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架海紫金梁——?
宁南左侯
太极生二姨
为你朗读
7 分钟
23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历史上不光有很多精彩的小人物,还有很多神秘的人物,比如史上最强三人组:流矢、或、佚名。多少个能征善战之辈,眼看着战局稳了,被流矢所杀。或,那是著名谋士,多少次紧要关头,或只要曰上一句,一语点醒梦中人。佚名,文坛巨匠,写的东西海了去了。
这仨人的生平,就跟前面那史上最强三人组一样,非常神秘。
头一个出场的名叫囊加歹,有熟悉历史的小伙伴看这名字估计一下子就能猜出来,他得是个蒙古人。没错,这是个元朝末年的蒙古人。这里咱多说两句题外话,关于蒙古人的名字,前两天有个问题,问为啥很少有拍元朝的电视剧,底下回答的画风大概是这样的:男主巴尔术阿而龌的斤跟女主孛儿只斤忽嘟噜答迷失突破了反派孛儿只斤糊都迭迷失和斡勒忽讷吾惕泰出的重重阻碍,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他们生下一个孩子,为了避免以后麻烦,孩子称作贴得不剌脱脱海答迷失阿尔龌得斤。他的全名十分难念,我不想再说一遍。
不过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误会,就是蒙古人的名字它不一定就是蒙古文,蒙古文的人名一般并不难记,比方说什么忽必烈、伯颜、脱脱之类的,只是可能重名比较多。真正看得人脑仁疼的大多都是些其他语言来的。比如说洪武三年的时候,李文忠北伐击败了两位北元重臣,其中一位名叫沙不丁朵耳只八剌。这破名字很有意思:沙不丁,是个回回名;朵耳只,吐蕃常用名字;八剌,蒙古常用名。这破名字放今天差不多就是穆罕默德伊万诺夫次郎。所以有人说这其实是一到三个人。
那问题就来了,你猜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是几个人?
好了咱说回正题,元顺帝至正十八年的时候,中原来的一支红巾军一路攻城略地,从河南打穿山西横扫漠南,千里跃进转战辽东去了。于是第二年七月,元顺帝命令国王囊加歹为主将,率领五投下探马赤军进剿辽东红巾军,跟着的有中书平章政事佛家奴、也先不花,还有知枢密院事黑驴。要是搁在宋朝,这就是俩宰相一个枢密使,国家军政一把手都在他手下当差,了得么!只可惜这是在元末,平章满地走,知院多如狗。
不过这伙红巾军也不是易与之辈,他们带头的俩人一个叫关先生,一个叫破头潘。这绝对是两个硬核狠人,史书上记载他们叫“日治战马,一无退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天天检修坦克装甲车,根本就没有撤兵的意思。这期间甚至还抽空打了三趟高丽,一度越过三七线,武德比隋炀帝还充沛,所以辽东战事一直打了将近四年才暂时消停。而这场战争的主帅囊加歹,他怎么来的?不知道。打完仗去哪了?也不知道,就这么没头没尾。
后来很快到了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到第二年就打到了元大都城下。那时候老北京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地道,元顺帝只能打开健德门骑马跑路。他真不愧是马背上的汉子,可能一下子觉醒了黄金家族的血继限界,加上马确实跑得比驴快,连夜就跑回草原了。当时有个汉臣叫刘佶,汉献帝刘协的刘,宋徽宗赵佶的佶。他跟着顺帝一块跑去了应昌,还把自己在北元两年的经历写成了书,叫《北巡私记》。这书加上标点符号,拢一块3266个字,平均一天不到四个半字。但这本书,却是元顺帝逃跑后事迹现存的唯一汉文记载。
就在这本书里,出现了第二个人物:郡王阿怜歹。史书上对他的所有记载,加上标点符号,一共26个字。就知道这人在至正二十九年也就是洪武二年的九月初七,带着五投下兵马来应昌勤王,元顺帝安排他驻扎在会州,没了。和囊加歹先生一样,也是没头没尾。
不过接下来的第三个主角,那可就有意思了。还记得咱刚才说的沙不丁朵耳只八剌吗?洪武三年李文忠北伐时候打败两位北元重臣,一位是他,另一位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这人了。这人名字好记,跟骂人似的,叫蛮子。
太尉蛮子,这老兄出场即巅峰,第一个任务就是阻击李文忠的右路北伐军,结果被保儿在白骆驼山击败。两年后的洪武五年,明军兵分三路再次北伐,李文忠带东路军出居庸关野狐岭直奔岭北,太尉蛮子再次负责对付李文忠,李文忠一直打到了外蒙的科布多才绕道东胜回师,蛮子则跟着李文忠打了全场,堪称最佳配角。插句题外话,李文忠的这次军事行动也是自安史之乱后,汉人兵锋头一回这么盛,下一次,还是朱棣带人追杀阿鲁台进到苏联。
而蛮子老兄则从洪武三年登场之后一直活跃在抗明大业的第一线,忠心耿耿地守卫北元朝廷,堪称是北元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而明军北伐统帅经历了常遇春、李文忠、徐达、冯胜、蓝玉,大大小小的明军他可见得多了,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不讲武德的蓝玉马带嚼子人衔枚偷袭北元王廷所在的捕鱼儿海,这位活跃了近二十年的老爷子才被武定侯郭英斩于马下,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迷糊的一生。跟上面阿怜歹和囊加歹这两位没头没尾的相比,蛮子的故事还显得更完整一些。至少他和路易十六一样,属于是有尾无头。
那问题来了,这国王囊加歹、郡王阿怜歹、太尉蛮子,仨人之间什么联系吗?
