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KvY428iyv6-ap1adenqcnw 尊重版权,转引请注
之前极殊兵偷偷摸摸发了篇文章指责我把“乌赫哩造四擘算法叚数十五部”的考证搞错了,他说这玩意明明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我硬是给考证成中国人写的四元术,是我治学不严谨。然后好了,非得惹我,我就干脆出了“元史:所谓元朝西域传入典籍,俱为中国原典”这篇文章,把包括“乌赫哩造四擘算法叚数十五部”在内的元史中所谓西方传来的书籍一窝端,然后极殊兵安静了。
前两天又有网上的人引极殊兵的文章给我,我一看极殊兵转移焦点到批驳本人的另一篇文章“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照例地,极殊兵仍然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发了批驳我的新文章,同样也不艾特我,如果不是别人引了给我看,我还是不知道的。好吧,现在知道了,正好回应加科普,给大家看看。
极殊兵在他的反驳文章中提出了好几个证据,这可得感谢极殊兵提供的证据,这些证据再次做实了西方抄袭中国《博物通书》的事实。
一、西方人林赛和摩尔斯先于《博物通书》搞“渡河不用线法”?
我在“纹明:从《博物通书》再次确证现代无线电等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中的观点是,《博物通书》中的“渡河不用线法”是无线电通信,而极殊兵认为“渡河不用线法”不是无线电通信,而是西方在《博物通书》出版之前早已有的通信方法。现在来看看极殊兵的证据和理由如下:
极殊兵说:然后我们看这个“渡河不用线之法”是怎么描述的:“施增线于左,施减线于右,二端相去必二里许。则此岸增线之电气必就近渡江,而接于彼岸之减线。由是推之,施线百里而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
极殊兵评论道:过一里宽的河要在两岸各拉二里长的线,过九十里宽的河要拉一百里的线,这是无线电?而且为什么一定是渡河呢?
于是极殊兵就去找证据了,极殊兵说:咱也不懂,就去乱搜了一通,结果在维基百科上看到这张图1:
图片
图1 詹姆斯·鲍曼·林赛的跨水电报图解
极殊兵说:这是詹姆斯·鲍曼·林赛(James Bowman Lindsay)提出的跨水传递的电报的图解,是不是和上面的描述吻合度很高?当然,林赛的这个专利是1854年申请的,《博物通书》是1851年出版的,但是林赛并不是第一个提出电报可以通过水传递的人,比如1842年摩尔斯(就是发明摩斯电码那位)在华盛顿的一条运河两岸就尝试过用水来传递电报。嗯,所以《博物通书》这里记载的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无线电”,而是某种跨水传递电报的方法。就是这样。
二、水是良好的电磁屏蔽材料:西方人怎么搞成功用水体传递电磁信号的?
笔者对极殊兵的回复如下:
首先普及一个物理小知识,《博物通书》中说的增线和减线,就是正极和负极,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火线和零线。很简单的物理常识。
其次,要是詹姆斯·鲍曼·林赛的跨水电报图正确的话,那么传说中1850年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为电报而弄的海底电缆就没有必要存在了,直接在法国和英国两边的火线和零线连上海水不就行了?就算林赛这个玩意是1854年申请专利,此时英法海底电缆已经修建了,那么极殊兵不是说1842年摩尔斯不就已经这么干了么?这可是远远早于英法海底电缆。
为啥英法必须建海底电缆而不能在海峡两边分别朝大海插入火线和零线呢?因为别说那个时候,就算今天,在广袤海洋的水下世界,至今还没有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远距离的双向无线通信。
道理很简单:水虽然是导体,但它又是极为良好的电磁屏蔽体,电波在水中基本上传不出去。
所以,林赛这个跨水传递的电报是怎么申请专利的?摩尔斯又咋在华盛顿的一条运河两岸用水来传递电报的?
