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魏的汉化走向是大势所趋
杨坚恢复华夏的贡献,绝对算三复华夏里,最被低估的一个。
是杨坚改革了北周落后的政治体制,重新回到南朝和魏齐的政治进化道路上来。
是杨坚重新梳理了北周的民族关系,把错误的融汉入鲜卑的逆向民族主义政策扭转,复汉姓汉衣冠礼乐。没有杨坚的恢复,北周发展下去就是又一个大清。
而众多评论家,就盯着杨坚平叛平南陈的轻松,鼓吹杨坚得国最易,可是尉迟迥造反,天下皆叛,杨坚安居平五路,很有诸葛亮的风采了。这时候北齐故地才被北周收复三年,可以想想秦二世关东皆叛时的情形。杨坚平叛和秦二世局面差不多了。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历史朝代论,隋代北周,是恢复华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以历史细节论,北周灭北齐,乃至于之前玉璧城之战韦孝宽击败高欢,是具体的事件转折点。
: 华夏疆域从东晋时期的淮河,恢复到长城边界,也是前人努力的结果,并不是自然达成的。
--
FROM 222.94.216.*
八柱国十二将军,里面汉人虽然占多数,但走向可是有分歧的。是以鲜卑为主体融合汉人,
还是以汉人为主体,融合鲜卑,
宇文家和杨家明显不同。
满清也把汉八旗融合的很好,加入汉八旗之后还有机会抬旗进入满八旗。加入满八旗了就被大清一视同仁当做清人了。
可是这些清人用满姓认同满族,最典型的就是托特克.端方。明显一个陶姓汉人后裔,却无论自认还是他认,都觉得他是满人了。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对来说,我认为北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渐进演变体系才是汉化的最重要指标。
: 从某种程度来讲,杨坚只是那个最后摘桃子的人。
--
FROM 222.94.216.*
你可以列一下,有哪些变化,表现了实力对比的变化。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地位的变化,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汉族地主武装和鲜卑贵族武装实力对比的变化引起的。
--
FROM 36.154.213.*
里面大部分鲜卑高层,是被宇文家给清除异己搞掉的吧
类似多尔衮清除豪格,顺治清除多尔衮。
后期康熙平吴三桂的时候,也是以汉人将领为主了,然并卵。
康熙后期又重新重用满洲将领了,到大清坐稳朝廷之后的乾隆年间,天下汉人督抚将领权柄都忽略不计了。
要是没有杨坚女婿瞎搞给了杨坚机会。
北周发展下去就是提前出现的大清了。
杨坚属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扭转大局的关键人物,只是杨坚作用主要在鲜卑融合汉还是汉融合鲜卑这个问题上作用巨大,被人忽略了而已。
要不然今天最多知道历史上多了一个普六茹坚的大周功臣,就像托忒克端方一样的大清忠臣,大家可能也都是以三字姓四字姓为主了。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宇文泰初设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时候,柱国里面只有李虎和李弼两位汉族,而下设的十二大将军里也绝大多数都是鲜卑族。
: 到了北周武帝攻灭北齐的时候,边防军总司令韦孝宽是汉族,亲征的大军三位行军总管也都是汉族将领,汉族将领与鲜卑族将领已经有足以分庭抗礼之势。再后来平定尉迟迥之乱,汉族将领在北周就已经占绝对优势了,这是杨坚敢于同鲜卑族王室翻脸最重要的筹码。
--
修改:oldgeng FROM 36.154.213.*
FROM 36.154.213.*
康熙年间满汉力量就逆转了,康熙就是需要靠汉军去打吴三桂了。
乾隆年间是重新扶持满洲军队了。乾隆是扭转了康熙雍正重用汉人汉军的趋势,重新首崇满洲了。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尔衮清除豪格,顺治清除多尔衮并没有导致清朝军队中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
: 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发生在乾隆年间。
--
FROM 36.154.21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汉唐之间没有科技突破,
书籍的成本非常昂贵,
知识的保留主要依靠世家大族世代传承,
孝文帝尊重五姓七望,就相当于尊重先进生产力了。
相当于现代的尊重科技。
【 在 Poac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化为啥学门阀这种落后腐朽的制度?
: 孝文帝雄才大略看不见门阀给两晋带来的危害么
: --
: ...................
--
FROM 36.15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