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魏的汉化走向是大势所趋
以历史朝代论,隋代北周,是恢复华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以历史细节论,北周灭北齐,乃至于之前玉璧城之战韦孝宽击败高欢,是具体的事件转折点。
华夏疆域从东晋时期的淮河,恢复到长城边界,也是前人努力的结果,并不是自然达成的。
【 在 z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使崔浩被杀,汉化的走势并没有逆转。看来历史走势浩浩荡荡,不以一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
: 如果一个朝代经过几代人的积累,走向就积累了底蕴,大的趋势不会再更改。
: 再后来汉人政权如隋唐取代少数民族政权,也没有太多争议和反抗。
--
FROM 111.9.5.*
宇文邕的这种表态是结果,而非原因。
在他当政的时期,汉族地主武装战胜鲜卑族贵族武装已经是大势所趋,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所以才这样表态。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统一天下,结束魏晋南北朝的最大功臣,不是普六茹坚,而是宇文邕。
: 北周武帝宇文邕说:朕非五胡。
: 断灭佛道二教,这个事情,杨坚做不出来,可见废物。
: ...................
--
FROM 111.9.5.*
相对来说,我认为北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渐进演变体系才是汉化的最重要指标。
从某种程度来讲,杨坚只是那个最后摘桃子的人。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坚恢复华夏的贡献,绝对算三复华夏里,最被低估的一个。
: 是杨坚改革了北周落后的政治体制,重新回到南朝和魏齐的政治进化道路上来。
: 是杨坚重新梳理了北周的民族关系,把错误的融汉入鲜卑的逆向民族主义政策扭转,复汉姓汉衣冠礼乐。没有杨坚的恢复,北周发展下去就是又一个大清。
: ...................
--
FROM 111.9.5.*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地位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汉族地主武装和鲜卑贵族武装实力对比的变化引起的。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柱国十二将军,里面汉人虽然占多数,但走向可是有分歧的。是以鲜卑为主体融合汉人,
: 还是以汉人为主体,融合鲜卑,
: 宇文家和杨家明显不同。
: ...................
--
FROM 218.88.30.*
宇文泰初设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时候,柱国里面只有李虎和李弼两位汉族,而下设的十二大将军里也绝大多数都是鲜卑族。
到了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的时候,边防军总司令韦孝宽是汉族,亲征的大军三位行军总管也都是汉族将领,汉族将领与鲜卑族将领已经有足以分庭抗礼之势。再后来平定尉迟迥之乱,汉族将领在北周就已经占绝对优势了,这是杨坚敢于同鲜卑族王室翻脸最重要的筹码。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以列一下,有哪些变化,表现了实力对比的变化。
:
--
FROM 218.88.30.*
多尔衮清除豪格,顺治清除多尔衮并没有导致清朝军队中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
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发生在乾隆年间。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里面大部分鲜卑高层,是被宇文家给清除异己搞掉的吧
: 类似多尔衮清除豪格,顺治清除多尔衮
--
FROM 218.88.30.*
乾隆时期清朝主要的作战力量仍然是绿营。
只不过乾隆为了防止汉军变乱,采取了宋朝管理军队的方法,让将领与军队分离的弱军策略。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康熙年间满汉力量就逆转了,康熙就是需要靠汉军去打吴三桂了。
: 乾隆年间是重新扶持满洲军队了。乾隆是扭转了康熙雍正重用汉人汉军的趋势,重新首崇满洲了。
--
FROM 218.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