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西学东渐的时间,常识普及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晚明已经有一群人接受西学了,基本和西方保持同步。
清初到鸦片战争接近两百年的时间,为了防汉,禁止技术传播两百年,直到被打之后才又开始。
清朝的文化人只研究考据了。
这才是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
清粉现在已经不承认晚明有西学东渐了
--
修改:Kept FROM 24.213.242.*
FROM 24.213.242.*
在近代“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提出了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张,其实最早引进的是晚明。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并不逊色。
以著名的桐城方氏为例,方家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程朱理学传家,即方氏拥有中华文化的厚重衣钵。方以智(1611-1671,明末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进士,曾受邀担任南明内阁大学士)的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均学习西方天文学,曾师从意大利籍传教士熊三拔,其著作《崇祯历书约》是明末重要的天文著作。方以智和汤若望、毕方济等很多传教士均有深交,其《物理小识》尤为杰出。而方以智之子方中通师从波兰人穆尼阁,其数学专著《数度衍》系统介绍了对数的理论和应用。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这一切说明,有着厚重中华文化衣钵的方氏并不排斥西学,反而是当时的西学大家。明朝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研究全新的西学,其学术环境比西方当时教会统治下的要好得多。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在日常生活及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不分伯仲。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缜密思考和理性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实践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1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和欧洲的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
FROM 24.213.242.*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没有传欧洲的东西过来?
【 在 Kept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 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 ...................
--
FROM 112.47.160.*
那个时代欧洲没啥可以传的,还很落后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没有传欧洲的东西过来?
:
--
FROM 24.213.242.*
东西方交流一直有
但绝不会被儒家允许成为政坛主流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没有传欧洲的东西过来?
:
--
FROM 101.24.90.*
【 在 Kept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时代欧洲没啥可以传的,还很落后
元代中原地区不仅与漠北牧业经济区域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而且同北方其他民族区域例如畏兀儿地区有着长期稳定的经济交流。由于畏兀儿地区处于中西贸易之路要冲、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因而这种经济交流更体现出国际贸易、地区贸易和民族贸易三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鲜明特色。马可?波罗途经喀什噶尔,就谈到这里的商人前往中原及世界各地做生意,经营的商品主要有棉布、马、驼、葡萄酒、葡萄干、玉等。棉花、西瓜等外来农作物正是通过畏兀儿地区为中介,在元代普及于中国中原和南方的。除喀什噶尔外,别失八里(今新疆济木萨尔附近)、哈喇火州(吐鲁番附近)也都具有上述那种三个层次贸易中心的特点。
外国来华商队具体的贸易活动,见诸史籍者极少,仅裴哥罗梯的《通商指南》一书较为
详细。裴哥罗梯(Pegolotti)系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商人,其书《通商指南》大约于一三
四○年写成。该书在总结元代欧州商人来华经商的丰富经历的基础上,介绍提供了对华
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是一本常识性的工具书。书中涉及到的对华贸易商品价格
及贸易额,属于那种经验性的数据,反映了一般情况下的正常水平。
据裴书所载,外商进入元帝国境内后,须将所带金银兑换为中国通行的纸钞。每四张纸
钞(面额无考)换银一索摩(Sommo),每一索摩银价值欧洲佛罗林金币(Florins,相
当于英币9.6仙令)5枚。而每索摩之银在中国可购买华丝19—20磅(意大利热那亚磅,
实际重量无考),花绫缎子三匹半、或纳失梯(前文纳失失之复数,金锦)三匹半至五
匹。来华商人一般平均每人载运之货约值二万五千余佛罗林(约一万二千英磅)(29)
,即相当于五千萦摩银。即使扣除往返长途贩运较大的成本和消耗,粗略估算仍可购买
中国锦缎一万匹左右。倘以数十人的商队总计,贸易额至少在二十万索摩银以上,看来
数额是相当惊人的。不过这里必须指出,考虑到裴书在记载,转录、翻译等环节上的准
确性程度,以及当时各国货币、计量单位之间,古今货币、计量单位之间复杂的换算关
系,上述商品价格及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精确考订。但是这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中外商队贸易的盛况,堪称丝绸之路贸易研究中弥足珍贵的参考资料。
玉龙杰赤(Organci)。即今苏联土库曼的库尼亚乌尔根奇,曾为中亚花刺子模古都。此
城是中亚地区回回商队与欧洲、西亚商队商品交换、货物中转的枢纽。《通商指南》曾
述,欧洲商人欲来中国者,可携带竹布等货物至玉龙杰赤,这里“商务繁忙,货到即可
销出”(32)。中亚地区的贸易中心,还有塔剌思(今苏联中亚江布尔城)、阿力麻里
等。
元大都,西方人称汗八里(今北京)。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
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这里“各国商贾辐辏,百货云集”。《马可?波罗游记》曾
以一章的篇幅介绍元大都国际贸易的盛况:“凡世界上最为珍奇宝贵的东西,都能在这
