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搞不懂薛平贵到底是谁,为什么有部神剧说他最后还做了皇上?
赵学浩
赵学浩
东亚海域史/都市传说/未解之谜/太阳系第一帅
专业
已有 1 人赠与了专业徽章
6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薛平贵的原型是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融合了薛仁贵为主角的《汾河湾》、吕蒙正为
主角的《破窑记》的剧情而形成的。
1955年连环画《红鬃烈马》
一、流传的“薛平贵”原型的有误考据
现在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的“薛平贵”这个角色的来源,一般分为三种说法,其实各
有错误:
1.薛仁贵-富人改戏说
在这种传说中,薛平贵的原型是唐代名将薛仁贵。
传言一富家公子因母寿,请剧团作戏酬宾,演出该剧团最得意之作《薛仁贵别妻》,
薛仁贵与新婚的妻子离别,出门从军,妻子却病死家中。母亲看完此悲剧,因为伤心
过度,竟然病倒。富家公子以重金要求剧团更改剧本,但剧团不愿意,认为这样作是
违背祖例,于是另创了一出《薛平贵别妻》,并将剧情设定为发妻千辛万苦,终于待
得夫婿称王,成名回家,成为皇后,母亲看完戏后大喜,不药而愈。
另外还有乾隆改戏、慈禧改戏等说法,似乎是从这种说法延伸而来。
暂不谈薛仁贵对于薛平贵的影响,且说我还真没见薛夫人柳迎春(也叫柳金花)死在
家中的相关小说和戏剧,以薛仁贵为主角的张国宾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中,薛
仁贵开始压根没有妻子,结局则娶了公主;经臧叔晋勘订的《薛仁贵荣归故里》中,
薛仁贵的妻子柳氏虽然多了两个“姐妹”,但是也活得好好的。
1955年连环画《红鬃烈马》中薛平贵与妻子相认,戏曲中的情节与薛仁贵和柳迎春的
故事极度相似
而与柳迎春相关最重要的戏剧是《柳家坡》(汾河湾、丁山打雁),大概出现在明末
。
在《柳家坡》中,薛仁贵夫妇的儿子薛丁山被多年未曾见面的父亲误射而死。不过在
《混唐后传》中,薛丁山被鬼谷子救活,与父亲一同西征。
到了清乾隆年间的《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中,还是柳金花去通知儿子去救受困
白虎山的父亲,结果不成想薛丁山反而把化成白虎原型的父亲射死了。
《混唐后传》和《说唐三传》中,都有薛丁山认母的情节,真按照富家公子为母亲改
戏这种说法,柳金花死了,薛仁贵的父母也死了,那薛丁山岂不成了孤儿?这若是当
时民间主流说法,必然导致《混唐后传》和《薛丁山征西》都不成立了。
而且很早就有传说秦腔“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结局是薛平贵阵亡西凉,王宝钏苦等
寒窑,受困而死,后来在流传中变成喜剧结局,虽然这种说法号称是出自明末清初《
烈女传》,但是不见任何传世剧本,其来历多半是取材自民间传说,严重存疑。
不过,这种民间传说不断演绎,先被挪用成了“薛仁贵的妻子苦等寒窑受困而死”,
然后进一步成了“薛平贵”的所谓故事来源。
2.石敬瑭说
这种说法来源自清末民初的蒙古族学者崇彝(1884-1951)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皮黄戏中有薛平贵、王宝钏故事,谓之“薛八出” , 计由花园赠金、彩楼配 、三击
掌、探寒窑、平贵别窑 、赶三关 、武家坡、银空山 、算粮、大登殿为止 。此则完
无故实 。闻之故老云 : 薛平贵实石敬瑭之假名 。石为后唐李氏婿 , 又为契丹所立
, 国号晋 , 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其岳父丞相王允 ,实长乐老冯道云。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出处
崇彝的祖父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相当熟悉清末的典故,但是这一说法本身就是“故
老”所说,没有任何考据,可能只是故老看到薛平贵投靠西辽,最后仗着西凉的武力
夺取皇位而感到不满,时代又是晚唐,因此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石敬瑭。
潮剧、歌仔戏中相当多版本的主角叫“石平贵”,似乎只是因为发音相同的讹误,剧
情上似乎并没有和石敬瑭有什么联系。
