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从历史发生的时间地理来说,诸葛亮是在南阳种地,不是襄阳
当时的隆中属于南阳。
好比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是兴化人。如今兴化属于泰州,不属于扬州。
你不能说,郑板桥跟今天的泰州没关系。
【 在 maxwell2018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提:
: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真的: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
: ...................
--
FROM 5.10.138.*
《三国志o诸葛亮传》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有阿头山在三国时属于南阳郡管辖的直接证据吗?
--
FROM 5.10.138.*
裴松之偏要说,怎么办。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习凿齿的野史就不要拿来说事了
--
FROM 5.10.138.*
你死活纠结于躬耕这两个字。
然而这两个字于事实根本毫无关联。人在哪里就是在哪里。他在那里躬耕也好,读书也好,吃饭拉屎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会白日飞升每日平移300里。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是习凿齿也没敢说躬耕于襄阳,习凿齿的“号曰”充其量只能说明诸葛亮在襄阳住过跟躬耕没关系
--
FROM 5.10.138.*
认错就好。
【 在 pg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资治通鉴说得明明白白,初,寓居襄阳
--
FROM 5.10.138.*
不要胡乱猜测。
地理是非常严谨重要的学问,在战争时期全国打成一团乱麻,距离算错了你的脑袋就不很稳当了。秦朝统一天下就建立全国道路体系了,距离测量是很重要的。
就是八百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的老农民,也知道县城离自己家多少里,不可能有巨大的误差,更何况能留下著作的古人。
【 在 bruceinsz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最大的误导就是这个邓县,“襄阳城西20里”…
: 邓县(现邓州市)是起源商周时的邓国,秦时即设县,历史上也数次成为南阳郡的治所,离宛城也不远,可见其经济及行政地位不低,大概率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没有大的变动。
: 如果以上成立,襄阳和现邓州(市中心距离85km)之间不可能还有另一个邓县出来,并且距离襄阳只有20里。
: ...................
--
FROM 37.2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