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朝的格局其实在明太祖这里就已经被决定了
西洋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只是表面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间谍。
明朝来华的那批传教士都在朝廷当差,哪有什么时间传教,即便是传了一个人,那也是
业余时间顺手的事情。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帖子,帮两件不同的事情混在了一块。
: 天主教传教士来中国,是为了传教,不是来传科学的。他们自己也不懂科学。
: 当年的典故,范文澜在《中国哲学通史》里,明末天主教一章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
: ...................
--
FROM 111.9.5.*
那么徐光启的奏折是一手证据,还是那位自然科学史博士的论文是一手证据?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然科学史也是史,既然是史当然就看证据,一手证据最佳,明白了?
--
FROM 111.9.5.*
徐光启的奏折说,有明一朝的监官都只知按照成法推算,不知律意;如果成法偏差了,他们也没有办法。
有明一朝的监官当然也就包括了你说的那位邢什么人了。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那你知道吗,邢云路自己就是非常精通天文历算。实际上洪武体制到了中后期,早就变化了。大明律都改了不知道多少了。要是明初就有诞生邢云路的社会文化土壤,那天文照样还是能发展起来的。
: 洪武禁止私习天文,这个点一向是满遗热衷的黑点。这帮家伙自己觉得屎香,却指着别人饭碗里的米糠说难吃罢了。
:
--
FROM 111.9.5.*
这一帖里面主要讲明朝的历法与宋元之前历法的关系。
欧洲历史上的历法究竟怎么回事,可以另外开贴找证据讨论。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忘了,欧洲在158x年改用格里高利历法之前,用了1000多年儒略历呢...儒略历还不如中国传统历法精确。
: 格里高利是阳历,用的就是16世纪后期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成就,相近成就传到中国后,中国立刻进行了崇祯历改。
--
FROM 111.9.5.*
他这么厉害,有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来证明他的能力?
他这么厉害,崇祯皇帝为什么不用他来修历?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邢云路学贯他已知的古代天文、历法,测回归年长度,精确到只有2秒钟,这是超过郭守敬授时历的,也超过同期欧洲人。人家也是自己研究过,绝不是什么无法私习。
: 徐光启这么说,显然是想推他的第谷式历法。
--
FROM 111.9.5.*
徐光启的奏折里写明了郭守敬大统历是可以精准预测日食的,只是因为过去了260年,所以准确度发生了偏差。
精准预测日食,那么也一定是有正确的预测模型的,只是朱明王朝把这个本事忘记了,而已。
欧洲不论是儒略历,还是格里高利历,都没有说预测日食的事情。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自己说什么明代260年不改历,我现在告诉你欧洲1000多年不改历...
: 而且欧洲改历,掺杂了教会权力斗争,及其波折。比中国崇祯历改难推多了。反映了传统中国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还是相当高的。
: 然后崇祯新历,就那么改个名,在大清的钦天监一直躺到1840年。这才是真正的锁国、文化禁锢,因为大清同期的世界变化,比明代不可同日而语。明代的欧洲也才刚萌芽罢了。
: ...................
--
FROM 111.9.5.*
请你发原始文献。我不确定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或者有这个人,有没有这种本事。
我相信郭守敬有这个本事,你说的这个人,不一定。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发那个贴不是说了吗,他竟然正确猜测出五行星是围绕太阳引力控制来运动的。这个人绝对是很能思考的人。
: 崇祯年,这个人都快老死了吧,这是万历初年的人。
--
FROM 111.9.5.*
按照徐光启的说法,自郭守敬大统历以来到崇祯二年,明朝官方对历法一个字都没有改,严格按照大统历书的推算方法推历。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徐光启把这些两百年前的文献都搞到手了?
: [upload=1][/upload]
--
FROM 111.9.5.*
此外,汤若望千辛万苦到中国来寻找的,不是历书推演的方法,这个方法早就已经传到欧洲了。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寻找的,是在国人看来寻常的筹算之术,这些筹算之术反而不会记入奇书之中。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徐光启把这些两百年前的文献都搞到手了?
: [upload=1][/upload]
--
FROM 111.9.5.*
不是东方数学史研究,而是发掘计算的秘密。
在早期欧洲的印象里,对几何关系的研究很早就展开了(几何原本),但是数的运算的秘密很晚才发现。
中国的计算,不仅仅只有加减乘除这些基本方法,还有更玄奥的开方术,开立方术,带余开立方术,等等。
要计算圆周率,必须破解开方术的奥秘,欧洲中世纪晚期展开的圆周率计算大赛,就是基于对开方术的充分理解。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切,知道自己在胡咧什么了,汤若望来中国是搞东方数学史研究的?
: 明末译制的同文算指就介绍了西方的笔算,不久后连曰本也开始笔算了,还筹算个鬼啊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