答案都只有一个:抄中国《博物通书》,然后跟极殊兵一样错误理解了《博物通书》中“渡河不用线法”,理解成了“不用线就要用水法”。
那么摩尔斯在华盛顿的一条运河两岸用水来传递电报为啥又在《博物通书》出版之前?很简单,你《博物通书》出版了,林赛又申请跨水电报专利了,那我摩尔斯不可以说我多年前就干过?我要这么说你能把我咋的?我想都不能想么?在我的幻想中我早就搞定了......
三、《博物通书》所讲的无线通信原理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博物通书》究竟是怎么讲的。
极殊兵只看了《博物通书》关于此问题的后面部分,却没有看《博物通书》关于此问题的前面理论阐述部分。在前面理论阐述部分,《博物通书》如下图2:
图片
图2 《博物通书》关于无线电的阐述
图2中《博物通书》说:“又有彼此互接之理。假如此器之增线与此器之减线相远,而与彼器之减线较近,则此增必远入彼减。或彼器之增线与彼器之减线相远,而与此器之减线较近,则彼增亦远入此减。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假如河阔一里,与此岸置一积电之器,施......”
请看,《博物通书》这里首先解释无线电传输的原理,《博物通书》解释的原理是:“电气主要在间隔短的正负极之间流动。因此若A电源的正极相距A电源的负极比相距B电源的负极更远,则A电源正极上的电气会流入B电源的负极。”由此实现A电源和B电源彼此不连接的无线通信。这个原理解释跟“水”连边都不沾。原理解释只强调一个因素:空间距离。《博物通书》讲完原理解释后,才开始举例子:“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且这个例子中,也丝毫没有讲电线要和水相连。见图3:
图片
图3 《博物通书》关于无线电的阐述
图3中《博物通书》继续阐述例子:“故有渡河不用线之法。假如河阔一里,与此岸置一积电之器,施增线于左,施减线于右,二端相去必二里许。于彼岸置一积电之器,施增线于右,施减线于左,二端相去亦二里许。则此岸增线之电气,必就近渡江而接于彼岸之减线,而彼岸增线之电气,必就近渡江而接于此岸之减线。由是推之,施线百里以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总之,有是理,则有是法。究其理而法可知矣”。
可见图3中《博物通书》详细讲“渡河不用线之法”的具体例子时,完全没有讲电源的正负极要和水相连,而是只强调了两个电源各自放在河的一边,然后满足电源正负极的位置要求即可。
四、西方逐字逐句地抄袭,逐字逐句地错误
认为电源的正负极要和水相连的,既是极殊兵因为“渡河”而字的脑补,也是西方林赛、摩尔斯抄袭中国《博物通书》之后的脑补。极其可笑的是,正如西方抄袭中国的其它经典一样,几乎凡是西方自己脑补的地方都脑补错了——因为电极与水连接就被水电磁屏蔽住了——这又成为判断西方抄袭中国的铁证。
要研判西方抄袭中国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当时抄袭的西方人基本不懂,所以他们还真基本老老实实地按照中国典籍逐字逐句地抄,然后老老实实地抄错了。
还有人把《博物通书》这个解释理解为空气被击穿之后在空气中通过带电离子形成了电流通路,这显然不对。因为《博物通书》后面举的例子是两个电源相隔一里,没有相隔一里的空气被电源击穿的道理,即使今天的500千伏的超高压,对人体的安全距离也不过才5米,空气击穿距离则远远更短。并且根据《博物通书》说:“由是推之,施线百里以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可知“施线百里以渡九十里之河,应无不可者”是由“河阔一里”的实验衍生推广的,所以“河阔一里”的实验必定做了且成功了。因此这当然不是电离击穿空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无线电信号传输。
五、《博物通书》的原理解释和设计完全可以实现无线信号传输
现在再来看,按照《博物通书》上的设计,究竟能否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呢?当然能。
1、按现代电磁学理论,电源的正负极如果连通,则其基本不会朝外面辐射电磁场。而即使是电源的正负极断开,如果正负极相隔过小,电磁场也朝外辐射不多。只有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得比较开,才具有朝外强烈辐射的电磁场的条件。《博物通书》说电源的正负两极相隔越远,可以无线通信的距离越长,这是完全吻合现代电磁学理论的。
