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古代的著名双胞胎 z
楼主|Math2021|2022-01-13 16:54:03|只看此ID
回复|发信|转寄|编辑|删除
史书中要想出现双生子,得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出生为双生子,且都存活了下来。这一点满足很不容易,古代医疗设备极差,加上战乱频繁,能活下来就是万幸。
第二,双生子中两人或者其中一人要有较高成就,值得被记载。这一点也很难,多少人穷其一生,不过一个平凡人。
第三,恰好被史书记载并且流传下来。双生子得被史官注意到,而其记录的史书还不能失传。这一波筛选下来所剩寥寥。
但是细细读史书,确实也有很多,列举十例如下:
1.北魏官员崔光韶和崔光伯
崔光韶,北魏名臣崔亮堂弟,入仕为奉朝请,孝文帝元宏太和年间官至司空行参军。孝明帝元诩初,曾任职青州,颇有好评。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初(528年),率军参与平定邢杲(gǎo)之乱,升任东道军司。永安末(530年),辞官还乡。年七十一岁,去世。事迹详见《魏书·崔光韶传》
崔光伯,崔光韶弟。初为青州别驾,寻除北海太守,期满将代。孝明帝以有政绩,命续官三年。后历太傅咨议参军。节闵帝时,崔祖螭、张僧皓起兵反,攻东阳,东莱王令其出城慰劳,为飞矢所中,卒。
光韶,亮从父弟也。父幼孙,太原太守。光韶事亲以孝悌。初除奉朝请, 光韶与弟光伯孪生,操业相侔,特相友爱,遂经吏部尚书李冲,让官于光伯,辞色恳至。冲为奏闻,孝文嘉而许之。
光韶弟光伯。为青州别驾,后以族弟休临州,申牒求解。尚书奏:“案《礼》:始封之君,不臣诸父、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诸父;封君之孙,得尽臣。计始封之君,即是世继之祖,尚不得臣,况今刺史既非世继,而得行臣吏之节,执笏称名者乎?检光伯请解,率礼不愆,谓宜许遂。”灵太后令从之。寻除北海太守,有司以其更满,依例奏代。明帝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复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可更申三年,以广风化。”后历太傅谘议参军。
节闵帝时,崔祖螭、张僧皓起逆,攻东阳,旬日间,众十余万。刺史、东莱王贵平欲令光伯出城慰劳。兄光韶争之曰:“以下官观之,非可慰喻止也。”贵平逼之,不得已,光伯遂出城。未及晓喻,为飞天矢所中,卒,赠青州刺史。子滔,武定末殷州别驾。修之弟道固。 《北史·列传·卷二十三》
2.南齐官员王融和王琛(父亲南齐镇北将军、雍州刺史王奂)
王融,王奂长子,南齐官员。王融与弟弟王琛是孪生兄弟,四月二日出生,之后在南齐担任太子中庶子。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派人抓捕王奂,王奂被斩杀,四月二日(493年5月3日),王融与弟弟王琛在京城被弃。此王融不是写《曲水诗序》的王融。
王琛,南齐司徒从事中郎,王奂之子,王翊之父。
奂长子太子中庶子融,融弟司徒从事中郎琛,于都弃市,馀孙皆原宥。 《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三》
奂长子太子中庶子融,融弟司徒从事中郎琛,于都弃市。馀孙皆原宥。 《南齐书·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
至南济王奂妻殷氏, 孪生二子,曰融曰琛,以四月二日生,同以四月二日刑死于市。《万历野获编·卷一》
3.唐代唐玄宗的皇后王氏和其兄王守一
王守一,是唐玄宗皇后王氏的孪生兄长,或说弟。他亦在唐玄宗登基后娶其妹靖阳公主为妻。先天二年七月(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之变,王守一为其亲信参与其中。父亲王仁皎逝世,王守一袭封祁国公。后来王守一为与王皇后诅咒之事,被贬,行至蓝田县驿馆,赐死。妻清阳公主后改嫁裴巽。
王皇后,王氏,唐玄宗李隆基原配皇后。在讨伐韦后的唐隆之变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完成大业。后来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王氏为太子妃。延和元年(712年),玄宗即位,改元先天。八月二十日,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美貌超群,贤慧聪明,但结婚多年,始终无子。玄宗有废后之心,告诉了亲信姜皎,姜皎却把这事说溜了出去。开元十年(722年),妹夫嗣濮王李峤举报姜皎泄露唐玄宗意图废后。姜皎受杖刑后,死于流放途中。皇后哭着问玄宗:“陛下难道不挂念当年我爹拿衣服换一斗面粉,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玄宗听了也为之感伤动容,遂暂时放下废后的打算。后“符厌事件”发生。玄宗下诏废皇后为庶人,赐死王守一,在被废的三个月后,王氏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
