀疑对象除孙秀外,也是包括张华地。
因为他表现有些反常,你所摘引的说辞,显然也是真相无法查明时,对所有可能被追责之人而言都是最佳选择的卸责之辞。
油自己就烧了,大家都不用担罪了。
然而,万石自燃既无先例,也根本经不起细推敲,只是听起来"好有道理","可惜谁也没想到"的想当然耳。
张华说这个话,当时就意识到他是在卸责,也怀疑他是要为某些人掩盖。
至于后来的人以此为案例来为其它人免责找证据,更是可笑。居然还"验之"果然,被夸赞。
火灾虽多,武库大火却几近唯一。
自然天灾意外,本文也从来没排除。
本文主旨也不是找真凶追责。
这些都在后来的文字里几次提过。
洛阳武库大火发生之前几十年,拜火教徒在西亚烧过罗马驻军大城,有成功经验。几十年后又精细地举办了扑灭烧幽州城门大火消防演习。
武库大火如系人为,他们的嫌疑最大。
碎碎念——允烈网友
尽管洛阳火灾发生的分析不是帖主想说的重点,但有几处依然值得念叨。
“疑有乱”导致火情加重,如认定其为托辞,可疑之处就更多了。延迟救火造成损失加重多少无从知晓,但不能排除是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且张华与孙秀、赵王伦不和众所周知,忽略重要当事人的疑点不谈是过不去滴。
乐蔼例子中强调检查“库若有灰”,不排除自燃可能性。仅论原理并不可笑,勘察准确性、是否该相信前人的说辞、火灾损失责任判定是另一码事。此后怀疑自燃的屡见不鲜,不是没有缘由只为托辞。《棠阴比事》(桂万荣):强至祠部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时禁中露积油幕,一夕火。主守者皆应死。至预听谳,疑火所起,召幕工讯之。工言制幕须杂他药,相因既久,得湿则燔。府为上闻,仁宗悟曰:顷者真宗山陵火起,油衣中其事,正尔主守者。遂比轻典。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所致,是也。
……
何况【那么,公元295年洛阳武库大火,有无可能正是这个纵火团队第一次试验这种酒水灭火的大型宗教表演时,搞砸了才发生地?】的推论极不坚实。尤为关键的一点,“噀酒(水)救火”是东汉起流行的道教方术。 它不是洋人玩意儿,与道教兴起有直接关系。当西洋景去发掘,方向上南辕北辙~
《后汉书》卷第八十二:㈠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
㈡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执法奏为不敬。诏问其故。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张华等的说辞谨慎处理是合理的,但同时对《梁传》情节不加考量全盘接受就很奇怪。就不说《梁传》传播版本校勘细节了,佛图澄故事中为宣教本土化改造迹象突出,比如其死亡后的小故事。
人地两生是佛教初入中土面临的实际状况,初期有依附本土道教(原始宗教、巫术)传播的过程。面对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上层通过“格义”传授义理,《梁传》:法雅,河间人,凝正有气度。少善外学,长通佛义。衣冠士子咸附谘禀。时依门徒,并世典有功,未善佛理。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及毗浮、昙相等,亦辩格义以训门徒。而面对没受过教育的下层用大众熟悉的道教方术作为一种传教工具是显而易见。
通过改造陌生的外来思想与重新建构本土化故事,才能对中国的信仰世界进行渗透。借助上下层原有熟悉的故事加以传播是有效拉近信众距离的方法。所以幽州灭火的故事是佛图澄等外国团队秘密实施犯罪纵火行为,还是佛门为宣教移花接木道教方术呢?《梁传》此条自注为据《本传》。忽略《后汉书》、《神仙传》栾巴记载异同比较是说不过去的。况且觉得噀酒救火存在人为全盘操纵、真实发生,也是一种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先入为主。
【火灾虽多,武库大火却几近唯一。】是哪个维度几近唯一? 武库起火古代发生过多次,其他种类影响时局的重大火灾也发生过不止一次。 《后汉书》志第十四: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库火。是时,羌叛,大为寇害,发天下兵以攻御之,积十余年未已,天下厌苦兵役。注引《东观书》曰:烧兵物百二十五种,直千万以上。 远比西晋元康五年早,同样损失巨大。如想贯彻武备损毁导致时局剧变的思路,得该先把这件案例纳入视野范围吧。
既然重点非分析火情发生过程、找出真凶,着眼于这场火灾造成损失扭转华夏和周边军事实力对比,则没必要花颇多笔墨推断啥作案合理性(还建立在不牢固的逻辑链上)。暂且抛开“武器决定战争胜利论”的反驳……要想立住脚需对武器、军事、战争史详加梳理。没人能否认重大灾害对时局影响,但定性不能忽略定量。比如同样这场火灾,政治思想史关注点是汉魏、魏晋禅代象征被火灾烧毁带来后续整体思想巨大的转变影响,立论同样有理有据的。想说明西晋此次火灾造成连锁反应之大几近唯一,同样是有槛的。随意定性,轻率还原历史建模是我认为学界中人的一大弱势所在,如果只换一种角度,但不改变这方面的弱势,只会得出另一种方向不同、同样缺陷巨大的结论。
答:这个不错。
如果是某个道教派系(五斗米?)弄地,目标可能是传世传国之秘宝、王莽头骨之类东西了。
孙家弄传国传世秘宝有渊源呵。孙坚就拿过所谓传国玉玺。
孙坚孙策孙权都不太象华夏乃至地球原住民。这是很有点古怪的一家子。
--
FROM 223.104.160.*
【 在 westhol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夸张了 后来八王打来打去又没缺兵器
: 对中原地区生产力来说,兵器盔甲从数量上说 一般不会缺
: 即使连年战争 军需的短板通常是粮食
: ...................
你想到的,文章中都说过了。
--
FROM 117.1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