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历史大学堂
发布时间: 2021-07-02 18:28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千年前,女真人在白山黑水间崛起,建立金朝,南下灭北宋,一派威风。而后南宋建立,金朝长期与南宋对立。金朝对宋朝有一定军事优势,可金人却也乐于吸收汉文化。如果查看《金史》等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金人都有汉名。比如说金熙宗早夭的长子汉名叫济安,海陵王四子滕王汉名为广阳,金太祖的庶长子完颜斡本汉名为宗干。
为什么金朝和宋朝敌对,金人却喜欢起汉名呢?
上图_ 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
一、金人与中原朝代的交往
位于东北的肃慎,是金人的发源地。唐之前,由于距离遥远,肃慎与中原交往甚少,长期过着原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唐时,肃慎南边的屏障高句丽亡国,肃慎引起了唐朝的注意。
唐朝称肃慎为靺鞨。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勃利州、建黑水州都督府。而粟末靺鞨部则自立为震国,与唐朝互市后则改称渤海国。这样一来,金人先辈渐渐受到中原的影响,风气有所改变。这时的靺鞨人已经开始使用汉姓。《北风扬沙录》就记载道:“唐时女直初称姓拏”。不过靺鞨人还是习惯用自己部落的姓氏和名字。
辽朝立,辽人将靺鞨人称为女真人。苦于辽朝的统治残暴,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自立金朝。公元1125年,金人推翻辽朝。公元1126年,金人直逼北宋帝都汴梁,步入中原,次年,金人亡北宋,开始与南宋长年对峙。与北方中原地区联系增多后,金人不只局限使用汉姓,还开始使用汉名了。
上图_ 南宋版图 (蒙古、金、西夏、南宋 )
二、金人与汉名
1.金朝初:女真名与汉人名并行
南下之后,金朝已在中原扩张,宗室贵族感受到了汉文化的魅力,选择效仿汉人起汉姓汉名。走在潮流前端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天辅建元后,寻思着起一个汉人姓名促进身份认同。姓氏方面,金太祖觉得汉姓“王”能体现自己的尊贵,于是以“王”作为自己的汉姓。那么,作为皇帝,要起什么汉名呢?金太祖选择了“旻”。“旻”,上日下文,义为天空,蕴含着金太祖希望金朝疆土辽阔的野心。
无独有偶,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跟随哥哥阿骨打的脚步,火速取了一个汉名“晟”。“晟” 和“旻”是同款日字头名字,有光明旺盛的含义,看来“晟” 也是体现了金朝二代皇帝繁荣政治的期望啊。
皇帝都取汉名了,宗亲贵族怎么会无动于衷呢?这里举几个例子。郓王完颜吾都补,汉名为昂。邢王完颜窝里混,汉名为宗敏。甚至一些大臣也给自己安了一个汉名,如唐括阿里,改汉名为德温。
在金太祖至金章宗前,改汉名是金朝上层阶级的乐趣,并没有风及平民。而且女真名和汉名并存,两者和谐相处。
上图_ 《史集》中的金朝历代皇帝肖像画(描摹自当时的汉文文献)
2.汉名为大名,女真名为小名
金世宗至金章宗当政时,对汉文化更为推崇,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后代大名小名的安排上。大家都有大名和小名吧?大名,就是我们在正式场合通用的名字,小名则是父母等对我们较亲昵的称呼。这些金帝就规定自己孩子成年后取的大名是汉名,女真名是小名。
这里举几个《金史》里的例子。金世宗的二子金显宗小名是女真名胡土瓦,十七岁成年后赐汉名允恭。金世宗的嫡孙金章宗,生于麻达葛山,金世宗喜欢该山的“地衍而气清”,于是以山名作为金章宗的小名。金章宗十九岁时,金世宗赐其汉名璟。金宣宗女真小名为吾睹补,十五岁时,金宣宗被封为温国公,但还没有大名。金宣宗二十三岁时,才被赐名珣。
上图_ 金章宗瘦金体书法
如果金朝的宗室子孙早逝,逝者还会被追封汉名。如金章宗之子完颜洪靖,女真名叫阿虎懒,由于“生而警秀”,备受金章宗钟爱。可惜阿虎懒没活过两岁就薨了。金章宗十分悲痛,追封阿虎懒为荆王,赐名洪靖,并赠开府仪同三司。又如完颜洪靖的弟弟完颜洪熙,女真名为讹鲁不,“未弥月薨”,被金章宗追封荣王,赐名洪熙,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当然,金章宗在改汉名改得不亦乐乎时,发觉自己身负保护女真传统的重任,所以一度禁止女真人用汉名。但金章宗带头起汉名,对改汉名的人也不加处罚,所以女真人中改汉名之风盛行。
上图_ 金朝上京遗址
3.只用汉名
如果说金章宗还有一丝保护女真传统的觉悟,那么他的继任者就大部分都选择顺应汉化潮流了。金朝后期,虽然女真人还在使用女真姓氏,但是女真人的名字基本只有汉名,没有女真名了。皇室中,金宣宗的儿子玄龄早夭,只留下“玄龄”的小名。大臣中,石抹世勣、温敦昌孙等皆只留下汉名。范用吉很像汉人名字吧?实际上他是个女真人,只不过拥有汉姓汉名。范用吉的女真姓是孛术鲁,汉名是久住。在入宋后,范用吉“谒制置赵范,将以计动其心”,所以更姓为范,称范用吉。
上图_ 金代铜坐龙
三、金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以取汉名为风潮的。为什么金朝明明和宋朝敌对,金人却喜欢起汉名呢?
