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你们说元朝落后,郭守敬关汉卿马致远黄道婆算什么水平?
李善兰都鸦片战争以后了,而且他自己就是儒家知识分子世家。满清锁国大门被列强打开,新思想一进来就有李善兰了,这事难道不正说明满清锁国政策的危害吗?跟科举有什么关系??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徐光启考中举人都30+,考上进士都40+了,你想想他花了多少无聊的精力在四书五经上。如果没有科举,他可能会有更高的科技成就,而不是现在这样只能翻译翻译外国著作,整理整理古代书籍。
: 一说起发展,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好像没有满清,明朝就能自然过渡成一个近代国家一样。哪那么容易哟。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又有几个人看了学了?
: 这种启蒙的科学人,清朝又不是没有,李善兰不就是,你又不承认了
: ...................
--
FROM 114.254.1.*
日本一开始也就新井白石那几个人啊。徐光启、方以智等人领先日本兰学100年,还不够牛逼?中国没有满清这么闹腾,必然会先于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这种近代变革。
“勿为蒙汉所学",康熙自己学,然后因为这种思维,造成新思想新科技没有社会基础,后面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当然对满人也没有好处。满人也是中华帝国成员,所以满人也该抨击满清啊。
满清的私心杂念是很深的,比如我说的清廷开办京师同文馆,培养涉外人才,满清就只派八旗子弟去,为啥,背后的思维就是防止汉人接触洋人太多,那可是1860年啊。这种垃圾政权要之何用?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勿为蒙汉所学",可是满族人自己也没学呀,为了费蒙汉,也得把自己也废了?
: 距离是一方面,离得近肯定学得更快。但自身文化糟粕的劣根性也有很大影响。像科举制度这种禁锢读书人的糟粕,就是一大阻碍。
: 还是那句话,明朝在面对农民起义和满清入侵都没做出什么改变,就别幻想它会改变成近代国家了,他的问题和满清一样的。出几个徐光启这样的人,也改变不了什么。
: ...................
--
FROM 114.254.1.*
明朝有隆庆开关,晚明70年足够开放了,这就是徐光启、李之藻直到梅文鼎这一代科学家出现的基础。明朝自身构建于蒙元统治的废墟之上,自己的发展也有个过程的,明前期还在搞蒙元的工奴制呢。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锁国政策当然危害大,还用你说,可是明朝不一样锁国吗?
:
--
FROM 114.254.1.*
所以我说你有思维钢印啊,你自己多看看徐光启、方以智、李之藻这些科举选拔的知识分子都干的啥吧,看看人家是不是死读古书。方以智连拿到欧洲的天文知识体系,都要自己推算一遍的,这就是明朝时的科举进士。
日本一旦有了科举,可能有更多的知识分子涌现出来,投身近代变革。实际上日本近代社会,贵族垄断知识教育,带来的弊端很大,科举对日本只可能有积极意义。
我看不出来日本有科举,会有什么弊端,正如我所述,新井白石自己就是幕府的近臣,早期兰学的几个骨干青木昆阳、野吕元丈全部都是幕府的臣僚。就是你说的当官的。所以你的理论根本就不成立。
社会变革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人民的思想认识,人民才是推动力,明治维新的根源不在于幕府、天皇之争,是兰学启蒙下的社会思想认知。福泽谕吉自己就是兰学生。
所以社会变革跟幕府体制也没有关系,俄罗斯、德国就是在君权的强化下走向变革。
中国一旦有了这种启蒙,不管是自上而下的德日俄式改革,还是自下而上的法式革命,自然会出现变化。断然不会像满清一样落伍世界200年浑然不觉。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日本兰学能兴起,关键就是日本没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不至于就去死k那几本古书。
: 何况日本能发达,还是开明治维新,而之所以能明治维新,是因为日本有一个没权利的天皇,使得上层有了变革的动机,以获得权利。
: 不管是明朝,还是满清,都没有这些条件,更可能的是,都一样,为了皇帝的统治,为了科举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保持现状抱着封建糟粕烂下去。
: ...................
--
FROM 114.254.1.*
你这逻辑能力真的感人。那日本人还说日文,中国人说中文。你难道能把讲中文也当做落后的根源?有分析吗,有逻辑吗?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别扯什么钢印了,我还说你有钢印呢。中日两国一个有科举一个没有,两边的近代化发展就已经表明科举的副作用了,你还不是“看不出有什么弊端”。
:
: 你说这些什么徐光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主流,没什么用,清朝一样有,同样也没什么用
: ...................
--
FROM 11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