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举之前通向权力顶峰的只有联姻一条路吧
独孤好像就生了李渊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其它孩子夭折了
李渊7岁继承唐国公爵位。
李渊娶的媳妇心心念念复兴舅父宇文家
杨家根本没有坐皇位的威望,可以靠着时间积累威望,结果杨广好大喜功、志大才疏,自己得瑟不算,还折腾老百姓。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一张北周到唐皇室的关系谱,真是错综复杂、眼花缭乱。贵族与贵族的联姻是保证家族不衰的重要手段,那么对于出身寒微又生在太平年间的人来说,要想达到权力顶峰,与贵族甚至皇族通婚才能达到门槛,之后的路虽然未卜,但至少有个机会了。科举给了普通人登堂入室的另一条路,以前一直对科举制嗤之以鼻,殊不知这已经是封建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223.102.30.*
科举的出现,也不是为了给普通人上升通道那么美好,而是吸取前朝灭国教训,为了防止关系网做大导致灭国的手段。
从汉武帝的举孝廉开始,武帝理想是推举孝廉,实际执行就变成关系网互吹互推,爸爸推儿子叔叔推侄子,满朝关系户,但是汉也是因此形成的关系网灭亡的,举荐制推举出很多门阀,四世三公。比如董卓,袁绍,豪门望族互通有无,政治经济一体化运作,割据一方。
两晋是举荐门阀的鼎盛时期,五姓七望,门阀割据内斗不断。王氏,桓氏,谢氏,萧氏,尔朱氏~大族造反,两边押宝,外戚专权,你方唱罢我登台。
后来每一代开国君主都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清除门阀关系网势力。
刘裕要求寒门掌机要,杨坚推出科举制,李世民忌讳再出现他类似的关陇集团,延续科举且将天下权贵收集于长安管理。这些并不是站在百姓利益的,就是为了用没有根基的新人遏制世家大族抱团对政权的威胁。
科举推出后,门阀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崩解,但是旧世族考取比例仍远大于寒门,直到落第寒门黄巢进长安给权贵们一勺烩了,孝廉时代形成的汉末两晋南北朝门阀,五姓七望基本覆灭。
五千年来盘点,政权颠覆基本上,一是门阀关系网,二是过于落后外来入侵(科举不够彻底也是原因,只敢考儒学八股忠孝礼法纲常逆来顺受维护统治,不敢考开民智挑战神权,挑战君权神授的自然科学导致落后。西方的进步,文艺复兴也是出现在黑死病挑战了教会神学权威以后,思想解放了,自然科学才大放异彩)。
百姓翻身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但刘邦是趁乱捡来的,朱元璋是反抗种族压迫。所以百姓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威胁,历史上从没有因为言论过于自由而颠覆的事情,也从没有百姓太过自由而颠覆的先例。很不理解国家这么拘束百姓,奉承门阀是出于什么目的,可能就是软柿子好捏,谁都可以把锅甩过来。
商君书写要压制百姓,百姓威胁论,只是他不敢写真正有威胁的门阀,因为写出来也不会允许出版,权贵们鼓吹给统治者奉为圭臬,周期率周而复始。
想终结权贵关系网,终结周期率,还是得增强流动性,让它来不及形成,形成了也结不成一块,结成一块几年也要散开。
太祖当年让张铁生老农白卷上学徙木立信是激进了一些,但是靠个人能力不长久,长久来看还是得改良科举,从制度上解决。
比如,要求公务员任期7年,到期下岗,可以重考,不限年龄,报考岗位级别不得高于过往任职两级,非重要管理岗不设面试,重要管理岗由最广大的人民面试。
让他们来不及织成关系网,就各奔东西了。
考省部级的,考常委的,面试由人民当评委。
比拼环节由现场观众提问,场外连线提问,网上热门提问,问答环节全国直播。考常委的央视全国现场直播,考省部级的地方台直播(类似竞选州长)。候选人从政历史轨迹与政务透明可查,供大家参考。
然后全国连线投票表决,谁的答案让人满意就选谁,按身份证计票,投票数据公开。
虽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人类制度演化趋势总往着更开放,更平等的方向。这些里程碑式的科举变革,谁做到了,必将在历史上拥有姓名。
--
修改:usz FROM 171.214.218.*
FROM 171.214.219.*
一直是刀
--
FROM 114.244.208.*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以为联姻凭什么?没有军队、土地,脱下裤子比大小么?
:
:
哈哈,上古时期还真有可能像你说的那样。
--
FROM 106.118.125.*
把家里的女性送去参加皇帝后宫选美,不就有几率成为权倾朝野的外戚么。这在历史上有过先例啊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以为联姻凭什么?没有军队、土地,脱下裤子比大小么?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FROM 219.237.184.*
科举当然有弊端,但是总归提供了平民上升的通道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么说让那些狠抓科举来黑中国传统的人情何以堪...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FROM 219.237.184.*
对,忘了这个,西汉公孙弘应该是这一类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察举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FROM 219.237.184.*
那汉武帝的母亲王志当时是咋送进景帝宫里的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以为一般老百姓能把闺女送进去?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FROM 219.237.184.*
此前汉朝的察举制也是一种方式
PS你举得例子好像不太合适,北朝到隋唐的联姻并非太平年间,更像是军事集团内部巩固的联姻,北朝后期六镇起义后靠自己打出来的地位,这些军事新贵大都有过底层士兵的经历
【 在 tcwyzhf (整天瞎想的青椒一枚)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一张北周到唐皇室的关系谱,真是错综复杂、眼花缭乱。贵族与贵族的联姻是保证家族不衰的重要手段,那么对于出身寒微又生在太平年间的人来说,要想达到权力顶峰,与贵族甚至皇族通婚才能达到门槛,之后的路虽然未卜,但至少有个机会了。科举给了普通人登堂入室的另一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FROM 115.216.107.117
武帝母亲是燕王臧荼后人
不过西汉后宫大部分确实地位都不高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汉武帝的母亲王志当时是咋送进景帝宫里的
: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 修改:·linunix 于 Feb 6 23:23:45 2022 修改本文·[FROM: 116.7.169.*]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16.7.169.*]
修改:linunix FROM 116.7.169.*
FROM 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