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33)。元朝中国境内
丝路重要商镇还有可失哈耳(喀什噶尔),这里的纺织品“由国内的商人运销世界各地
”(34)。河西走廊的肃州,这里附近“山上出产的一种质量非常好的大黄。别处的商
人都来这里采购,然后行销世界各地”(35)。另外还有别失八里、哈喇火州等。
zz
--
FROM 112.47.160.*
不需要成为政坛主流。
技术上跟上时代就行。
现在中国制度也和西方不一样
技术交流一直都有。,然而满清前两百年基本没有,被你们满清统治者禁止了,这就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 在 fanjiyo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西方交流一直有
: 但绝不会被儒家允许成为政坛主流
:
--
FROM 24.213.242.*
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
明朝末期,正是西方科技文化理论大发展的前夜,而明朝广大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研究西学,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各有千秋。中国明朝,尤其是晚明67年中出了不少世界级水平的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这些著作相对于近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西方是颇具亮点的。1643年前的西方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尚处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而同时的明朝已经进入了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政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在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思想原则和“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的目标指导下,以及明政府的组织支持下,中国人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其中现在可知翻译的书目中有(包括译者或作者):
《测量法义》利马窦和徐光启,1607年
《表度说》熊三拔,1611年
《泰西水法》熊三拔和徐光启,1612年
《几何原本》利马窦和徐光启,1613年
《同文算指》利马窦和李之藻,1613年
《乾坤体义》利马窦,1614年
《圆容较义》利马窦和李之藻,1614年
《天问略》阳马诺,1615年
《职外方纪》艾儒略,1623年
《远镜说》汤若望,1626年
《寰有诠》傅泛际和李之藻,1628年
《名理探》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年
《奇器图说》邓玉函和王徵,1634年
《主制群征》汤若望,1636年《寰宇始末》王丰肃,1637年
《五纬历指》罗雅谷,1637年
《性学粗述》艾儒略,1637年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
《数学札记》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
《矿冶全书(共12卷)》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
《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
《原本》(拉丁文本) 科隆版
《测量全义》罗雅各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开普勒
《地中海航海术》罗马版
《比例规解》罗雅谷
《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
《宇宙仪》雅克·贝松
《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
《磁石测量法》纪尧姆·德诺吨涅
《神功催吐药》萨拉·安吉鲁著
《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克洛德·举雷
当时创作和翻译的还有《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泰西水法序》、《坤舆格致》、《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远西奇器图说》、《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七千余册。
而在清代出版的著述只有:南怀仁《仪象志》、《仪象图》、《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以及利类思《狮子说》,等等。数量相比明代可说是极少,且基本都只是传教士所作。
在徐光启的科学思想中,“翻译”是基础,是向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学习的必由之路。作为皈依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徒,徐光启并没有选择宗教典籍,而首先选择翻译《几何原本》。他说:“《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既卒业而复之,由显入微,从疑得信,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3
第一次向中国说明了几何学的本质。他说:“下学功夫,有理有事。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怯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4尽管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使得封建士大夫并未普遍理解,“而习者盖寡”,但徐光启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4,即认为《几何原本》是百年后人人必读之书。
“今天,当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当我们认识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时候,徐光启‘会通超胜’的科学思想就更加闪射出熠熠的光辉。”
--
FROM 24.213.242.*
西方过来的,不等于欧洲
两千多年交流的多了去
植物,食品做法,宗教,……
【 在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个时代欧洲没啥可以传的,还很落后
: :
--
FROM 101.24.90.*
是的,有史以来一直有交流,除了满清前两百年。这是落后挨打的根源。
【 在 fanjiyo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过来的,不等于欧洲
: 两千多年交流的多了去
: 植物,食品做法,宗教,……
: ...................
--
FROM 24.2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