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举选拔出来的是不是文学家,几乎都是李煜宋徽宗这种?
唐朝时期科举也考骑射,所以我不认为是科举的问题。
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也是总被北方侵略。 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身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上天生的优劣势。宋朝没有北方屏障,没有大片牧场养马,最重要的是核心还是重文轻武,所以军事更惨。
另外你说的是科举制度选拔,但是又说像宋徽宗,这个类比不太好,毕竟人家赵ji是皇帝,不是科举考上来的。
我认同科举一定程度放大了重文轻武的国策,但是不该背这个锅。。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xaviNo4 你也知道宋重文轻武,科举选拔文学家当官,不就是重文的重要方式?宋徽宗其实很冤,明明大家都是搞文学艺术,但他要背上昏君名头,满朝大臣都是文学家,还能得个
--
FROM 49.80.219.*
哈哈,你说的对,这个也是问题,军队都是市井流氓。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怂是马场问题吗, 是贼配军不肯出力的问题
--
FROM 49.80.219.*
科举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拔制度,用来打破阶层固化的。背不起你给的锅。科举会让国家的人才多样性不能达到最佳,但是没有科举,只有儒家,多样性会更低。
儒家和皇家统治相结合后对思想的禁锢,以及中国自己生产力当时太强大以至于国人过于自大,导致国家社会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事实上这些科举选上来的人对外界的学习能力也都不差,只是当时的知识传播渠道限制很多人的视野和格局。
另外,慈禧不读书所以知道要收复新疆? 【 在 ddwb7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科举和儒家以及重文轻武的导向,事实上绑定在一起,不可单纯分割来看,前面给你举例了,没科举的日本,世袭武士知道改革,欧洲没科举,那些领主知道去航海,慈禧不读书知道收复新疆。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大儒,通通抗拒这些。宋代太拉胯的就不说了,明代的大儒主张放弃越南,最后确实丢了,和清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都是科举官员一脉相承的做法,一点不奇怪。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科举儒家官员拖后腿。宋之后元,明之后清。大规模科举前汉文明可没这么惨。以前是有北方威胁,但当时胡无百年运,最惨也没有整体沦陷。但科举后有了儒家士大夫就不一样,外来主子越来越好坐稳江山了。科举文学选官全世界仅此一例,结果也是显而,中华文明逐渐落后的国策之一。
--
FROM 49.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