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侄子继位,一定要过继吗?
您老被骗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柴荣就没过继,姓都没改
--
FROM 117.136.38.*
谁告诉你嘉靖过继了,小心把嘉靖给气活过来,人一辈子争的就是这个
陈文帝也应该没过继
【 在 opera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皇帝A死了,没有儿子,在兄弟、堂兄弟的儿子中选择B继位,一定要把B过继给A当儿子吗?也许A活着时过继,也许A死后由后妃、宗室、大臣做主过继。例如宋英宗、宋孝宗、嘉靖、光绪。有例外吗?
--
修改:karin FROM 117.136.38.*
FROM 117.136.38.*
赵襄子传位给赵献侯,这种应该不过继了
【 在 lk4096 的大作中提到: 】
: "世祖文皇帝……始兴昭烈王之长子也” “武帝崩,皇后称遗诏征帝入纂皇统”“立皇子伯茂为始兴王,奉昭烈王后,徙封始兴嗣王顼为安成王”。还是过继了,他弟弟被掳到长安时,作为俘虏遥遥的继承了父亲的王爵,正常不会这么安排;应该他过继给叔叔,按太子待遇才会这样安排。当然他不太厚道的是把弟弟的王爵转给了儿子。后来他弟继位的时候,也是找了个儿子封始兴王,奉昭烈王后,而一直没有给亲爹追封个皇帝。文帝和宣帝时,武帝的章皇后一直是唯一的皇太后,也能说明这哥俩都算过继给武帝了
:
--
FROM 223.72.55.*
那就又回到嘉靖了,继统不继嗣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他自己有儿子,不会绝了香火,所以就没过继一说了。后世的那些需要履行过继手续的,一般都是自己没有儿子被迫让位,过继为的是不绝香火。
: 而且,战国时的宗法社会和后世还不一样,宗法制度影响更深。赵襄子的传位,是有当时宗法原因的:赵襄子无恤自己不是嫡长子上位,只是因为当时的竞争压力,使得赵简子在考虑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了能力更强、更可能带领赵氏家族走向繁荣的赵襄子。(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确实不负所托,他打赢了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的“晋阳之战”。)但是,赵襄子那一支始终是小宗,他哥哥伯鲁那一支是大宗,这就造成了政治地位和宗族地位错位的问题。他传位给哥哥那一支,是带着对哥哥的亏欠感的,也有希望回归正统的意思。(这和后世那些没儿子被迫过继的是不一样的。)而且,当时也不是平稳过渡的,中间赵襄子的弟弟赵恒子赶跑了赵献子,上位干了一年。可惜他短命,一年后就死了,然后族人又接回赵献子。最终赵国的当家人仍然留在了伯鲁的大宗这一边。后来赵献子的儿子赵籍上位,其间和韩魏两家一起正式接受周天子的告命,升级为诸侯,也就是赵烈侯。
:
--
FROM 220.194.45.*
杨廷和缺心眼儿
具体论述看张璁的折子呗,这一闷棍打得杨廷和暗地里求饶了
【 在 Carlito 的大作中提到: 】
: 继位诏书,杨廷和为啥还这么写?
: 朱厚熜进城门的时候就将了杨廷和一军吧?
: 明宪宗传给他爹。。。那孝宗武宗算怎么回事。。。嘉靖也没法自圆其说
--
FROM 223.104.42.*
如果先给孝宗/武宗确立了后嗣,嘉靖靠边站吧
嘉靖当时圈在湖北,张太后是个妇人,基本上杨廷和说啥就是啥
【 在 boboin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靠 根本就不是杨廷和决定的继承人 按照皇明祖训 明朝的继位规则 嘉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
修改:karin FROM 175.191.84.*
FROM 175.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