3.北欧童话“熊皮”说
这种说法来源自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他在1947年出版的《零墨新笺》中收录了一篇名
为《薛平贵故事的来源》的文章,他认为薛平贵的故事与《格林童话》中的《熊皮》
有相似之处,便表示:
我们当然可以说东西民间传说偶合得很多,不过我们如研究一下这德国故事的名称,
便可知道这两个故事必出自一源。熊皮(Thebearh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
平贵三字的音竟完全相同。the字古文作Se,相当于中文的“薛”音,bear在现代冰
岛与瑞典文里还作Bj?rn,相当于中文的“平”音,hide在冰岛文里作Huo,丹麦文里
作Hium,古希腊文作Kutos,可见古代当读若Kuid,相当于中文的“贵”音,所以SeBj
?rnKuid也就是薛平贵。这故事如果是唐宋间出现的,它又初见于秦腔,且长安附近
有武家坡的地名,则必又由欧洲经西域古道传过来的,当时回鹘在西北边疆为中西文
化交通的媒介,所以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
这种说法非常想当然,且不说《熊皮》的故事原型出自胡斯战争期间,《薛平贵》文
本甚至不见得早于乾隆年间,杨先生考据里居然把古希腊文和北欧几种语言混在一起
,很有卖弄自己懂得多的意思……居然还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这种解释最合理……
甚至杨宪益先生到了晚年,在《寻根》杂志2000年3期上重刊此文时,于《附记》里
自嘲说:
这一篇也是在编译馆时写的读书笔记。我当时写过不少有关中外民间传说的笔记,如
关于《酉阳杂俎》里的扫灰娘故事,关于大人国故事,关于降龙故事,关于特洛伊木
马故事等,不必重说。不过对考证中利用中外对音的问题,倒可以再说几句。中外学
者在考证中常常利用中外对音这个方法,如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沙畹,日本的白鸟
库吉、藤田丰八,美国的劳费等。但是用对音考证必须谨慎从事。我国学者,如已故
的岑仲勉先生,学问很好,对唐史有很深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利用对音考
证,有时也过分大胆。我这篇考证,用北欧语来证明《熊皮》这个故事名称与薛平贵
这个人名是一回事,也有点想入非非。现在说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殷代的移民,印地就
是殷地,安就是安阳,也未免失之过简。我在牛津大学时有一位中国同学,读书并不
用功,一天却忽发奇想,对我说:“中国文字同英文是一源。你看中文的石头不是同
英文的stone一个音吗?”一时传为笑谈。重看我这篇文章,又不禁想起这件小事。
诗曰:
殷地美洲莫须有,
石头英文将无同。
中外对音随便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
得,“中外对音随便用,不堪回首明月中”,他老人家都觉得自己太离谱……
二、“薛平贵”故事起源
“薛平贵“故事起源不宜认为出现的太早,《秦腔剧目初考》这样写道:
《五家坡》为连台本戏, 前后共分两本 , 乃为陕西中路秦腔剧本......甘肃靖远清
代嘉庆古钟有铸目,四川自贡市清代乾隆元年所建西秦会馆有秦腔此剧《算粮》木雕
......传于世的作品有明代无名氏《宝钗》曲词 ,无名氏《彩楼配》传奇,《龙凤
金钗传》弹词以及清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
首先,靖远县老君庙古钟铸造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五家坡》在古钟上作《
五典坡》。自贡市西秦会馆其实是乾隆十六(1751)年落成,不能说乾隆元年所建。
反应薛平贵故事的西秦会馆木雕《算粮》
至于明代《宝钗》曲词 ,明末的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说的很明白:
前半全袭《钗钏》。后以诸神诛妖僧,而必彚戏场之赤面者七人,以实“七红”之名
,即此可见其取境之俗。
而《钗钏》则是指王玉峰《钗钏记》,讲的是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有婚约,结
果韩时忠盗取好友与史碧桃的婚约信物,使得两者产生误会,历经波折最终团圆的故
事。祁彪佳对此评价很低。
