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七国之乱为啥不联合匈奴呢?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联合了,但匈奴军还没来得及动员,周亚夫就把事儿给平了。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就有人评论过,如果哥舒翰在潼关顶住然后官军抄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也就是七国之乱的规模。
刘武也起了很大作用,让周亚夫以逸待劳。
哥舒翰本来不想出潼关,奈何李隆基遥控指挥啊。
记得哥舒翰出关时非常悲伤,和孙传庭出关时类似;但最不理解的是哥舒翰怎么能降呢?本来又病又老也没剩下几天了,比于禁投降关羽还难理解。
--
FROM 221.223.192.*
就是因为老了才投降
于禁也是
【 在 hanfengze (xiaoze)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武也起了很大作用,让周亚夫以逸待劳。
: 哥舒翰本来不想出潼关,奈何李隆基遥控指挥啊。
: 记得哥舒翰出关时非常悲伤,和孙传庭出关时类似;但最不理解的是哥舒翰怎么能降呢?本来又病又老也没剩下几天了,比于禁投降关羽还难理解。
: ...................
--
FROM 210.32.204.*
【 在 can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因为老了才投降
: 于禁也是
:
还是理解不了,荣华富贵一世英名了,又老又病留名不好吗?
难道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关羽那时威震华夏,于禁一时胆怯还稍微好解释一些;但哥舒翰这种悍将,按说宁折不弯啊?是不是故意埋汰隆基呢?
--
FROM 221.223.192.*
人老志气衰弱
李隆基还不是一样,年纪大了为啥不早死
【 在 hanfengze (xiaoz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理解不了,荣华富贵一世英名了,又老又病留名不好吗?
: 难道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 关羽那时威震华夏,于禁一时胆怯还稍微好解释一些;但哥舒翰这种悍将,按说宁折不弯啊?是不是故意埋汰隆基呢?
: ...................
--
FROM 210.32.204.*
【 在 can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老志气衰弱
: 李隆基还不是一样,年纪大了为啥不早死
:
感觉李隆基个人能力被夸大了,没怎么见过大世面。
一般中等资质的君王都知道守住潼关西安无忧,正牌天子怕什么,可坐等叛军自崩。
--
FROM 221.223.192.*
不是夸大,年轻时候还是很猛的,要承认。
年纪大了出昏招,千古皆然,哪里多一两个?
梁武帝晚年自己去数鸡蛋,成何体统?
【 在 hanfengze (xiao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李隆基个人能力被夸大了,没怎么见过大世面。
: 一般中等资质的君王都知道守住潼关西安无忧,正牌天子怕什么,可坐等叛军自崩。
--
修改:cannan FROM 210.32.204.*
FROM 210.32.204.*
【 在 can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夸大,年轻时候还是很猛的,要承认。
: 年纪大了出昏招,千古皆然,哪里多一两个?
: 梁武帝晚年自己去数鸡蛋,成何体统?
: ...................
是,刘彻晚年弄个自灭三族。
梁武帝感觉被儿子坑了,坐拥重兵看戏就是不动手。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可惜了,梁武也是多才多艺啊!
被侯景这豺狼得逞了。
--
FROM 221.223.192.*
梁武帝那是自己自己作的。摊上当年陈庆之或者打钟离大战那批人,候景也就能塞塞牙缝。从后来陈霸先歼灭北军主力肃清江南的案例来看,南军虽然跟钟离大战时期有差距,但认真起来还是够北军喝一壶的。至于李隆基,首先府兵制改募兵制之后的军队战斗力本就不如初唐,李二就没吃过征南诏那样的大亏。其次,李隆基搞建设还可以,像李二那样决胜千里之外或者直接真刀真枪的干仗真不是他擅长的。把李二、朱元璋、刘彻、刘秀、曹操、孙权这些人随便哪个放到安史之乱初期的位置,估计历史走向就完全变了。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刘彻晚年弄个自灭三族。
: 梁武帝感觉被儿子坑了,坐拥重兵看戏就是不动手。
: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 ...................
--
修改:tdyytd FROM 207.6.11.*
FROM 207.6.11.*
梁武帝是老糊涂了,要不侯景那点人根本没啥机会,再加上梁武那几个儿子看热闹灯继位,可惜了繁华的南梁。
李隆基确实缺乏大规模军事作战能力,还喜欢遥控指挥,亲手葬送了盛唐,也算是咎由自取。
偶然的历史事件确实能影响历史进程,比如孙策被暗杀、陈友谅被射死。
【 在 tdyy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梁武帝那是自己自己作的。摊上当年陈庆之或者打钟离大战那批人,候景也就能塞塞牙缝。从后来陈霸先歼灭北军主力肃清江南的案例来看,南军虽然跟钟离大战时期有差距,但认真起来还是够北军喝一壶的。至于李隆基,首先府兵制改募兵制之后的军队战斗力本就不如初唐,李二就没吃过征南诏那样的大亏。其次,李隆基搞建设还可以,像李二那样决胜千里之外或者直接真刀真枪的干仗真不是他擅长的。把李二、朱元璋、刘彻、刘秀、曹操、孙权这些人随便哪个放到安史之乱初期的位置,估计历史走向就完全变了。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灌水」
--
FROM 115.4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