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进士与举人的比例有多大
不算宋朝, 仅明清两朝。 如本县有记录的, 明清两朝22进士,6个尚书,中举的没统计;
坐标江汉平原, 这个数量在开化地区够平均吗?
--
FROM 117.153.225.*
进士可能是平均水平,尚书肯定超过平均水平。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算宋朝, 仅明清两朝。 如本县有记录的, 明清两朝22进士,6个尚书,中举的没统计;
: 坐标江汉平原, 这个数量在开化地区够平均吗?
--
FROM 222.129.54.*
县建制的话,特别是现在县的辖区计算,我认为明清二朝22进士已经是平均水平略高。明朝和清朝进士大约各25000,共5w名,目前县级市和县估计有近3000各县级行政区,平均是16名。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算宋朝, 仅明清两朝。 如本县有记录的, 明清两朝22进士,6个尚书,中举的没统计;
: 坐标江汉平原, 这个数量在开化地区够平均吗?
--
修改:stringsplay FROM 218.247.135.*
FROM 218.247.135.*
我县明清进士数210多人,宋代进士数430多人,算什么水平?
--
FROM 39.190.138.*
明朝应该够平均水平: 明初人口经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大战,不到七千,现在成县级市近七十万;
明初很多人从江西迁来,到清朝人口肯定多很多,但清朝进士比明朝见少。
【 在 stringsplay 的大作中提到: 】
: 县建制的话,特别是现在县的辖区计算,我认为明清二朝22进士已经是平均水平略高。明朝和清朝进士大约各25000,共5w名,目前县级市和县估计有近3000各县级行政区,平均是16名。
--
FROM 117.153.225.*
宋朝 苏东坡那个眉山县, 进士有八百, 宋朝等级标准不同吧 不好比较!
明清210多 难道是京畿? 南北直隶?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县明清进士数210多人,宋代进士数430多人,算什么水平?
--
FROM 117.153.225.*
看陈宝良的《明代秀才的生活世界》,最难的是秀才考举人,平均1/30,举人到进士反而在1/12左右。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算宋朝, 仅明清两朝。 如本县有记录的, 明清两朝22进士,6个尚书,中举的没统计;
: 坐标江汉平原, 这个数量在开化地区够平均吗?
--
修改:hanweiyizhao FROM 114.254.0.*
FROM 114.254.0.*
这应该是王朝早中期的数吧, 有没有比较人口基数;
自然生育下,王朝后期人口暴增,又不能大规模扩招,这个比例会更高, 读书士子出路更渺茫
大部分王朝的怪圈/宿命,在于后期的人口数:士子出路 农民的人地矛盾 贫富差距;
动乱战争人口锐减后释放 再下一个循环
【 在 hanweiyizha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陈宝良的《明代秀才的生活世界》,最难的是秀才考举人,平均1/30,举人到进士反而在1/12左右。
--
FROM 117.153.228.*
根据明代各科的统计,跨及250年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应该是王朝早中期的数吧, 有没有比较人口基数;
: 自然生育下,王朝后期人口暴增,又不能大规模扩招,这个比例会更高, 读书士子出路更渺茫
: 大部分王朝的怪圈/宿命,在于后期的人口数:士子出路 农民的人地矛盾 贫富差距;
: ...................
--
FROM 124.64.22.*
有篇专业研究文献。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你说的进士与举人的比例,就是文中说的会试/殿试录取率。明初为21.7%,中后期为8.4%
《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
作者:郭培贵
摘要:明中叶后,各省直的科考规模在四五千人至数万人之间,平均录取率估计在10%上下.乡试录取率,明初一般在10%上下;成、弘间定为5.9%;嘉靖末年又降为3.3%;而实际录取率又低于此.会试录取率,自洪武至万历中平均为8.6%;其中,洪武至永乐二年平均为21.7%,永乐四年至万历中期平均为8.4%.殿试规模和录取数在理论上皆等于同科会试录取数.永乐二年后,明廷共在51科14 938名二、三甲进士中考选了1 277名庶吉士,平均录取率为8.55%.上述录取率,都是在朝廷调控下形成的,并非完全自由竞争的结果.而之所以进行调控,又是由官缺的有限性和科举取士用途的单一性矛盾造成的.
关键词:明代 科举考试 规模 录取率
被引量:55
年份:2006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算宋朝, 仅明清两朝。 如本县有记录的, 明清两朝22进士,6个尚书,中举的没统计;
: 坐标江汉平原, 这个数量在开化地区够平均吗?
--
FROM 221.2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