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普通百姓什么时候普遍用上瓷器的?
以出土文物来看的,六朝之后,大型墓葬出土的瓷器已经不少了,到了宋代之后,几大名窑的出产还是颇受欢迎的。到了明清,官窑瓷器的地位就更高了。
另一方面,铁器在战汉年代开始在民间普遍使用,之后一直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材料。
【 在 maxwell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用陶瓷的是穷人,用得起金属的才是富人。
--
FROM 210.12.245.*
稍微破了就扔了,这个是现代的搞法,是目前物质太过丰盛才会有的。
以前世界上面没有几个老百姓会有这种现代可以随意丢弃自家东西的想法的吧。
【 在 ZKens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很晚。小时候还见过补瓷碗的手艺人,说明瓷器还是珍贵的东西。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114.255.101.*
以前是东西贵,人工便宜
现在不是了,有些东西,你修的话,还不如买新的,新的便宜
【 在 niukou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稍微破了就扔了,这个是现代的搞法,是目前物质太过丰盛才会有的。
: 以前世界上面没有几个老百姓会有这种现代可以随意丢弃自家东西的想法的吧。
--
FROM 219.236.120.200
说的好像古代中国还靠出口赚外汇一样
【 在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看到一个说法,中国人自古贫困,平民只能用陶器。
: 瓷器是出口挣钱的,普通人用不起。
: 搜了一下也搜不到这方面的资料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4,3」
--
FROM 117.65.184.*
看看宋代情况,就知道这是忽悠了。
宋代出口赚钱支撑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最大的市民阶层。
【 在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看到一个说法,中国人自古贫困,平民只能用陶器。
: 瓷器是出口挣钱的,普通人用不起。
: 搜了一下也搜不到这方面的资料
--
FROM 222.94.166.*
记得小时候的碗还有点粗糙
【 在 olddognewwit 的大作中提到: 】
: 细瓷要改开后了。小时候家里的碗是瓷器,但白中带黄,不太亮。
--
FROM 222.94.166.*
赞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就是拍脑袋的洋奴思路。烧制质量不高的瓷器并不是很贵,长沙窑也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即使是外销瓷也是属于民用而不都是宫廷使用的。在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中,铭文题记开始出现,在这些瓷器中有器物名称有为产品做宣传的相关赞语诗歌等,而其中诗歌铭文最多。在长沙窑的器皿上其诗歌铭文大都是题写在喇叭口棱边流式壶的流部下,少部分写在双耳罐腹部、碟心和枕面之上。这些诗句通俗易懂,很少引用典故,大部分源于民间流传的古诗与谚语。其实不仅是诗歌,包括书法也由此民间化掌握它不再是皇宫贵族及文化精英所具有的特权。在陶瓷器皿上的诗文与绘画出自于工匠之手,提供给普通百姓使用,这就使得文字与书法也走向平民化了。
--
FROM 222.94.166.*
是的,细瓷要90年代以后了。
【 在 fanzhouwuhu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得小时候的碗还有点粗糙
--
FROM 61.149.217.*
典型的政治站队,罔顾事实。
你看多少回帖说七八十年代农村大量陶器的?
所以“普遍”用上瓷器,起码是建国后,甚至是1980年以后。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就是拍脑袋的洋奴思路。烧制质量不高的瓷器并不是很贵,长沙窑也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即使是外销瓷也是属于民用而不都是宫廷使用的。在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中,铭文题记开始出现,在这些瓷器中有器物名称有为产品做宣传的相关赞语诗歌等,而其中诗歌铭文最多。在长沙窑的器皿上其诗歌铭文大都是题写在喇叭口棱边流式壶的流部下,少部分写在双耳罐腹部、碟心和枕面之上。这些诗句通俗易懂,很少引用典故,大部分源于民间流传的古诗与谚语。其实不仅是诗歌,包括书法也由此民间化掌握它不再是皇宫贵族及文化精英所具有的特权。在陶瓷器皿上的诗文与绘画出自于工匠之手,提供给普通百姓使用,这就使得文字与书法也走向平民化了。
--
FROM 223.80.164.*
50年前?
【 在 K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瓷器大国,普通百姓什么时候普遍用上瓷器的?瓷碗,瓷杯之类的?有记载吗?
--
FROM 192.14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