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石器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南北方人群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相互交流较少,也几乎不受外部影响。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口增长、社会进步,南北两大人群交流日渐增多。可能由于南方稻作农业比北方粟作农业产量更高,因此这一时期的南方文化更为繁荣,但南北的工业水平并无实质性差距。这个相对封闭的平衡被最早的全球化浪潮打破了:来自西方的青铜文化从欧亚草原传播到中国境内。
在遥远的西亚,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驯化了小麦、绵羊等物种,还发明了青铜冶炼。这些技术沿着欧亚大陆北部的草原向东传播,大约5000年前开始,阿尔泰地区的印欧人群(阿凡纳切沃文化)扩张到新疆地区。这些人群似乎止步于天山一带,并未东进,但他们的技术继续向东传播,距今4500年左右就出现在甘青、燕辽地区。龙山时期,中国北方就出现了小麦、绵羊和黄牛,尤其是绵羊的出现,对北方的农业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到了龙山时代晚期,青铜技术也被中国北方的草原人群获得,促使草原人群凭借军事优势对黄河流域发起入侵。
除了技术传播之外,还有两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一个是大约4500~4200年间发生气候突变,温度降低,促使古人们加速从北向南迁徙;另一个是草原人群的南下可能带来了鼠疫等疾病,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减少,削弱了他们的抵抗能力。
在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外来技术等多因素影响下,不同文化之间发生了极其剧烈的碰撞,最早的中国就在碰撞和融合中诞生。南北人群也逐渐融合成统一的华夏民族。
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约4500~3800年前)
从分子人类学视角,大约4500~4000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轮巨大动荡。古北方人群大规模南下,搅动古南方人群也发生迁徙。整个中国南方发生了洗牌式的重组,形成了古南岛为主、混合古南亚、古北方基因而成的新族群。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古南岛人向东南渡海,以台湾为根据地,南下菲律宾乃至太平洋,在3000年前就已分布到太平洋诸岛,演变成南岛民族;一部分古南亚人向中南半岛迁徙,与当地的原有居民混合,演变成东南亚民族;也有一小部分南方人群北上,因此在中国北方也融入了少量的古南方基因。这轮动荡开启了中国南北方融合的大门,在此后的4000年里,南北交流和迁徙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北方人群南下的规模大于南人北上。最终,中华大地上绝大部分人群都融合成了汉族,并且是北方人群占主导地位——基因调查显示,现代汉族中约2/3是古北方来源,1/3是古南方来源,并且呈明显的梯度分布模式:越往北,古北方基因越多;越往南,古南方基因越多。(从Y-DNA来看,北方汉族以O2为主,O1比例很低;南方汉族虽也以O2为主,但O1比例明显上升。)
从实物考古学视角,这个时代的文物遗迹已经相当丰富,可以观察一系列重大变故。首先是北方人口明显增长,文化繁荣。接下来,长江流域突然衰落,良渚、石家河文化纷纷毁灭,整个南方全面崩溃。大致同时或者稍晚,华北地区也发生衰落。中原以外,原本百花齐放的传统史前文化几乎全部消亡。与此同时,邻近草原的燕辽-内蒙-甘青一线反而变得繁荣,出现了数个青铜文化。据此分析,很可能是草原边缘地带的耕牧混合人群获得了从中亚传来的青铜技术,随后对华北地区的农耕人群发起了大规模入侵。
【龙山的兴起】:
* 山东板块:距今4500~4000年,龙山文化在山东骤然兴起,它很可能是由大汶口文化演变而来,并吸收了良渚的一些元素,盛行极具特色的黑陶,尤其是蛋壳黑陶,也有不少玉器。龙山文化迅速取代了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向黄河中游的仰韶地区扩张。
* 中原板块:龙山文化席卷了仰韶文化东部的大片地区,但它似乎并不是单一王权国家,而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龙山时期的华北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城址,呈现出群雄逐鹿之势。这些遗址大致可分为几支文化:
> 河南中部,王湾三期文化(或称河南龙山文化,距今4400~4000年)有许多城寨遗址,但规模都不大。这些遗址又可分为嵩山以北的王湾类型和嵩山以南的煤山类型,前者接近西北风格,以罐/鬲为炊具,后者接近东南风格,以鼎为炊具。因此,这一地区不像一个统一国家,更像是不同文化碰撞交流的熔炉,本地的仰韶文化、东方的龙山文化、南方的石家河、良渚文化、北方草原青铜文化,都在此处交汇。
> 山西南部,陶寺遗址(距今4300~3900年)出现了280万平米的大型古城、宫殿、王族墓地,并且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天文观象台和个别文字符号。陶寺有钟/鼓/磬等乐器、彩陶龙盘和陶壶朱书、玉钺/玉琮等良渚风格玉器,还有少量青铜器,已形成明显的华夏风格。陶寺很可能在晋南建立了一个较大的方国,有人认为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陶唐氏(尧)所在。
> 陕西北部,石峁遗址(距今4200~3900年)是现今已知的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占地425万平米,既出土了华夏风格的玉器和精美石雕,也有更原始的草原风格石雕。令人猜想,它的修筑者可能不是传统华夏人群,而是来自北方草原。
> 除上述地区之外,还有豫东的造律台文化(又称王油坊类型)、豫北冀南的后岗二期文化、冀北的雪山二期文化、晋北的杏花文化等。
