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有资格批评三国演义与史不符的人还真不多。
举个人尽皆知的例子,八阵图。
演义里夷陵之战后有段陆逊追击刘备,误入八阵图,被黄承彦救出的剧情。这段记载你是翻遍三国志也翻不到的,无论是诸葛亮传、陆逊传还是先主传或者其他人的列传都找不出任何这段剧情的原型。但不要以为人家就是瞎编乱造,因为这段剧情的出处在晋书里,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桓温传: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
鱼复是县名,当初刘备兵败至此,改名永安,也就是白帝城。因此,白帝城确实存在诸葛亮垒石布下的八阵图。光这一段,罗贯中就能秒掉一大票自称精通三国正史的人了。
还有很多人喜欢黑罗贯中不懂地理,演义中多次出现地理大搬家的剧情,例如关羽过五关绕远路的事。就这么说吧,人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五关只是为了凑个数。要证明罗贯中的地理水平,我再举个例子。
演义里潼关之战爆发时,曹操尚未赶到,而马超已经带兵击败钟繇攻下长安,于是曹操命曹洪徐晃率兵镇守潼关十日,结果守完九日后,曹洪因中了诱敌之计而丢失潼关。
这段剧情全部是演义里原创,三国志里开打时潼关已经归了马超,但这段剧情相当合理。首先,长安曾经确实归曹操统属,钟繇也确实呆过这里。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但战役开打后,潼关以西却全部在马超手里。要么长安早在数年前就落入了马超手中,要么战前马超对长安和潼关发起了进攻并将其拿下。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史书里都没有记载,因而罗贯中便合理发挥了一把,编了一段马超破钟繇然后诱敌破曹洪的剧情。说起来,我还没有在哪部三国游戏或者电视剧里看到某段剧情能够像曹洪丢潼关这样兼顾戏剧性和历史性,可以说是三国历史改编剧情的典范了。
以明朝人的知识水平和交通情况,罗贯中如果不是亲身到过奉节和长安,光凭书本和地图,他能了解鱼复和永安是同一个地方,以及渭水、长安、潼关等地的地理位置,已经非常难得。别说罗贯中是古人,就是现代人也有很多没搞清楚这点。我曾经和人讨论这场战役时,对方因为三国志里没记载马超攻下长安的缘故,表示长安当时还在曹操手中,当我拿出地图给他看时,他又表示马超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和曹操开战的......
诸葛亮的各类神奇故事也很多都是有出处的,例如当年因为易中天教授在讲座里提出空城计的原型来自曹操和吕布故事的观点,让很多人以为这是罗贯中把别人的事强加在诸葛亮身上。然而事实上,诸葛亮还真没有抢谁的故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几乎连台词都没改,只是加了两段诸葛亮安排童子焚香抚琴以及关兴张苞伏兵的剧情。
此外,大家津津乐道的诸葛孔明骂死王司徒的故事也不是凭空想出。历史上刘备驾崩后,曹丕手下多位大臣都曾经写信向诸葛亮劝降,其中就包括王朗,而诸葛亮也确实是回应了的。
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
看到“天命人事”几个字是不是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为什么要从这几个人里面专门挑选王朗来当这个倒霉蛋呢?原因很简单,小说里姜维投降和骂死王朗是一先一后发生的,而历史上姜维投降和王朗病故也发生在同一年。就问你讲不讲究。
至于被变更死法的将领,大部分也都安排得很合理。像张辽被安排在洞口之战被射死,历史上张辽确实在这次出征里病死军中。徐晃被安排在讨伐孟达时被射死,历史上徐晃刚好死于孟达造反前一年。黄忠甘宁被安排在夷陵之战被射死,历史上黄忠甘宁也死于刘备东征前夕。高览被安排在官渡投降第二年在汝南被赵云刺死,历史上高览在投降后就没记载了,与高览同理的还有被周瑜反间计杀掉的蔡瑁张允。
至于蒋干盗书和张松献图,都是在结合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合理发挥,不但趣味十足,还推动了主线剧情。而把关羽刮骨疗伤、曹操杀华佗、襄樊战役结合起来的构思在故事逻辑性和精彩性上都是一绝,对角色塑造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索命吕蒙和玉泉山显圣的故事也既符合历史上吕蒙的去世时间又收回了自己在几十回之前埋下的伏笔。罗贯中的史料改编能力可以说非常强大。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所有打着贬低三国演义还原历史旗号的电视剧,对历史的还原水平全都不及三国演义。
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胡乱指责演义篡改历史,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既不懂小说,也不懂历史。
。
--
FROM 171.1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