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阶级流动过快导致中国近千年积贫积弱
英国日本美国就很好,不要举极端的印度
【 在 joseph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对,穷B就应该世代穷B,应该永世为奴
: 我看印度就挺好的,到现在还有种姓,我们应该学习印度,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
FROM 223.104.41.*
要点脸吧
三国时胡人一次迁入就是七十万,还最多几十万
自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到西晋,都在大量将周边少数民族部落迁入华夏地区,补充人口和兵源。三国乱世时。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军中,均有异族人组成的军队。最大规模的一次异族迁入,发生在曹魏司马昭主政时期。魏主曹奂诏书中曾说,“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这个数字应该存在夸张的成分,但是可以看出当时胡人大量内迁的事实。据史料显示,三国末年,关中的胡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西晋时期,已经有数百万胡人与汉人杂居。因为胡汉文化、风俗传统之间的差异,胡汉之间必然会发生一个融合的过程。由于西晋统治者的无能,导致了“八王之乱”,胡人趁机开始作乱,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大幕。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句就是胡扯,永嘉时胡人撑死几十万,还自相残杀
:
--
FROM 223.104.41.*
五胡乱华,是内地的胡人乱华,而不是草原的!
在中原有800多万胡人,很难想象吗?一次迁徙就70万,中原又粮食丰富,几百万胡人又怎么样?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奂啥时候说的?870万?你知道啥概念吗?现在外蒙才多少人?三国末年,关中才多少人口?至于永嘉之乱,那是各地百姓纷纷造反,不只是胡人,汉人(或者说是晋人)造反的更多,才能推翻西晋
:
--
FROM 223.104.41.*
最大规模的一次异族迁入,发生在曹魏司马昭主政时期。魏主曹奂诏书中曾说,“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看看这个
另外,外蒙古贫瘠,人口320万,但是草原不仅有外蒙古,还有内蒙古,内蒙古人口2400万,加起来2700万
蒙古一直是放牧,对于放牧来说,耕种技术对人口提升也不大,就算把现在的人口数据除以10,也有300万人口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次迁徙七十万?有啥记录?再说古代那条件,草原能养七十万人就很难得了,一次能迁完?迁完了,多久才能恢复?
: 至于塞内胡人数量,增长很慢,一是穷,二是要被征发打仗,三是被贩卖。所以你说几百万胡人,是不可能的。退而已言之,就算有几百万胡人,十六国血腥内战,都死差不多了,不会留下多少后裔。
:
--
FROM 223.104.41.*
并没有,英国德国人智商测试看起来低,是因为英国德国有大量移民,英国黑幕三一堆,德国土耳其人一堆
英国平均智商100,德国106,中国106。如果抛去黑幕三,白人的智商是要高于中国人的
还有一个数据,德裔犹太人的平均智商是118,这个大概能侧面反应德国白人的智商
【 在 congtouz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国谁家祖上没出过王侯将相??
: 5000年领先世界,中国人的基因远不是欧美近200年吸引人才改进基因能比的!毕竟咱们数千年吸引了周边的优秀基因,中国人甚至于东亚人的平均智商比欧美的平均智商得高10个点…
--
FROM 223.104.41.*
乾隆又不是汉人
【 在 jasoneveryda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点就不对,中国乾隆那会还开疆拓土,后面才半殖民地半封建被人打。历史课本上有啊。
--
FROM 223.104.41.*
相关性,懂吗?
【 在 Qlala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文学科真是只有同时发生的事 就敢说是因果关系啊
: 只有一个字 服~
--
FROM 223.104.41.*
富二代就是靠父辈混吃等死了?你眼红病太重了吧
【 在 congtouz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能进教材的,即使出身不好,哪也能靠自身当成贵族一代、或富一代!咱们应该提倡这种的人,而不是靠父辈混吃等死!
--
FROM 223.104.41.*
蒙古本身就是包含内蒙古和外蒙古,鲜卑还包括今天东北地区,你没有实事求是
我已经说了当时人数是现在人数/10,你还在这逼逼赖赖,真是恶心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瞎扯,你咋不说草原还包括俄罗斯的大片地区呢?内蒙人口是现代之后才大量增加的,而且以城市化和农业化为主,刨去这些,你看看还剩多少人?
: 另外,人口增加跟现代医学关系很大,草原承载力跟牧业科技关系密切,你不会以为现在外蒙能养活三百万人,全靠一千七百年的游牧技术吧
:
--
FROM 223.104.41.*
呵呵笑死了
自己内部积贫积弱,1000年时间500年当亡国奴,得亏人家人少没把你灭族,否则?自己弱就该被淘汰,别给民族拖累
【 在 ddb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那么多没用的
: 让你世代为奴的国家干嘛要爱他
: 就让他灭亡了吧
: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