明朝并没有《彩楼配》传奇,只有两种《彩楼记》,都和薛平贵没半毛钱关系,而源
自吕蒙正为主角的《破窑记》。也不知道负责编写《初考》的砖家到底是怎么考证的
……
民国年间重印版《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封面,出自孔夫子旧书网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的文本,最早见于《某丁日昌的禁书目
录》(划掉),清同治七(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查封了咸丰八(1858)年刊印
的《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分上下两卷。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宰相王忠为三小姐彩楼招亲,彩球投入乞丐薛穷篮中,王忠欲赎回彩球,三小姐却愿
意跟随薛穷去破窑居住。王忠派人行刺薛穷,却为神仙所救。此后薛穷与王三小姐二
人受到王夫人的帮助 , 在邓家庄开肉铺度日。王忠又叫人放火烧掉肉铺 , 二人只好
仍回破窑靠砍柴度日 。
东海龙三公主偷瑶池仙桃敬父,被王母被罚下界变做金鱼,结果为河南祥符县渔夫所
捕 , 幸得穷孝子王曾将其买来放生 ,三公主为报王曾恩德,化作一方姓女儿, 与
王结为百日夫妇。县令沈不清见三公主貌美,想借词抢夺,便给王曾许多难题,结果
由三公主一一作解 。最后沈不清竟要取王曾性命,三公主只得用宝物将沈不清烧死
。百日缘满,公主告别,又让王曾到东京与薛穷结为兄弟。
薛穷上山砍柴被大蟒咬死 , 幸有王曾用三公主所赠金丹救活,薛穷复活后化为美男
子,臂上出现“太平郎 ” 三字。原来十八年前宫中吕后诞下太子,李妃给张妃龙凤
金钗,让其刺死太子,张妃却用金钗在太子臂上刺上“太平郎”三字, 并将其放在金
溪河边,后被神风刮去,被薛老夫妇收为养子。老夫妇死后薛穷被叔父赶出家门,住
在破窑行乞。 而宫中张妃向仁宗告状,仁宗绞死李妃并张榜寻找太子。王曾知此消
息告诉薛穷, 由王三小姐上奏仁宗,仁宗大喜,接薛穷入宫,验明果为太子,遂让位
给他 ,最终王三小姐做了皇后,王曾做了太师。
民国年间重印版《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插图,出自孔夫子旧书网
这本《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中,主角“薛穷,名瑞华”,仅仅是封面诈骗说是“
薛平贵”。《龙凤金钗传》将故事的背景甚至放到了北宋,让历史上无子的宋仁宗突
然有了儿子(宋英宗震怒)。
因为丁日昌说《龙凤金钗传》源自元明,于是就有人采信这种说法,问题是丁日昌自
己帮清廷禁了《龙凤金钗传》,他本人都讨厌的不得了,显然不会有什么靠谱的研究
。
谭正璧先生则认为《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是在鼓词《龙凤金钗传》基础上缝合了
《彩楼配》、《百日缘》、《狸猫换太子》而来,而原来的鼓词《龙凤金钗传》则完
全是京剧《红鬃烈马》的情节。鼓词《龙凤金钗传》目前不传于世,但由此可推知,
《龙凤金钗传》并不见得是京剧《红鬃烈马》的前身,恰恰相反,《龙凤金钗传》是
反过来受到影响。
京剧《红鬃烈马》出现的时代并不明确,不见于《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潘侠风
收藏的《王宝钏》(红鬃烈马)剧本共计十三折,大概是由梆子戏《五典坡》(五家
坡、五店坡)移植而来。
上了去年央视新年戏曲晚会的秦腔《五典坡·三击掌》
秦腔《五典坡》内容大致如下:
唐丞相王允,生有三女,大女王金钏,嫁苏龙,官居户部;二女王银钏,配魏虎,兵
部侍郎;三女王宝钏,未曾婚配,王允在长安城内高搭彩楼,为三女儿宝钏招赘快婿
。宝钏到花园焚香祈祷,见见门外起火,近看之,有一乞丐,仪表不凡,倒卧雪地,
询问之后,知其名曰薛平贵。王宝钏慕其才志,心中暗许,赠以银米,嘱他参加选婿
盛会。
二月二日,宝钏奉旨登楼选婿,她撇开众多公子王孙,却将彩球抛赠薛平贵。王允愤
怒,与宝钏三击掌断绝关系。
库伦象教寺戏曲彩绘《彩楼婚配》,出自滔滔不语博客
宝钏下嫁薛平贵,同住寒窑。后来薛平贵因降服曲江池红鬃烈马有功,唐王大喜,封
为后军都督。西凉下来战表,王允参奏,推次女婿魏虎、长女婿苏龙为正、副元帅,
将平贵降为“先行”,受隶于魏虎麾下,即刻远征。
平贵无奈与宝钏告别,留下老米八斗,干柴十担,挥泪而去。出征西凉战中,魏虎与