王仁皎,玄宗王庶人父也......开元七年卒,赠太尉......守一与后双生。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从讨萧至忠、岑羲等有功,自尚乘奉御迁殿中少监,特封晋国公,累转太子少保。父卒,袭爵祁国公。十一年,坐与庶人潜通左道,左迁柳州司马,行至蓝田驿,赐死。守一性贪鄙,积财巨万,及籍没其家,财帛不可胜计。《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守一与后双生。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玄宗废后王氏,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后。上为临淄王时,纳后为妃。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先天元年,为皇后,以父仁皎为太仆卿,累加开府仪同三司、邠国公。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旧唐书·列传·卷一》
4.明朝官员顾联璧和顾合璧
顾联璧、顾合璧的父母四胎八子,二人都为明朝官员,顾联璧官嘉兴府同知,顾合璧曾当佥事。
【孪生子之异】 孪生子、世多有之,然以俱男子为异。若累产俱孪且男,则尤异。 如嘉靖中顾联璧、合璧,同举戊午乡试,联璧登进士,官嘉兴府同知,卒于官;合璧以乙科仕至佥事,而卒于家。乃其父母凡四胎,共得八男子,则奇甚矣。又先大父为上川南道时,有雅州医官时姓者,颇明方脉,技亦大行,每入谒,即以饔餮为苦,问之则云:“家有三十二儿。“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九》
5.明朝第八代楚王朱英?的遗腹子:朱华奎和朱华璧
朱华奎是明朝宗室,第九代楚王,楚贞王朱华壁是明朝第十代楚王,别看一个是第九代,一个是第十代,实际上二人是孪生的双胞胎,都是恭王朱英?的儿子。二人父亲朱英? 是第八代楚王,母宫人胡氏,为其遗腹子。朱华奎就任第九任楚王时,爆发了楚太子案,有人告发朱华奎与朱华壁非楚王朱英 之子,后不了了之。
先是,楚恭王得废疾,隆庆五年薨, 遗腹宫人胡氏孪生子华奎、华壁。或云内官郭纶以王妃兄王如言妾尤金梅子为华奎,妃族人如纟孛奴王玉子为华壁。仪宾汪若泉尝讦奏之,事下抚按。王妃持甚坚,得寝。万历八年,华奎嗣王,华壁亦封宣化王。宗人华勣者,素强御忤王。华勣妻,如言女也。《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四》(楚恭王得绝症,隆庆五年(1571)去世,留下宫人胡氏的遗腹孪生儿子华奎、华壁。有人称宫中小臣郭纶将王妃的哥哥王如言的小老婆尤金梅的儿子冒充华奎,王妃的族人王如悖的家奴王玉的儿子冒充华壁。仪宾汪若泉曾经上奏揭发,事情交给抚按办理。王妃坚决否认,事情才平息。八年华奎继承王位,华壁也被封为宣化王。宗族人华翧一向强烈地反对,攻击楚王。华翧的妻子是王如言的女儿。当年派人攻击华奎是异姓人的儿子,不应当立为王。沈一贯嘱咐通政使沈子木,阻止把奏章呈交皇帝。一个月后楚王弹劾华翧的奏章送到了,才呈送此奏章。皇帝下令礼部评议。不久,华翧进京上诉。皇帝下令交给礼部处理。郭正域请求指令抚按大臣公平地核查,皇帝听从了。 )
6.明朝的“东林六君子”之一的顾大章和其弟文学家顾大韶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父云程,南京太常卿。大章与弟大韶, 孪生子也。《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二》
(大章)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及杨涟等五人既死,群小聚谋,谓诸人潜毙于狱,无以厌人心,宜付法司定罪,明诏天下。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比对簿,大章词气不挠。刑部尚书李养正等一如镇抚原词,以“移宫”事牵合封疆,坐六人大辟。爰书既上,忠贤大喜,矫诏布告四方,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裕愍。
初,大章等被逮,秘狱中忽生黄芝,光彩远映。及六人毕入,适成六瓣,或以为祥。大章叹曰:“芝,瑞物也,而辱于此,吾辈其有幸乎?”已而果然。
