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不用统一数字纪年
事事建立皇权。条条体现皇权。贵族是上天排在人间的管理者。但是这一套的骨子里。依然是农业社会和农业文明吧。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类似西元纪年一样,找个大家都认的事件或人,比如伏羲女娲、三皇五帝甚至是周王秦皇的诞辰,定个元年,然后几千年一直记下来;对于历史的学习、查找、认识等会方便很多吧。
: 至少,某个朝代从建/国开始元年,一直用数字顺序下来,生产生活中会方便很多吧。毕竟对老百姓来说,过几年一换年号reset一下,很多事发生后估计很快不知道多少年了。
: 还有,就是用天干地支那一套,特别是资治通鉴编年史,每章节都以一个类似“脑残文”一样的非常陌生的纪年体,不说老百姓看不懂,就是小皇子,要想学习历史,还得先学习好大一套的预备知识才能弄通不成?不是为了方便学习,倒是制造困难更不利于学习了
--
FROM 171.13.243.*
贵族想体现神权。但是在中国。贵族们也知道神权并不是最高的权力。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干地支这套要求太高了,要能灵活辨识运算,不要说说文盲(古代社会文盲率太高)、就是放到现在社会(9年义务教育)面上,让人掌握也挺难的。保不准连皇上自己都稀里糊涂、尤其是脑子迟钝点的如惠帝殇帝的那群。
: 不仅愚民、增大难度系数全社会遭殃
:
--
FROM 171.13.243.*
有人说。90%的秦法都保留了下来。有人说。100%。
【 在 lu1 的大作中提到: 】
: 始皇帝就用数字,
: “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可惜秦朝早夭了,估计有西方背景
: ...................
--
FROM 171.13.243.*
你竟然如此理解这套体系。拿你肯定不是农民。古代一个县上万人。一个普通农民能见到县太爷就是万幸了。而一个县太爷能见到韦爵爷就是万幸了。一个普通读书人带着几十个衙役如何治理上万人?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然,年号是从开始大搞君权神授的汉武开始的,以前周、秦每个帝王只有纪年,没有年号。
: 一直到明清,才开始一任皇帝只搞一个年号了。估计朱元璋农民出身博得天下、我命由我不由天自信感很强,觉得没必要隔三差五向老天讨吉利改年号。。。。
:
--
FROM 171.13.243.*
版主。这个话题超过本版极限了。我能聊吗?
【 在 charcoal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是的。80年代农村里面,问多大了的时候,更常见以“属什么”来代替报具体岁数。
: 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老人,对儿女亲朋、邻居街坊的属相都了如指掌,但具体哪年不太记;对早年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也是以很粗糙的大时间段描述,比如“(荒年)景上(1942)”、“合作社(50年代中)”“大伙上(58-60)”、“生产队(60-80)”,尺度上很有些年号感觉了。农业时代老百姓,生活生产都很粗糙,也用不到精细的时间。
: 在微观具体时间上也是一样粗糙:一个生产队估计只有队长家里有块表,普通社员敲钟上工,一天只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已。很难想像,这才是过了30、40年。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即使5、60岁的,在生活中,都有清晰、具体且精细的时间观了。
: ...................
--
FROM 171.1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