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两个冷门的晚明天文学家:揭暄和游艺
晚明中国天文学家也是做出过一番努力的,很可惜,后继无人。比如,说两个冷门的天文学家,揭暄和游艺。
揭暄的主要功绩:著《璇玑遗述》,提出自己的宇宙论;对月面进行了天文观测,绘制中国第一个月面图,并正确提出潮汐是受月亮引力影响的理论;注解并发行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游艺的主要功绩:著《天经或问》,系统总结了晚明时期中国人已知的天文、气象学知识。包括日月食原理、晦朔弦望的形成等。
总的来看,晚明中国人很快从传统天文观念和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体系,发展到对第谷体系的掌握(地心日心混杂体系),但是系统性的方法论尚未形成,而且很快这批知识分子就变成了反清复明的“反贼”。
最遗憾的就是哥白尼、伽利略及以后的科学就不再为中国知识界普遍所知了。徐光启时代的早期传教士邓玉涵对伽利略的学说十分推崇,试图介绍到中国来,但受千里迢迢的距离影响,加上伽利略思想被教会的压制,一直都没能系统介绍。
到了波兰人卜弥格、穆妮阁在1644年左右,系统介绍普鲁士星表、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无暇顾及了吧,更别说伽利略的方法论体系呢?
又过了近百年,1760年传教士蒋友仁再次给乾隆介绍日心说、开普勒定律,这时哪里还有什么“中国知识分子”,这些科学理论也只有“锁入深宫”的下场。
--
修改:tianc03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要问中国天文学乃至科学为什么在明亡以后就停滞,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明亡以后中国科学界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一是肉体隐退,二是精神灭亡(再也没有新思想传入和自由思想的环境)。所以科学启蒙的火种就没能点燃。
晚明一个动荡年代随便就找出几个学者,而且可以很快上手接盘一些新思想。到了大清,只有少得可怜的新思想,且只有宫廷有资格接触,这样的环境想发展科学,除非太监里能出个科学家...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晚明中国天文学家也是做出过一番努力的,很可惜,后继无人。比如,说两个冷门的天文学家,揭暄和游艺。
: 揭暄的主要功绩:著《璇玑遗述》,提出自己的宇宙论;对月面进行了天文观测,绘制中国第一个月面图,并正确提出潮汐是受月亮引力影响的理论;注解并发行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 游艺的主要功绩:著《天经或问》,系统总结了晚明时期中国人已知的天文、气象学知识。包括日月食原理、晦朔弦望的形成等。
: ...................
--
FROM 117.136.0.*
看了若干分析伽利略学说在中国流传历程的论文,看到结论我就吐了,都还是老生常谈抨击中国文化的守旧。有一篇论文明明提到了日心说和伽利略在欧洲被教会镇压,并提到同期晚明中国人对新天文学知识却能轻松接受(包括政府支持的历法工作),还是思维钢印一般的喷。丝毫不考虑地理障碍因素和满清政策的因素。我也是服了,中国搞历史的是没思考还是不敢讲?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风不识字,还是没有乱说。
: 一个少数民族的人才,终究不足。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
FROM 117.136.0.*
乾隆自己当然知道,但中国缺失这种社会氛围,正好是乾隆的政策造成的。
你这几句真是挑对都不容易。马嘎尔尼也不是1727年,那一年也不是乾隆年。海国图志、林则徐这些事比乾隆晚50年。
【 在 sunmou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乾隆爷爷只是在1727年码噶尔尼等人来觐见时强硬要求行跪拜之礼而已
: 自己病了 一样吃他爷爷康熙吃过的西药奎宁 一样试图学习过英文
: 湖南邵阳人 魏源 编纂的 海国图志 林则徐等的请求开眼看世界的奏折 不知道他是如何批示的?
--
FROM 120.244.164.*
揭暄在你哒清是诛九族的反贼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璇玑遗述 是在康熙朝写的。。。你这例子似乎和你清朝打压科技观点不符
:
--
FROM 114.249.57.*
晚明的科技文化浪潮就是这么被扑灭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只能颠沛流离、后继无人。王锡阐、揭暄、方以智父子、宋应星兄弟都是这种典型。
再加上哒清闭关锁国,所以中国科学就代差了。这道理不是很明显吗。也就是你这种虾扯蛋装作不懂。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惜并没有。相反还到处交游,致力于著述。璇玑遗述就是在康熙中期写成的,流传后世。
:
--
FROM 223.104.42.*
论这俩字,你是本站之罪,你不知道吗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会有如此无赖的id。。。
:
--
FROM 223.104.42.*
多看点书就不会这么2把刀了,洪武年间为了加强集权,为防止人靠天文天象蛊惑人心,打压民间研习天文,但是天文不是不搞,洪武还设置了两个钦天监,分别利用汉学和回回天文学,类似今天航天技术是国营研发一样。
记录这事的是明中期的一本野史,而且该书接着就说,明孝宗年间就开始从民间征集天文学者了。
所以明前期天文进度迟缓,跟什么民间私学天文没有关系,根本原因还是蒙元统治带来的生产力、文化严重衰退。到了中后期,明朝天文非常可以了,邢云路这种就是典型。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明时期,私下研究天文是死罪
--
FROM 223.104.42.*
明朝给满清留的基础好太多了了,无论是人才、文化氛围还是开放程度,满清自己捣烂的,能一样吗?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也不就和清初政策不支持一样。
--
FROM 223.104.42.*
又暴露你的无知了。古代中国修历最重要的验证方法就是预测日、月食。崇祯历书的修订就是典型,中国人不是你想象中的傻子,修历书是要经过严谨的天文观测、比较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26573&s=fwzxfbbt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先说说哪本书说哪个钦天监能预测日食,再去讨论天文学大成。
:
--
修改:tianc03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