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一朝,因为表笺和诗词引起的文字狱最为普遍。明太祖曾规定凡遇正旦(岁首)、冬至、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等节日,及册立太子等庆典,各级官员都须上表笺庆祝。这些表笺大部分都是由官府训导、学正写的,但是明太祖却因表笺文字多犯忌讳而大开杀戒。如明太祖认为“则”与“贼”读音相似,是在讥笑他曾落草为寇,于是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在其所作《万寿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被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因在《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而被杀。
朝鲜与明朝共出现过三次表笺问题
第一次表笺问题出现在洪武二十八年十月 , 是由朝鲜派遣的贺正使柳玽和郑臣义所带去的贺正表文而引发的 。[ 5] 明太祖审阅表笺 , 认为表笺中有“侮慢之辞” ,“轻薄戏辱” , 扣留了朝鲜使者柳玽等人 , 并要求把撰文者捉来认罪 。《明太祖实录》对此事件进行了简略记述 :“朝鲜国王李旦遣使臣柳玽等奉表贡方物进贺明年正旦上见其辞不逊谓礼部臣曰以小事大礼当修辞前者朝鲜王李旦数生衅端已尝诘问彼谢罪之使方归而侮慢之词又至朕非不能伐之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以此今留其使者可移咨李旦令撰文者至方归之俾知生衅之由玽言表文是其国门下评理郑道传所撰遂命遣道传未几释玽还 。”朝鲜贺正使一行中打角夫金乙珍和押物高仁伯等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二月回到朝鲜 , 传达了明朝礼部咨文 。 明朝认为朝鲜在正朝表文中“轻薄戏辱” , 又生一衅 。 朝鲜命通事郭海隆把撰文者金若恒管送赴明后 , 仍心存余悸 。 朝鲜给明朝的表笺中解释道 :“窃详小邦 ,僻居海外 , 声 音言语 , 不类中华 , 必凭通译 , 仅习文意 , 所学粗浅 , 措辞鄙陋 , 且不能尽悉表笺体制 , 以致言词轻薄 。何敢故为戏侮 , 以生衅端 ! 天日照临 , 实非诬妄 。 幸蒙圣慈 。 不即问罪 , 宽宥之恩 , 昊天 罔极 , 知感且愧 , 糜粉难报 。 今照进贺洪武二十九年正朝表文 , 条成均大司成郑摠修撰贺东宫笺文 , 条判典校寺事金若恒修撰 。 为缘郑摠见患风疾病证 , 不能动履 , 难以起遣 。 除已钦依 , 差通事郭海隆 , 管送撰文人金若恒赴京 , 伏取圣裁 。
明朝以朝鲜的奏文中“引用纣事” 为由 , 扣留计禀司郑总 , 同时责问朝鲜 , 要求管送撰文者及其校订者 , 引发了第二次外交文书问题 。对于郑道传以病为由无法赴明朝的说法 , 朱元璋大为不满 , 斥责李成桂说 :“郑道传者王尚信用 , 岂非王无悛过之乎 !”
恰逢朝鲜玄妃丧 ,郑擢穿着素衣 , 明太祖指责他 :“为何不穿赐衣 , 而穿素衣 ?