王允合谋,屡找借口,欲斩平贵,经苏龙阻拦,遂加鞭笞,即令会阵。平贵竭力苦战
,获得大胜。魏虎又以庆功为名,灌醉平贵,缚马驮至敌营。西凉王爱才,反将玳瓒
公主(代战公主)许之。西凉王死,平贵继位为王,驾坐西凉。
过了十八年,王宝钏清守寒窑,备尝艰苦。老母亲身探望,并无懈志。
同上《探窑》
王宝钏因思念丈夫,扯破罗衫,修血书一封,托鸿雁代为传书。薛平贵打落衔书鸿雁
,得到王宝钏血书,因思念王宝钏而灌醉公主,乔装回国,玳瓒公主赶三关追上薛平
贵,得知实情后赠以金翎鸽子。
同上,《赶三关》
王宝钏在五典坡遇王宝钏。夫妻离别十八年,互不相识,薛平贵言语调戏,以试其心
,王宝钏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夫妻相认。王宝钏登殿算粮,魏虎不予,王允劝其
改嫁。王宝钏邀来平贵,双方言语不和,同到金殿辩理。恰逢唐王晏驾,王允宣布监
国,派遣高士稷(高士纪、高思继)杀薛平贵。高刺薛平贵于马下,见龙护其身,乃
降平贵。玳瓒公主收到鸽子传信赶来救驾。薛平贵攻陷长安,自立为帝。金殿之上,
平贵封赏苏龙、斩除魏虎、赦免王允。封宝钏为正宫娘娘掌管昭阳院、代战公主为西
宫娘娘掌管兵权。迎请王夫人,共庆团圆。
同上《登殿》
三、“薛平贵”的人物原型
1.刘知远
薛平贵的原型应该说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王宝钏的原型则是高祖皇后李氏。
刘知远
刘知远的祖上是沙陀部人,年轻时家境贫寒,在从军后凭着作战勇武彰显了本领。他
先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得后晋高祖石敬瑭的赏识,甚至连契丹主耶律德光也对
知远赞赏有加。最终在辽国攻灭后晋后,乘乱平定事态,成为后汉的开国皇帝。
刘知远在民间有不少家境贫寒的说法,比如《旧五代史》称“高祖微时,尝牧马于晋
阳别墅”,《资治通鉴》卷二八二补充道:“知远微时,为晋阳李氏赘婿,尝牧马,
犯僧田,僧执而笞之。”
不过,《新五代史》说高祖皇后李氏“父为农。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家
劫取之。高祖已贵,封魏国夫人,生隐帝”,则是刘知远劫取的李氏,与《资治通鉴
》记载相互抵触。
到了北宋的时代,欧阳修和司马光都已经搞不清楚刘知远年轻时糟糕的经历,却给了
民间将刘知远塑造成“世上最强赘婿”的丰富的创作空间,北宋时的《五代史平话》
丰富了刘知远早年的家庭不幸、落魄,入赘李家的细节,但是由于其短暂的在位期间
政绩不佳且失信于人,《五代史平话》毫不犹豫的对他“游手好闲,吃酒赌钱,无所
不作”进行了批评。
《五代汉史平话》
虽然刘知远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但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且人品糟糕的粗人,居然
日后做到了皇帝,当时的说书人看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于是便反复强调他是真
龙转世,时不时显出原形,李家由此将他收为赘婿。这种说法后来也延伸到了“薛平
贵“的故事之中,只不过在现代的戏剧中,这部分因为迷信的缘故,已经很少去演了
。
《平话》中刘知远赌钱败家,投身军营,他的两个大舅子看他不惯,便要淹死李三娘
与他的儿子,李三娘只好将儿子送至军营。十二年后由儿子提议接回母亲,刘知远才
乔装讨草人夫回家,与妻子相认,随后手下兵马赶到,将大舅子严惩一番。
金朝时的《刘知远诸宫调》中,作者已经不再强调刘知远本身的诸多毛病,而是更多
强调刘知远的英雄本色,在《平话》的基础上增饰了知远入赘岳府的情节。刘知远离
开小李村后,前往太原投军,岳司公见刘知远身有异相,知他为贵人,便招赘为婿。
刘知远如实告知已经娶妻李三娘,但迫于无奈,还是入赘岳府。李三娘生下孩子,托
人送给刘知远。她因不肯改嫁,被哥嫂剪去头发,脱去罗衣,每日里做担水、挑柴、
捣碓、推磨的粗活儿。十三年后,刘知远独掌九州元帅,接回李三娘,一家人团聚。
《刘知远诸宫调》
而到了南戏《白兔记》中,李三娘的戏份变得更重,尽管是奉父母之命嫁与刘知远,
但婚后处处为丈夫着想,丈夫远走投军后她在兄长的威逼之下仍旧忠贞不渝,与刘
知远另娶负心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能是《五典坡》的源头之一。
2.薛仁贵
同样,《柳家坡》、《汾河湾》中薛仁贵在财主家当小工,柳金花赠衣服与他,被父
亲误会,只得逃走下嫁。薛仁贵和柳金花住在破窑,不久离家投军,战绩彪炳,获封
