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八股文只是一个考试答题的规范,为什么说它束缚了人的思想?
如果今天只让你读特定的几本书才能找到工作,你看有时间去读那些杂书么?范进考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中,连胡屠夫都可以笑他,生存压力就是这么大。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科举、八股文束缚了古代知识分子思想,甚至需要为中国近代的衰落负责,本人实在是想不明白,八股文作为一个考试规范,是怎么起到这么大作用的?
: 科举作为一个文化选拔考试,为了便于客观对比考生能力,必然要对答题形式做出一种规范。于是就发展出八股文这种文体要求,本质上是一种出题方式和答题要求。
: 除了考试以外,人可以随便思考、钻研;能在一种答题规范下完成考试,更是对学问、智力的考验。作为一个选拔考试,这一点问题没有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17.175.14.*
古代中举是可以享受各种特权的,立刻就和一般民众有了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那么多书生一生都投在里面的根子。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科举、八股文束缚了古代知识分子思想,甚至需要为中国近代的衰落负责,本人实在是想不明白,八股文作为一个考试规范,是怎么起到这么大作用的?
: 科举作为一个文化选拔考试,为了便于客观对比考生能力,必然要对答题形式做出一种规范。于是就发展出八股文这种文体要求,本质上是一种出题方式和答题要求。
: 除了考试以外,人可以随便思考、钻研;能在一种答题规范下完成考试,更是对学问、智力的考验。作为一个选拔考试,这一点问题没有啊。
: ...................
--
FROM 117.175.14.*
科举没问题不代表着八股就没问题。高考如果只考语文,你看有没有问题。即使是四书五经的注本也不只有朱熹那一家,把出题范围仅仅限制在这么狭小的空间能不束缚么?更别说连书写都必须按照馆阁体来。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便现代社会的高考,理科只考语数外、理化生,文科只考语数外、政史地。不也就这几门吗?
: 科举类似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用于人才选拔,不代表中国全部知识体系。而且这种选拔机制也是非常进步的。
: 还是那句,研究历史就要回到历史时代,在科举、八股文兴起的时代,欧洲、日本只有靠血统、依附权贵才能“找到工作”。更没有关于科学研究激励。反倒看看宋明时代中国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科举体制选拔出来的人才。那么,到底中国科举束缚了什么?根本没有束缚啊,
: ...................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17.175.14.*
高考金榜题名可不有人送田地送奴婢的,科举哪怕仅仅是秀才都可以有一定特权的。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举类比高考?高考金榜题名就选拔当官去了?
--
修改:bhima FROM 171.209.125.*
FROM 171.209.125.*
高考只是相当于乡试的第一步,如果连乡试都过不了没有功名,就别想后面的那么多考试和进大学深造。除了少数有门路的外,高中生基本都是强制参加高考的。而即使是地方乡试,八股文都是必须的格式,这和高考的标准化也差不多。所以说用高考来比较没有什么不妥当的。而且高考生的年龄和科举举子的起始年龄也是差不多的,基本都是18岁参考,除了极少数神童外。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先提高考干啥呢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17.175.14.*
另外,现在高考的很多制度都是借鉴科举的,比如分省出题就是从南北榜开始的。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先提高考干啥呢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17.175.14.*
明朝有宗室,清朝有八旗,负担其实差不多,八旗到后期就是消耗粮食的废物。晚清企图多次近代化改造八旗部队都没成功。
【 在 Zsu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承认奇技淫巧和科举选拔方向相反、徐光启通奇技是无关孤例、“望远镜”是我教的、嘴边挂一堆不着边际的报菜名是装赑,就行。
: 我说的争当贪官是科举上千年的普遍实践。你说的什么未来可能培养出探求未知的好奇,文科延伸出数学、物理。。。是你的脑补。
: 你全是脑补变成我“知道个屁”啦?那你是对全部客观事实屁都不知道,哈哈哈。
: ...................
--
修改:bhima FROM 117.175.14.*
FROM 171.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