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围魏救赵是不能生搬硬套的
感觉历史上救某地,更多是直接去救,否则对方未必能回援
一个失败例子就是袁绍官渡大战,曹操去劫乌巢,如果袁绍真去救乌巢,未必败那么惨,毕竟曹操人也不多,完全可能全歼曹军的。结果袁绍去攻曹操大营,最后是曹营也没攻下,乌巢也完了,最后张郃高览都降了
--
FROM 219.236.121.2
即使全力去攻,也未必攻的下来
他应该全力去救乌巢,曹操人并不多,搞死曹操完事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官渡之战,袁绍就是没有严格进行围魏救赵才输的,如果全军都去攻曹营,而不是分兵两路的话,曹操就惨了。
--
FROM 219.236.121.2
不是运气好
是袁绍处治不对
这里就不该围魏救赵,就该全力去救乌巢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力攻曹营,和全力救乌巢都行,可惜袁绍选了分兵。分兵就分兵,哪知道张郃高览会投降。只能说曹操运气有点好。
: 事实上全力攻曹营,比全力救乌巢,可能获得的战果要大得多。
--
FROM 219.236.121.2
所以袁绍不算啥军事家啊
确实官渡之战败的莫名其妙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得对。这里确实不应该搞围魏救赵去博一把大的。
: 但这并不是说全力攻曹营就是错误的,就一定会失败。相反如果全力攻曹营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并且一旦成功将一举搞定曹操。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袁绍占优,再耗一耗曹操就完了。应该选用最保守的办法,全力救援乌巢解决曹操的偷鸡举动。把想偷鸡的曹操顶回去就好了,然后继续耗
: 啦懿倬褪牵缦崭
: ...................
--
FROM 219.236.121.2
既然历史版,当然得讨论信史了
围魏救赵的意思就是,攻其所必救,从而减轻自己压力,但问题就是,一个是,真的能攻下来吗?敌人一般不会那么傻,重要的地方肯定重兵把守,再一个,它真的会按你设想的去救吗?弄不好就是袁绍这样,鸡飞蛋打
【 在 thre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得看信史的战例,那些召唤流星雨的战例会误导人。
: 什么叫围魏救赵?
: 老帅被将,你还想着吃车?救还是不救完全有一套推演方法来决定。
: ...................
--
FROM 219.236.121.2
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啊
楚军已经去邯郸了
后来信陵君五国伐秦都打不进函谷关,如何一国就行?还是老老实实去邯郸吧,信陵君也是军事家了,写过兵法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不就是在讨论怎么算么,窃符救赵时是直接就邯郸好,还是往西进攻好嘛
--
FROM 219.236.121.2
围魏救赵的目的在于,要让秦军回援,从而解邯郸之围
那你根本也攻不进函谷关,秦军为啥要从邯郸撤兵呢,目的达不到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求打进函谷关,是想能不能把关内的秦军包饺子一网打尽
: 楚军已经去邯郸了
: 后来信陵君五国伐秦都打不进函谷关,如何一国就行?还是老老实实去邯郸吧,信陵君也...
: ...................
--
FROM 219.236.121.2
如果袁绍能攻下曹营,那也不可能拖这么久啊
只能说袁绍无谋,全力救乌巢才是上策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断粮到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烧粮仓是一个短期的任务。
: 烧粮仓当然会有影响,粮食也没发很快就能靠粮道运过来。但和断粮道是两回事,断粮道是指把运粮的道路给占据,让粮食没法运到前线。
: 实际乌巢的粮食是袁绍为了马上准备的大举进攻而准备的,不然也不会那么靠前让曹操轻松烧了
: ...................
--
FROM 219.236.121.2
从真实历史看
显然直接去邯郸是上策
秦军久攻邯郸不下,已经疲敝,楚军也去邯郸了,到时赵 魏楚三国军队内外夹攻,秦军必败。如果你去攻秦国,秦国没守军的?以逸待劳,魏军没有胜算。事实也证明去邯郸是对的,是秦军罕有的大败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能用围魏救赵不太合适。我的意思其实是攻击河东河内,截断围邯郸秦军的后路
: 那你根本也攻不进函谷关,秦军为啥要从邯郸撤兵呢,目的达不到
: 【 在 e...
: ...................
--
FROM 219.236.121.2
那剩下还几万呢
就像我说的,如果袁绍可以轻易攻下曹操大营,哪里至于拖这么久呢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毕竟主公不在还带走了5千精兵
: 只能说袁绍无谋,全力救乌巢才是上策
: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219.23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