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上第一次拜谒诸葛亮故宅就在襄阳隆中
很难类比萨镇冰。诸葛本来就是避难来的,其后他们大部都跟刘备向南逃跑了,在其后当地又发生了很多次战争,居民不知道被洗了多少遍了,那破草房子(演义)能坚持五年不塌就是奇迹了。如果刘宏真有心祭祀,假设他找不到原来诸葛亮的住宅,完全可以找个地方新修一个类杜甫草堂,或者指鹿为马,这都是很容易操作的。祭祀时候要写一些东西,大家也不会纠结于诸葛亮是否真在这儿住过,重要的是文章表达的内容。
当然我不是说诸葛故宅就一定不在襄阳城附近,只是这事情对于士大夫们并不重要,差不多就行了。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点:《诸葛亮故宅铭》是刘弘命李兴作的。刘弘先镇宛,再镇襄阳,李兴从四川来襄阳。他们去诸葛亮年代不远,对宛、襄阳、诸葛亮知之甚深;而在襄阳附近之隆中纪念诸葛亮故居,显然他们都深知,诸葛亮故宅与宛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他们也不可能有讹错。
: 刘弘何许人也?刘弘与司马炎是同年兼同学,司马炎即位后封他为太子门大夫,后来得张华器重,当上宁朔将军,后封宣城公。303年,朝廷以刘弘为使持节、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镇宛,讨张昌。刘弘军自方城攻至宛及新野,兵锋所向都能成功平定当地变乱。朝廷就进刘弘为镇南将军,加都督荆州诸军事,主导讨伐战事。刘弘领兵进兵襄阳。刘弘又在荆州鼓励农事及养蚕,寛大处刑并减省租赋,遂令公私丰足,百姓爱戴。
: 李兴何许人也?他是著名的《陈情表》作者李密之子。出生在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李密出生于224年,曾任蜀汉益州从事、大将军主簿,对诸葛亮的生平当然非常清楚。诸葛亮234年死的时候李密十岁。如果李密26岁生李兴,也就是250年,那么李兴出生时,诸葛亮也不过死了十多年。蜀汉灭于263年,这时候李兴应该十几岁了。
: ...................
--
FROM 120.244.160.*
名士世家也有没落的时候,但即使没落了,跟土里刨食的泥腿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 在 peterda 的大作中提到: 】
:
: 顶流世家,那么多有钱有势的亲朋好友,还敢说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存性命于乱世。。。
: 住在一个破草棚里装穷。。。
: ...................
--
FROM 120.244.160.*
他们这个阶层的人,注定跟泥腿子处于两个世界。士大夫再没落,再寒门,也不是泥腿子能高攀的。如果诸葛亮天天种地,他就没有可能读书学习,因为一停下来庄稼就都死球了。所以必然有下人帮他们打理。类比现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没几个能一边土里刨食一边读书备考的。
我感觉正常的情况是,士大夫们和军阀们在襄阳城里花天酒地一起玩,在城郊置办别业居住,而田产则分布在稍远的地方,如江那边的南阳。每过一段时间抽空下去体验一下生活,收收租子,过个植树节,就是算躬耕了。人家需要自谦一下,表示自己曾经游离于权力层之外而已。
【 在 peterda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有点文化之外还有什么区别,不照样得土里刨食?
: 诸葛亮不过是个破落户,叔父生前并没有得到刘表重用,死后他更无依无靠,想必尝尽人间冷暖,苟全性命于乱世,所谓跟刘表沾亲带故什么的根本排不上用场。临走还交代弟弟诸葛均守好田亩。诸葛均娶的是南阳林氏,在当地也不是什么豪门大家。
--
FROM 120.244.160.*
一句话,就是过植树节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你解释啊
: 天子还要躬耕籍田呢
--
FROM 120.24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