1.皇室贵族的促进作用
前文已经举过很多金朝宗室贵族取汉名的例子。大家想想,金人看到统治者纷纷取汉名会是什么反应呢?不难想象,金朝的大臣、普通百姓听说领导人取汉名,也会对汉名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想给自己取一个汉名。于是,随着宗室贵族取汉名成了常态,金人习惯了给自己取汉名。
2.金朝人向往汉文化
金初,金人以游牧为生,武力彪悍。但金人崇尚汉文化,如金世宗就亲口说过自己“慕古之帝王”。统治者网罗有才之士,宗室子弟也被送去汉学大师处学习,金人中便兴起了学习汉文化的热潮。改用汉名,就是金人汉文化热潮的一种反映。值得注意的是,金人的汉名往往含有儒家思想的因素,如金章宗时的礼部员外蒙括仁本,有“仁”;金世宗时的名臣唐括安礼,有“礼”;金太祖时的将领完颜忠,有“忠”等。
上图_ 金军南下攻宋示意图
3.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
金人在南下扩张的过程中与中原汉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交流。如在攻破山西诸州、陕西、开封等地后,金太祖强制迁中原人北迁。与此同时,金太祖又命令女真人迁到华北、山东等中远地方。如此一来,中原人和女真人便开始杂居。
杂居时沟通不畅怎么办呢?平民和统治者纷纷想到了汉语。“凡聚会处诸国人言语不通,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汉语成了民族杂居处交流的工具,故而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推行。而汉人和女真人通婚,汉字也渐渐普及,改用汉名也自然地成了民族融合的结果。
作者:夏祯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宋庭妨《金代女真人改从汉人姓名研究》
--
修改:whiho FROM 36.110.121.*
FROM 36.110.121.*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 历史大学堂
: 发布时间: 2021-07-02 18:28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 ...................
就是觉得自己的文化落后,不自信的表现。
国内过去颇有些这种例子。
小区名字就不提了,香榭丽舍等海了去了
大厦有华盛顿,罗斯福等等...,也非常多
--
FROM 111.197.20.*
金后来汉化了
到后来,金国贵族喝茶,下围棋 穿汉服
金章宗还是宋徽宗粉丝,瘦金体不看落款的话,绝对以为宋徽宗写的
【 在 beanspower (豆能)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觉得自己的文化落后,不自信的表现。
: 国内过去颇有些这种例子。
: 小区名字就不提了,香榭丽舍等海了去了
: ...................
--
FROM 219.236.120.9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后来汉化了
: 到后来,金国贵族喝茶,下围棋 穿汉服
: 金章宗还是宋徽宗粉丝,瘦金体不看落款的话,绝对以为宋徽宗写的
那就是中原的文化发展领先了他们是千年这种级别的差距,已经非常越来越完善的国家治理/统治阶级维护/法典等等章程,对落后民族来说就是最好的现成的礼物,拿来就用,根本抗拒不了
--
FROM 111.197.20.*
完颜洪烈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 历史大学堂
: 发布时间: 2021-07-02 18:28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 ...................
--
FROM 61.148.245.*
汉族最牛逼的不就是文化柔性的侵蚀么。
不过,时间一再证明,汉族文化确实牛逼。
现在西方也在担心文化被中国人侵蚀。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 历史大学堂
: 发布时间: 2021-07-02 18:28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 ...................
--
FROM 221.6.109.*
那是因为汉人足够多
才能保留汉文明的影响
要是汉人数量不足
或者汉人汉文明不占统治地位
一样被同化成异文明
远的有唐代河湟有感:汉儿学得胡儿语,却上城头骂汉人。
近的有泰国,号称4成以上泰国人有华人血统,但是泰国的华裔却被泰国完全同化了,毫无汉人痕迹,具体而言,也不过是二战后短短几十年内的同化成果而已。
更不要说欧美华裔了,审美都已经被彻底同化了
眯眯眼审美就是指鹿为马测试
认同眯眯眼是美的,就是欧美自己人了,相当于认同了赵高指鹿为马的自己人。
【 在 jmt2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族最牛逼的不就是文化柔性的侵蚀么。
: 不过,时间一再证明,汉族文化确实牛逼。
: 现在西方也在担心文化被中国人侵蚀。
: ...................
--
FROM 58.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