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两个冷门的晚明天文学家:揭暄和游艺
中国天文学发展了两千年还不如古希腊托勒密,明亡前真是没有停滞,新思想辈出啊。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要问中国天文学乃至科学为什么在明亡以后就停滞,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明亡以后中国科学界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一是肉体隐退,二是精神灭亡(再也没有新思想传入和自由思想的环境)。所以科学启蒙的火种就没能点燃。
: 晚明一个动荡年代随便就找出几个学者,而且可以很快上手接盘一些新思想。到了大清,只有少得可怜的新思想,且只有宫廷有资格接触,这样的环境想发展科学,除非太监里能出个科学家...
--
FROM 77.173.14.*
两千多年的科技史,祖冲之,刘徽的后继都在哪里呢?
编出来个一片光明的南明,打脸的是谁呢?是前面的大明,还是前面几千年的历史。
现实点,
东欧奥斯曼阿拉伯中亚印度东南亚这些量子态非西方地区,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排都是极其缓慢的,有些现在都不行。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明的科技文化浪潮就是这么被扑灭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只能颠沛流离、后继无人。王锡阐、揭暄、方以智父子、宋应星兄弟都是这种典型。
: 再加上哒清闭关锁国,所以中国科学就代差了。这道理不是很明显吗。也就是你这种虾扯蛋装作不懂。
--
FROM 77.173.14.*
元朝是中国科技最发达,最开放的时期。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看点书就不会这么2把刀了,洪武年间为了加强集权,为防止人靠天文天象蛊惑人心,打压民间研习天文,但是天文不是不搞,洪武还设置了两个钦天监,分别利用汉学和回回天文学,类似今天航天技术是国营研发一样。
: 记录这事的是明中期的一本野史,而且该书接着就说,明孝宗年间就开始从民间征集天文学者了。
: 所以明前期天文进度迟缓,跟什么民间私学天文没有关系,根本原因还是蒙元统治带来的生产力、文化严重衰退。到了中后期,明朝天文非常可以了,邢云路这种就是典型。
: ...................
--
FROM 77.1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