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欧洲的文明史实在太可疑了
那说明欧洲历史传承悠久啊,你看一千年前图纸就能设计这么好,坚持了上千年终于建成,这就是文明的韧性啊。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欧洲很多历史,在传播过程中被加工过了。
: 简单说一个,是不是多数人都听说科隆大教堂有着1000年的历史?那么崇高,那么神圣,那么古老,多么恢弘啊!而实际上,科隆大教堂奠基于1248年(南宋淳佑八年)是不假,当时的图纸也有这么高,不假,但是压根没建起来!一直到320年后的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还是个烂尾楼!就是个桩子!然后就废弃了,扔在那儿没人管。
: 真正建成现在这个样子,是1880年!大清都快亡了。各种现代化设施都用起来,才建成功。
: ...................
--
FROM 112.2.4.*
哈哈哈,就喜欢你这样持续的批评。
我只是捧哏的,你才是主角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然不愧常公遗种,转进如风。
: 一千年前只是个妄想而已,后来也不是完全按照那个图纸建的,致敬而已。
: 而且这个所谓的图纸,也是比较可疑的,当然只能他们说什么是什么了,也不好考证。
: ...................
--
FROM 112.2.4.*
为什么挖出来的是处女尸骸?
怎么判定的?
持续千年,膜不烂?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然不愧常公遗种,转进如风。
: 一千年前只是个妄想而已,后来也不是完全按照那个图纸建的,致敬而已。
: 而且这个所谓的图纸,也是比较可疑的,当然只能他们说什么是什么了,也不好考证。
: ...................
--
FROM 112.2.4.*
维京民族是不是处女生子的后裔?
这不是耶稣正统么?
全都是童女生子产生的民族?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维京岛的名字就来自这个传说。
: 基督教传说里,中世纪时候的一位公主应国王的要求,在11000名处女(太阳圣女)的陪伴之下启航,去与其未来丈夫会合,而在结婚之前这位公主决定要去罗马朝圣一次,但是在前往当时被匈奴包围的科隆时,却遇到了巨大变故。11000名处女全部被匈奴杀害,最终公主也同样身首异处,而这些女性也因此被被称作是处女烈士。之后哥伦布为了纪念死去的年轻女孩们,在发现这座岛屿之后,就将其命名为了维京(virgin)群岛,也就是处女群岛。
: Gepa Von Dassel宣布她发现的就是这些处女的遗骸。
: ...................
--
FROM 112.2.4.*
宋代每年进士录取数字,多的有六七百
除了宋太祖时代每年一二十人外,再没有低于一百多的时代了。
而且宋代不像明清三年一考,是每年都有,而且也不是三级(秀才举人进士)考试
这样算下来。
宋太宗赵光义开始,每年都要招四五百,扩招以后,宋朝后世皇帝们当然也不甘落后,全部都开始学习自己的老祖宗。为此宋朝的读书人那是相当幸福的。
只要读书读得好,一般都有皇粮可以吃。而且连续15次考不上的,还可以特赐一个恩科进士,这样一来读书人那是相当利好的。
平均每年招手三四百人,也不算多。
宋代人口按平均1亿计算,平均寿命按40岁算(清末民国才33吧),那每年出生人口250万人,每年三四百,也是万里挑一的录取率了。
其实换算一下,把宋代进士和明代举人划等号的话,也就差不多数量了。而且明代举人也可以做官了,只是做不了高官而已,和宋代进士一大批低级官员的实际情况也能对应起来。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代一共有进士11万”!!??你是鸡丁吗?宋朝一共300年,平均每年招将近400个进士?有这么多岗位么
:
:
--
FROM 112.2.4.*
明代举人到进士的比例,比宋代高多了,
明代每三年一次,录取举人大概1000多人,明代276年录取举人11万人。而明代进士每三年录取大概300人,大概三四个举人能取一个进士,比宋代举人到进士容易多了。
明代举人数量恰好和宋代进士数量差不多。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楼主说“
: 从举人到进士,录取率大约1.5%”,如果宋代录取进士规模和明朝举人一样,那录取率还会这么低么?
:
: ...................
--
FROM 49.93.83.*
宋代举人数量感觉和明代秀才数量差不多了。
明代三年录取一次,进士三百多,举人一千多。比宋代数量要少的多。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朝有举人的
: 名落孙山,孙山就是考的举人
--
FROM 49.93.83.*
进士能灌水,本身也说明了文化的进步吧。
你总不能说,今天本科招生数量灌水了,
就否认今天国民文化程度,比大学扩招前确实提高了吧。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用宋朝灌水的进士数量,和来源于明清的进士在读书人中的比例,来反推当时读书人很多,识字的人很多。不太靠谱。古时候应该还是大部分人是文盲。
:
--
FROM 112.2.4.*
他是拿宋朝的举人进士录取率说事啊
他也没有拿明朝的举人进士录取率来对宋朝文化程度说事啊。
你不能创造历史啊,
人家写的是真的你要承认,不能一直发明历史。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不能那现在的本科生数量除以上个世纪的录取率来反推高中生数量吧
:
--
FROM 112.2.4.*
那是我说的,宋代进士按录取总人数,和录取比例,相当于明代举人的数量。
我可没说宋代进士的水平相当于明代举人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对的我当然承认。宋朝举人进士不是说了相对于明朝秀才举人嘛。
: 我是说读书人比例和识字率的问题。
:
--
FROM 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