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三国历史地图岂能篡改!
清朝也有记载,说阿头山在城西9里。
三国时,邓县和襄阳的分界是万山,万山在襄阳城西11里。
万山以东,属于襄阳,也就是南郡。阿头山在南郡没问题啊。
万山以西属于南阳郡,隆中在城西20里,属于南阳邓县。也没问题。
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至于现在没有阿头山了,我看了猜测江边多了一个河堤,老龙堤,就是起点万山终点襄阳城,挖的土哪儿来的呢?也许就近挖的某座山丘吧。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后汉书.郡国志二十二》荆州 南郡条目 原文:襄阳,有阿头山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修改:Zziizi FROM 61.48.61.*
FROM 61.48.61.*
哈哈,笑屎了,襄樊人连自己二十里内地盘的历史沿革都搞不清楚?你是来搞笑的吗?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朝也有记载,说阿头山在城西9里。
: 三国时,邓县和襄阳的分界是万山,万山在襄阳城西11里。
: 万山以东,属于襄阳,也就是南郡。阿头山在南郡没问题啊。
: ...................
--
FROM 1.196.181.*
你能列点证据吗?你几岁了?
阿头山,是襄阳最早出名的山,但是后来就没名了啊,消失了,附近有个虎头山,但是应该不是。
清朝一统志,这本书记载阿头山在襄阳城西9里。
虎头山在城西,百度地图距离古城4.5公里,符合。
但是当地人不认可,因为虎头山和汉江隔着真武山和琵琶山,虽然都是山丘,但渡汉河伏击的地点应该不会选这里。
我才不像你和小孩一样,说不过就指责,唉???
成人了,说话讲点证据和逻辑。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哈哈,笑屎了,襄樊人连自己二十里内地盘的历史沿革都搞不清楚?你是来搞笑的吗?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4.254.3.*
跟棒子是一个套路
怎么改成跟西方一个套路了?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某地方政府跟西方邪恶势力篡改二战历史是一个套路,学得很像
--
FROM 85.203.23.*
2000年3月,时任襄樊市市长的罗辉决定由市教育局牵头完成《隆中对》重登教科书的计划;2001年2月13日下午,“《隆中对》应重新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专家讨论会召开;之后,专家们从《隆中对》一文的思想性、知识性、语文教学的具体目的及文章结构等方面阐述了该文应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理由,最终形成提案,并通过在武汉的全国政协常委提交到了全国政协九届四次全体会议上;
另一方面,民盟襄樊市委正式提出了《关于重新将〈隆中对〉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建议》的提案,并呈报民盟湖北省委和民盟中央,2001年2月被全国政协信息中心采用;
作为民盟襄樊市委负责人和市教育局副局长,负责该项任务的张华美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为此,半年之内,他五次进京。
……
终于,“2001年10月,《隆中对》经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审专家组评审通过,确定编入初中第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册。2003年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的《语文》正式发行了。”
除了记述了有关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外,文章里还描绘了一些细节:
教育部的有关领导看到了他们以教研报告形式提交的汇报材料感到很惊奇,笑着对他们说:“地方教育部门来找我们都是为了要项目,搞创收,你们襄樊教育局会为了一篇课文能上教材跑到北京来,我们真是第一次碰到。”
在罗辉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会晤的过程中,社长提出:“你这个堂堂大市长,会为了一篇小小的文章如此大动干戈,一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让全国亿万中学生知道隆中、了解襄樊,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呀!”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专门给张华美寄来了一份教材清样。张华美告诉记者,当他把清样放到罗市长办公桌上的时候,他才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下来。他把课文读了又读,看了又看,感叹说:“这是一篇来之不易的《隆中对》呀,它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这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一位学生家长说:“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不会再有襄樊、南阳之争了,毕竟教科书上已经把这事说得很明白了。”
一提起这篇文章,南阳人连连说道:“他们(襄樊人)自曝内幕。”
--
FROM 178.233.16.*
这事情最诡异的地方在于,现代人需要在地图上画一根精确的线,来表示历史上一些讲不清楚的东西。许多信息都已经湮灭了,不可能复原。然后一群人又为了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争得头破血流。
历史地图这种事情,在测量学的婴儿时代,看个大概就行了。我记得有个可笑的例子,他们把元代北界一直划到了西伯利亚的北冰洋岸边。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一个退晕的颜色逐渐变淡画过去,以表示统治者的控制力逐渐变弱,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历史地图会给人以误解,偏离其本意。
你不把诸葛亮的老巢从地底下挖出来,并附带出土其他铁证,单凭片言只语,不可能知道其准确位置的。别说现代人了,很多古代事情过几代人就没人说得清楚了。后人写史时候只要听信一些不可靠的传闻,就可以以讹传讹几千年了。
你不可能把事情搞得这么精确。
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诸葛亮在襄阳附近活动过,跟某些本地名人一起玩过,这已经足够了。
这不是宣扬不可知论,而是说我们能掌握的信息有一个限度。
--
修改:alcoholism FROM 120.244.160.*
FROM 120.244.160.*
赞学术精神。其它人都是搅屎棍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能列点证据吗?你几岁了?
: 阿头山,是襄阳最早出名的山,但是后来就没名了啊,消失了,附近有个虎头山,但是应该不是。
: 清朝一统志,这本书记载阿头山在襄阳城西9里。
: 虎头山在城西,百度地图距离古城4.5公里,符合。
: 但是当地人不认可,因为虎头山和汉江隔着真武山和琵琶山,虽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BCM10」
--
FROM 117.147.20.*
这也叫学术?襄樊人为了证明习凿齿野史,不惜把自家地盘的历史沿革搅成一锅屎
【 在 txgx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学术精神。其它人都是搅屎棍
: 发自「今日水木 on PBCM10」
--
FROM 1.196.179.*
从正史里的信息和证据从正面论证,南阳郡和南郡隔着汉江清清楚楚,正史也写得清清楚楚寓居襄阳躬耕南阳
【 在 alcoholis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情最诡异的地方在于,现代人需要在地图上画一根精确的线,来表示历史上一些讲不清楚的东西。许多信息都已经湮灭了,不可能复原。然后一群人又为了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争得头破血流。
: 历史地图这种事情,在测量学的婴儿时代,看个大概就行了。我记得有个可笑的例子,他们把元代北界一直划到了西伯利亚的北冰洋岸边。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一个退晕的颜色逐渐变淡画过去,以表示统治者的控制力逐渐变弱,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历史地图会给人以误解,偏离其本意。
: 你不把诸葛亮的老巢从地底下挖出来,并附带出土其他铁证,单凭片言只语,不可能知道其准确位置的。别说现代人了,很多古代事情过几代人就没人说得清楚了。后人写史时候只要听信一些不可靠的传闻,就可以以讹传讹几千年了。
: ...................
--
FROM 1.196.179.*
也许人家在襄阳买个房子住着,在南阳买块地租出去种呢,然后说的好听点躬耕什么的,你还指望他自己下地刨土吗
【 在 loryp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正史里的信息和证据从正面论证,南阳郡和南郡隔着汉江清清楚楚,正史也写得清清楚楚寓居襄阳躬耕南阳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