【良渚的衰落】:
* 吴越板块:繁华的良渚文明在大约4200年前突然崩溃,原因不明,可能是洪水和北方龙山人群入侵(可能与造律台文化有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后上千年,吴越地区都没能恢复原先的水平。良渚遗民可能流亡并融入到更广阔的地域,这使得良渚的文化元素广泛传播于中国各地。良渚崩溃之后,广富林文化(距今4200~3900年)出现于良渚东北的上海松江,具有明显的北方龙山文化特征,工艺水平明显不及良渚。马桥文化(距今3900~3200年) 是吴越地区首个青铜文化,但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反而比良渚大幅倒退。春秋时期,吴国在此地兴起,融入华夏文明。
* 荆楚板块:在良渚毁灭的大致同时,石家河文化也毁灭了,可能与王湾三期文化有关。被废弃的古城遗址上出现了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400~3900年),但这批人群的文化面貌与先前人群完全不同,倒与良渚更为相似,尤其是大批精美的小型玉器,可称为中国史前玉器的最高水平,更像是良渚贵族流亡到这里而形成的。而在后石家河文化衰亡之后的数百年里(大约相当于夏朝存续期间),整个长江中游似乎都荒无人烟,直到商朝早期才再次出现了盘龙城遗址,到周朝时才能再与中原对抗(昭王南征),春秋时形成楚国,融入华夏文明。
【陶寺的灭亡】:
* 甘青地带: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带,甘肃齐家文化(距今4200~3600年)是羌人的前身,也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他们由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并融合了西北草原文化,主要种植粟,畜牧也很发达,玉器数量不少,但彩陶艺术几乎消失。齐家文化出现了大批青铜器,但他们的侵略性不强,安居于西北边境,随着气候变冷而逐渐衰落。
* 燕辽-长城地带:在龙山时代早期,内蒙南部出现了老虎山文化(距今4500~4300年),以狩猎畜牧为主,有陶器,无玉器,砌筑石城。这些草原人群可能与中原北部人群、燕辽人群发生混合,并且接受了西方传来的青铜技术,演变成几个文化:
> 朱开沟文化(距今4200~3500年)出现于陕北、晋北一带。其早期人群可能自草原南下,建立了陕北石峁石城。大约距今4000年前,很可能是这个人群又南下摧毁了陶寺。朱开沟文化占据晋陕地区,直到数百年后被商朝打败,而陶寺遗址荒废了近两千年,汉代时才重新有人居住。
>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3300年)出于了燕辽一带,可能是后岗二期文化与草原人群混合而成,农业和畜牧都很发达。陶器技术一般,却掌握了青铜技术,其风格似对商人有影响。
* 山东板块:大约陶寺灭亡的同时,燕辽地带的一支东夷人群南下占领山东,取代了山东龙山文化,形成岳石文化(距今3900~3600年)。岳石文化的陶器技术比龙山文化明显倒退,也没有玉器,但却出现了来自北方的青铜器。龙山人群被迫向中原迁徙。
* 中原板块:这一时期,晋陕地区的诸多城址都被毁弃。在良渚、石家河、龙山、陶寺等文化纷纷陷入黑暗之时,只有中原的洛阳-嵩山地区还保持相对繁荣,如同黑夜中的灯火,维持着华夏文化一缕不绝。距今3850~3750年左右,嵩山东南出现了新砦遗址,其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很可能对华夏多源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紧随其后,中国第一个青铜王朝二里头文化就在中原诞生。
青铜时代前期,夏-早商(距今3800~3300年)
距今4000~3800年前,整个华夏大地上一片衰败气象。中原之外,曾经百花齐放的史前文化几乎全部消亡。这很可能是由于草原青铜人群的入侵,给华夏人群带来巨大灾难。然而,由于中国早已有发达的制陶技术,加之中条山的优质铜矿,中原地区很快就掌握了青铜冶炼,并且工艺水平反超草原人群,使华夏民族成为中国境内科技最发达的人群。
约3800~3500年前,二里头文化在洛阳盆地蓬勃而兴。二里头不仅具有大型城市和宫殿遗迹,还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冶炼遗址,很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方国,其影响辐射到几乎整个华北地区(除山东之外),可能处于诸侯盟主地位。而在文化面貌上,它似乎是吸收了仰韶、大汶口、龙山、甚至良渚等不同文化元素,形成了多源融合的华夏文明,因此可将其视为“最早的中国”。据推测,二里头文化很可能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夏朝,但目前尚未取得确凿证据。
约3600年前(公元前1600年左右),河北邯郸一带的商部落(考古上称为下七垣文化,由后岗二期文化演变而来)南下,先后攻克郑州、洛阳地区,取代二里头政权成为中原之主(成汤代夏)。二里头的部分遗民可能流亡到巴蜀、太湖等地区。商朝继续扩张到关中和江汉平原,还在武汉盘龙城(靠近大冶铜矿)进行青铜冶炼,使青铜技术传播到长江流域。这一时期的商朝(考古上称为二里岗文化)极为强盛,统一了整个中原,并且打败了晋陕的朱开沟文化,使其裂变成李家崖文化等残余势力(可能是史籍中的鬼方、土方等,亦即西戎)。另外,在山东还有岳石文化(东夷),北方还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北狄),巴蜀地区还有神秘的三星堆文化(距今约4500~3000年)。这些异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华夏民族逐渐消灭。
商朝中期,国力中衰,迁都至黄河以北的安阳(盘庚迁殷),失去了南方的江汉平原。关中平原也被放弃,推测被周人取得。而从安阳开始,商朝遗址中出土了可辨识的中国最早文字甲骨文,其内容与后世史籍相互印证,中国从此正式进入信史时代。
--
修改:kevinz FROM 223.166.207.*
FROM 223.16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