这就还得从“囊加歹”这个名字讲起了。咱刚才说了,什么什么歹就是哪哪的人。因为宋朝的武德稍微有那么亿点点不太充沛,所以当时有很多其他的并立政权,不同政权有不同的称呼,后来蒙古人就直接用这些不同称呼当人名了。比如宗王合失,就是河西,也就是西夏;知枢密院事哈剌章,是黑彝,就是大理,也就是云南的意思。
在蒙古语里面,歹是男性复数,什么歹意思就是哪里的男人。比方说我在知乎,那就是知乎歹,她是小红书来的,就叫小红书真或者小红书迷失。囊加歹呢?囊加来的人,囊加是哪儿?就是南家,就是相对于中原而言,南边的那群人——是的,就是南宋。金朝他们以中原上国自居,所以金国民众就是汉人,而南边的就不算汉人了,是低一档次的南人,也叫蛮子,他们的国家就叫南家,所以囊加就是蛮子国,囊加歹,也就是蛮子。
顺便再提一句,忽必烈有个闺女,鲁国大长公主,她叫囊家真,这跟囊加歹算是重名。就跟俄罗斯那边男的叫什么夫,女的叫什么娃一样,蒙古文里面男的就是什么歹,女的就是什么真。很多蒙古小姑娘都叫这名字,比如囊家真啊、乃马真啊之类的。囊家真的老公叫蛮子台——这两口子名字一个意思。
《至元译语》里直接就写了,囊加歹就是蛮子,或者干脆就是汉人,一个是音译,一个是意译。但注意啊!人囊加歹是个根正苗红的蒙古人,只是取名叫汉人而已!就好比叫英国的不一定是英国人,叫高丽的不一定是高丽人。
当然我们的老朋友,大清懂王乾隆皇帝对此有些不同看法,他钦定了蛮子其实是叫“曼济”,也就是牝麉的意思,牝就是母,麉,这字新华字典里都没有,意思是力气极大的鹿。也不知道乾隆同志是从哪翻出来的。
所以说囊加歹就是蛮子,蛮子就是囊加歹,这是没啥问题的。也正是如此,同样统带重兵的国王囊加歹和太尉蛮子,很多人认为是一个人。
那阿怜歹呢?哎,这就得说到囊加歹和阿怜歹的一个巧合之处了,他俩都代管着五投下的兵马。
五投下,就是早年成吉思汗收降的五个部落,后来被划给了开国功臣太师国王木华黎,木华黎从中抽选精锐组成军队打先锋,就叫探马赤军。木华黎家族世袭国王的封号,而五投下探马赤军也是他家世袭管理。他死了就是他儿子国王孛鲁,孛鲁死了之后就是他儿子塔思国王,然后就是硕笃儿、忽都华、忽都帖木儿、宝哥、道童这么往下传。传到元末记载有点混乱,但可以推测出这位统带五投下探马赤军的国王囊加歹,就是他们的后人。
而没头没尾的阿怜歹在史书上一闪而过,留下的唯一线索就是手里有五投下探马赤军,所以囊加歹和阿怜歹他俩肯定有关系,只是关系不明。
所以咱们不妨猜测一下,如果上面这三个人其实是一个人,那这人的一生是如何的波澜壮阔。
这人先是在至正十九年奉命前往辽东援剿红巾军,跟著名狠人关先生、破头潘过招。后来元朝灭亡,顺帝北逃,洪武二年常遇春出塞干掉了顺帝的直属军队,而囊加歹则因为驻扎辽东而躲过一劫,其麾下的五投下兵马作为北元少有的成建制兵团,继而成为北元全村的希望,但其勤王的记载被虾米海大晕头刘佶写成了郡王阿怜歹。第二年李文忠北伐,被封为太尉的囊加歹奉命阻击,明朝对他的记载则从音译的囊加歹变成了意译的蛮子。其后蛮子老兄继续跟徐达、沐英、冯胜等人谈笑风生,不说是屡战屡败吧,起码也是屡败屡战了。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奇袭捕鱼儿海,这位老同志大意了,没有防备,被武定侯郭英一刀斩于马下。
蛮子的故事结束了,但其家族却以另一个角度进入了辉煌。根据较新研究,蛮子的侄子就是朱棣怎么也得不到的男人——北元太师阿鲁台。阿鲁台的哥哥阿力台看着北元没什么发展前景,像姜桂题似的毅然跳槽归了大明,而他儿子靠着军功,在大明挣下了一份好大家业,最后成为世袭勋贵,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申请转载
该文章相关视频
781 播放2:11
他才是史上第一战神,用3万人击败50万大军,连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评论 42
写下你的评论...
iconiconicon
阿烧
有口皆碑
铁木真是什么女装大佬
12-01
32
被遗忘者飞熊
备受瞩目
所以“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到底是几个人?
12-01
26
查看全部评论
--
FROM 171.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