大韶,字仲恭,老于诸生。通经史百家及内典,于《诗》、《礼》、《仪礼》、《周官》多所发明,他辨驳者复数万言。尝以为宋、元以来述者之事备,学者但当诵而不述,将死,始缮所笺《诗》、《礼》、《庄子》,曰《炳烛斋随笔》云。《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二》
7.明末清初:探花吴国对和进士吴国龙
吴国对,吴敬梓的曾祖父,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名著。吴国对顺治十五年中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
吴国龙,吴国对弟,官至礼科掌印给事中。
曾祖吴国对,顺治十五年(1658年)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 黄钧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椒吴氏兄弟 全椒吴氏兄弟同胞五人,其四皆进士:长国鼎,前癸未进士,官中书舍人;三国缙,顺治己丑进士;四国对,顺治戊戌进士,榜眼及第,官翰林侍读;五国龙,亦前癸未进士,官礼科都给事中; 国对、国龙、孪生也。国龙子晟,康熙丙辰进士;?,辛未进士,榜眼及第。 《池北偶谈》清·王士祯
8.清代女诗人张学典和女诗人张学象
张学典,字古政,号羽仙,原籍山西太原,寓居于苏州。贡生张佚第四女,工诗善画。
张学象,贡生张佚第五女,字凌仙,撰有《砚隐集》。
张佚七女能诗
太原张佚字拱端,侨居吴中,生有七女,皆工诗词,所适亦皆吴人。长女名学雅,字古什,撰有《绣余集》十卷。次女名学,字,撰有。三女名学仪,字古容,撰有《滋兰集》卷。四女名学典,字古政,撰有《花樵倡和集》卷。四五女孪生,五女名学象,字凌仙,撰有《砚隐集》卷。六女名学圣,字古诚,撰有《瑶草集》卷。七女名学贤,字古明,撰有《华林集》卷。其诗虽未必超妙,能传于世,然修饰字句,亦颇费工夫,洵属难能可贵矣。中惟次女诗无传,余均录入《江苏诗征》。七女皆能诗,亦闺阁中之佳话也。
《苌楚斋随笔》清末民国现代·刘声木
9.清朝官员沈诗李和沈诗杜为双胞胎
沈诗李和沈诗杜,两人同中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都为官一任,都当过知县。两人名字一见难忘,远望李白杜甫。
沈诗李,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十八名进士,与胞弟沈诗杜同榜。曾任河南汝州鲁山县知县。
沈诗杜,字佳亭,浙江山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四十四年任射洪知县。
本朝同胞兄弟同登进士者:……三十四年己丑科,长洲张学庠、张学贤,大兴黄叔琬、黄叔璥,山阴沈诗李、沈诗杜,二人本孪生。《履园丛话·卷十三科第》清·钱泳
重修射洪县志八卷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沈诗杜纂修。诗杜字佳亭,浙江山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四十四年任射洪知县。《稀见地方志提要·第98章》陈光贻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會試。中式一百五十一人。山陰沈詩李、沈詩杜,大興黃叔琬、黃叔璥,長洲張學庠、張(學)[紹]賢兄弟同登。 〈 沈氏兄弟本孿生。[點校者案:二黃二張是康熙己丑科,此處重出。]《听雨丛谈·卷九》清·福格
10.清末民初:胡适的二哥胡绍之和三哥振之为双胞胎
胡适二哥名胡洪骓,后来来改名为“觉”,字绍之。三哥名胡洪駓,字振之。
先母遭此大变时,仅二十三岁。适刚五岁。先君前娶曹氏所遗诸子女,皆已长大。先大兄洪骏已娶妇生女,次兄觉及先三兄洪駓(孪生)亦皆已十九岁。《四十自述:胡适自传·附录1 先母行述(1873-1918)》
更为详细的答案参看我写的另一个知乎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2308598499
参考文献:
1.《魏书》
2.《北史》
3.《南史》
4.《南齐书》
5.《万历野获编》
6.《旧唐书》
7.《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 黄钧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池北偶谈》王士祯
9.《清史稿》
10.《履园丛话》清·钱泳
11.《稀见地方志提要》陈光贻
12.《听雨丛谈》·福格
13.《苌楚斋随笔》清末民国现代·刘声木
14.《四十自述:胡适自传·附录1 先母行述(1873-1918)》
15.知乎本作者 @月下一过客 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2308598499--
FROM 171.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