郑擢 、金若恒 、卢仁度等三人丢掉了性命
第三次表笺事件,洪武三十年(1397 年)八月朝鲜遣前光州牧使柳灝以千秋使赴京师 , [ 15] 但其启本又引起表笺问题 。明朝通过礼部尚书郑沂的信 , 谴责朝鲜千秋启文中的一些文字不妥 , 并要求若把撰文者送到京师
因为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所以对“光”“秃”“僧”等字十分忌讳。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曾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的圣明神武。但是朱元璋却牵强附会,硬认为“光”是指光头之意,而“生”则是“僧”的谐音,是在隐射他当过和尚,“则”与贼近音,意在骂他是贼,下令把徐一夔杀了。
吕睿作文时用了“遥瞻帝扉”,“帝扉”被理解为“帝非”, 即皇帝有错, 结果被朱元璋杀了。
因“讥讪”之嫌被诛杀者有: 林元亮因表内有“作则垂究”句而被诛; 蒋盾以国“睿性
生知”诛; 许元国“藻饰太平”被诛; 吴宪国因表内有“天下有道”而被杀等等。 因为“有道”有“有盗”之嫌; “藻饰太平”可读为“早失太平”。
按察史作《正旦贺表》,内有`建中作则',被诛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憬未按察史作《贺冬节表》,内有`仪则天下',被诛
淬州州学学正孟清为本州作《贺冬节表》,内有`圣德作则',被诛
陈州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州作《万寿贺表》,内有`寿域千秋',被诛
样符县学教谕贾蠢为本县作《正旦贺表》,内有`取法象魏',被诛
毫州州学训导林云为本州作《谢东宫赐宴笺》,内有`式君父以班爵禄',被诛
洪武年间, 一个和尚写了首谢恩诗, 诗中有“稠叠滥承天下赐, 自惭无德颂陶唐”, 是说自己受了朱元璋的恩赐, 但自己又无德以至无以为报。谁知朱元璋一看到“无德颂陶唐”便认为是说他无德。这个和尚被杀
“魏观之狱” 因魏观作“上梁文”内有“龙蟠虎踞”四字, 朱元璋认为这四字是帝王之气的借代说法, 用来描绘张士诚宫殿遗址, 是对张的歌功颂德, 隐含张有帝王之相, 有贬低自己出身卑微的恶意, 于是怒而杀之
“来复之狱”, 朱元璋用拆字法把“殊”变成“歹朱”。
明太祖洪武时期,蒲州学正张某依例作贺表,内有“万寿无疆”之句,朱元璋读罢大怒,认为“无疆”是咒他亡国失去疆土。
翰林撰修张信,四明人,为朱元璋第二十子韩王朱松傅,张信以杜诗“舍下笋穿壁”四句为字式,朱元璋大怒日“堂堂天朝,何以讥消如此”但当时隐忍未发,到洪武三十年,因一起科场案,张信被牵涉而遭诛。此时因何使朱元璋恼火,原来该诗是杜甫《绝句六首》中的一首,原诗是“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此系杜甫漂泊西南时而作,时在代宗宝应年间,为避成都内乱,他携家离开成都草堂,两年后返回,见故居已经极为破败,所以写诗纪录。而此诗到了朱元璋眼里,却变了味道。因为朱元璋认为“笋”即“竹”,“竹”又与“朱”同音,故朱元璋认为张信有意借此诗来讽刺当世。
洪武间金华张尚礼,时任监察御史,一日作诗云:“庭院沉沉昼漏清,闲门青草共愁生,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被杀
诗人高启,因作《宫女图》一诗得罪朱元璋,该诗云:“女妖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晏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梦有谁来?”诗中抨击了当时宫庭生活的腐败,高启遂死于刀锯之下。
洪武九年,平遥县训导叶伯巨应诏上书,言朝廷政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因刑太繁也,求治太急也。”朱元璋即认为这是“间吾骨肉”,将叶伯巨下狱处死。
《马朴谈误》卷四载:“太祖初命中书詹希原,书太学集贤门,门字右直微勾起,上曰‘吾方欲招贤,原门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而以粉涂其勾。”
一寺院墙壁上题布袋佛诗云 :“大千世界浩茫茫 , 收拾都将一袋藏 ;毕竟有收还有放 , 放宽些子有何妨 !”朱元璋疑其嫌法度太严 , 尽诛寺僧 。
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得政权后,严禁建文帝时主要谋臣方孝孺的著作流行,下令“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
朱棣还下令查禁建文帝当政时流行的戏曲,“敢有收藏,全家杀决”。
江西万安县民罗学渊,编了一部《大明易览》,于明英宗天顺四年年进献。该书录其诗作三百余首,内容有阿谈统治者的,亦有咏犬、蚤、虱和嘲丑妇的,英宗览诗大怒,这些是被视为妖言,罗学渊被拟判死刑。
孝宗时,御史陈璧奏疏:“刘概曾送汤鼐白银,并写信给汤鼐,信中说晚上梦见一个人骑牛差一点摔下去,汤鼐用手拉住才没倒,又梦见汤鼐手拿五色石将牛引上道路。趁机解说梦境,说:‘人骑牛就是朱字,这是国姓,意思是说国家将倾覆,全靠汤鼐扶助,并且引导君王执政。’汤鼐、刘概等互相标榜,诋毁时政,请求逮捕治罪。”,于是将刘概以散布妖言罪处以斩刑
天顺年间,广西右参政会本州同知龙约还自京师,过绮饮,谈及朝政之失,其县人有侍侧者窃听之,奏发其事,差官械绮,并籍其财产人口至京,命法司会问,拟绮唱造妖言,律斩监候处决,所籍财产入官
秦锉批评世宗的“正名分”,被以妖言律处死
未完待续……
附件(945.3KB) _绝对皇权视域下的明代文字狱研究.caj--
FROM 101.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