平辽王。薛仁贵衣锦还乡,恐柳金花不安于室,而易装试探,得知柳金花坚贞安贫后
,始与柳金花相认。
薛仁贵的故事显然是改编自刘知远的故事,由于出自明崇祯年间的《混唐后传》中,
已经有了薛仁贵回家时误射死儿子的内容,可见这改编来源已久,不过应该出现在“
薛丁山”首问世的明传奇《金貂记》之后。
3.吕蒙正
而薛仁贵家住破窑到怀疑妻子不贞,这些情节都是取材自吕蒙正为主角的《破窑记》
,后来也被薛平贵所吸收。最早的宋南戏《破窑记》内容如下:
书生吕蒙正家道贫穷 , 父母死后流落破窑居住。宰相刘懋为其女刘千金结彩楼招婿
,千金抛彩球打中吕蒙正,刘懋为激励蒙正发愤上进,便故意将其夫妇二人赶出相府
到破窑安身,夫妻二人在破窑中受尽饥寒,吕蒙正上京赶考,十年后中状元回家乡探
望,夫妇团聚,翁婿和好。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曾改编《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将刘千金更名刘月娥,改为
员外家的女儿,又增加了刘夫人探女和源自“秋胡戏妻”的试妻忠贞的环节。
另有无名氏《彩楼记》,仍旧是吕蒙正的故事,只不过刘月娥改名翠屏,仍旧是宰相
之女,结局也成了夫妻拒认岳父。
虽说“薛平贵”的名字来源自薛仁贵,但是抛绣球招亲、岳母探窑等情节,都是直接
源自《破窑记》。
1955年连环画《红鬃烈马》中王宝钏抛绣球,情节与《破窑记》高度相似
薛平贵娶代战公主的故事个人觉得有着非常浓厚的清代中期的风格:一是当时清朝与
卫拉特蒙古、回部之间战争不断,为当时的说书艺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主角与
武功高强的异族女子结婚也在这一时间作品的常见内容,比如《罗通扫北》里的屠炉
公主,《薛丁山征西》里的樊梨花,《狄青平西》里的双阳公主、百花公主等等,只
不过其他驸马大都是单身汉。
四、“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版本问题
“薛平贵和王宝钏“故事由于没有统治性的剧本,因此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
同之处,比如有的剧本删除了王宝钏抛绣球前已经芳心暗许薛平贵的情节,增加了偶
然性。
有的则修改结局,比如南方沿海地区许多版本的“薛平贵与王宝钏”,似乎是受到《
金钗龙凤传》之类的影响,最后结局是唐朝皇帝认出薛平贵是自己失散的儿子,最终
传位与薛平贵,而不是薛平贵从岳父手中夺位。特别是歌仔戏将这位皇帝设定为唐宣
宗,而薛平贵的真实身份则是唐懿宗李温。
歌仔戏的这种设定从1955年高票房台语电影《薛平贵与王宝钏》中便已经存在。
后来受到杨丽花参演的1980年版歌仔戏电视剧《薛平贵》的影响而在台湾家喻户晓,
2012年陈浩民、宣萱版的《薛平贵与王宝钏》中的情节便大致改编自歌仔戏。
一些民间戏剧中还有一些比较奇异独创版本,比如湖南辰河戏《红鬃烈马》前两折与
其他戏剧相同,而最后《宝鸡山》的情节比较独特:
平贵代战对弈,代战呈败局,宝钏助阵,代战转败为胜。平贵一怒之下剜去宝钏双目
。代战见平贵如此无情寡义,愤而返回西凉。适朱温兴兵造反,平贵被困宝鸡山。太
监田能逼薛讨饭,平贵遂饿死。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王宝钏当了十八天皇后就死了”,这个谣言出现的非常早,张
爱玲在1943年发表的《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提到:
(王宝钏)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在一个年轻的,当权的妾的手里讨生活!难
怪她封了皇后之后十八天就死了”。
从张爱玲所说的“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这句话,知道她所说的版本里薛平贵
没有当唐朝皇帝,应该还是西凉国主,“当权的妾”来看代战公主也没能和王宝钏平
起平坐,显然并不是传统京剧《红鬃烈马》。
建国后由袁允中改编的秦腔剧本结局是声称还原“明末原作”,但也是让王宝钏病死
在寒窑,并不存在当皇后后死亡的剧本。目前传世的所有“薛平贵和王宝钏”的老剧
本都是大团圆结局。个人倒觉得“王宝钏十八天后死亡”很可能是根据梆子腔界内流
传却不见文本的“薛平贵战死、王宝钏饿死”的结局附会出来的。
--
FROM 202.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