2、仅仅分离电源的正负极还不够,正负极还必须有电磁振荡,形成电磁波。而《博物通书》是将此分离的正负极用于发电报,电报则会有信号的跳跃形成电磁振荡,因此具备形成电磁波的条件。
3、《博物通书》的“渡河不用线法”中,河两岸的两个电源的正负极距离基本相同,都是“二里许”,相当于结构相同的两个天线,这保证了发送电磁波的设置与接受电磁波的设施基本在同一频率,因此能够相互发送和接受无线电信号。
4、特别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距离越大,发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频率越低,能传输的距离也就越远。这与《博物通书》所说“此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距离越大,此电源的电气就越容易进入其它相隔一定距离的彼电源的正负极”的描述完全一致。
当然,《博物通书》所说电源本身的正负极距离要大于两个电源正负极之间的距离这个条件,从现代电磁学理论来说并不必要,但是若符合《博物通书》的这个条件,对方电源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更好,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现代无线电虽然不需要这个条件,但基本上都在后期作了信号放大处理,才能把收到的信号展示出来。所以也很难说《博物通书》的这个条件就完全没有意义。对《博物通书》中的理论解释,我们宜抱有一种谦虚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博物通书》中毫无疑问地在阐述无线通信,其设计毫无疑问地能实现无线通信,按照其理论毫无疑问地能实现更长距离的无线通信。
五、机关算尽费心机,自古强盗憎主人
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将电源的正负极插入水中,即使水有强烈的电磁屏蔽效果,按照《博物通书》的设计,电源的正负极相隔距离越大,则发送电磁波的波长越大,频率越低,电磁波在水中能传播的距离也会越大,这仍然是正确的。但不要高兴过早,传播的距离虽然可以说越大,但距离绝对量却仍是可怜得紧:波长为厘米级的电磁波在水中基本不传导,长波可穿透水的深度是几米,超长波的波长为10公里到100公里,也就是说发出超长波的电源正负两极之间的距离约为2.5公里到25公里(天线的长度通常是电磁波波长的1/4或1/2,这里采用了最短的天线长度,否则天线长度会更长至5公里到50公里),但此时所发出的电磁波在水中的穿透深度不过约30米。要像《博物通书》说的那样用长两里的天线就实现一里宽的渡河不用线通信,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明明只要把电源的正负极从水中扯出来就能非常轻易地无线通信,可是詹姆斯·鲍曼·林赛、摩尔斯、极殊兵非得因为《博物通书》说了“渡河”二字,又联想到水是导体,想必总比在不是导体的空气中传输电流来得容易,所以就把电源的正负极插到水中,事实上是屁都不会放一个的,但一个还是煞有介事地申请专利,另一个则煞有介事地说我早就在华盛顿的运河上干过了,还有一个煞有介事地说你看西方大神早就玩过了,《博物通书》抄他们的......
谈到抄,摩尔斯还真不能落下了。耶元1855年《博物新编》讲到电报的编码时说如图4:
图片
图4 《博物新编》,电报码
《博物新编》说:“予闻中国有隔壁敲语之法。诚以此法施之电气机局。首传取音,次传取韵,合音韵二字,以为反切。切出某字,即用钟声断其平仄。一扣为平,二扣为上,三扣为去,四扣为入。字字不离乎平上去入。听者自能按钟声而知其所指矣。”
这里《博物新编》提到了中国有“隔壁敲语之法”,根据敲击墙壁的声音,来向隔壁传递语言信息,这不是电报编码是什么?摩尔斯编码不就是这个东西?
从《博物新编》提到的“中国有隔壁敲语之法”,亦可推断出中国必有固定字符来代表声母、韵母的拼音之法。因为隔壁敲语中,敲几下就代表什么音是固定的。
--
FROM 117.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