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分时太阳之本度 第五
历法家古来有公论二端:
1. 动有三法:
1) 自上而下,如土石等重物,以地心为界(所谓为界,就是欲至地心而停)
2) 自下而上,如气火等轻物,以月天为界
此二动自行,必成直线,称为直动
3) 循环行一周至原界,如天行一周成全圈,称为周动。
三者之外,都称为无法之动(详见本论)
2. 天体及七政、恒星等,必平行。如果不平行,则推步之术就无从可立,无从可用了。然而人目所见,
各有疾迟顺逆,时时变革,百千万年,没有一个平行的。又是什么原因?
历家因此推求,悟到不同心之圈及诸小轮等,虽有彼此前后,多不同之说法,总之还是想
得到其不平行的原因,而又不失其不平行的原理,不得不这样而已(详见七政性理之论)
太阳的公动,其理不一。其属于宗动天,而定书夜之时之类,后篇有详论。现在略论其本行:
太阳既为周动,又必平行,则人目所见,经历岁月日时,都应当平等。则从天正春分至秋分,又从秋分至春分,
平分一岁,其日也应当平等,就是说从春分书夜平分,经过186日多到秋分而平分;从秋分书夜平分,经过178日多
到春分而平分。所差的8日多,怎么可以说它平行呢?又人目所见太阳之体,冬至则大,夏至则小,见大距离人必近,
见小距离人必远。又冬至月食小于夏至之月食,因为大光之体越远,其影子越长越大,月过地影的时间就越多,所以
知道时间多的,影子大;影子大则光体必远。继而有冬夏远近,有怎么可以说它是周动呢?而且渐迟渐速,渐大渐小,
并不是骤然迁变,即又日日刻刻,都不是平行了。现在想搞清楚迟速的原因,而又不失为平行;想搞清楚大小的原因,
而又不失为周期,将何说以处于此呢?
【图1】
如图,甲为地心,乙丙丁为宗动天,庚巳辛戊为日轮本天,庚辛为春秋两分,戊巳为冬夏两至。如果两圈为同心,
即庚戊辛为半周,辛巳庚为半周,所得圈分必然相等。必然是因为不同心(其差数详见下方),所以人目不在太阳
本天之心壬,而在宗动天之心甲。则日行本轮天恒平行,而人目所见的,庚戊辛所经之日,多于辛巳庚,所以冬缩
而夏盈;日在戊,距离甲远,在巳,距离甲近,所以冬大而夏小。但在本天既平行,则推算者,必先得其平行数为根,
而后可论其迟疾多寡。所以先作平行表,其术以周岁为法,天周为实,平分之。见下文。
求天正春秋分日躔本度之法有二:
1. 或春分,或秋分,前后三四日内,于午正初刻测得日轨高,与本地赤道离地平度数,相减,得数为本日日躔纬度,
以纬度求经度(法见本篇四,若赤道度多于日轨高,即太阳在南六宫;若少于日轨高,即在北六宫),
既得经度,可步日躔经度,得若干时刻,而入于交点(交点即春秋分,交点是黄赤之交点,无分),
其法,以周岁365日23刻04分为法,以天周360度为实而一,得每日太阳平行59分08秒19微为第一率,
以日法96刻为第二率,以所得日躔经度为第三率,依法求得若干时刻为第四率。然后用此时刻,
于本日午正初刻或加或减,得太阳入交点时刻(春分赤道多于日轨高,为未及交,于所得时刻加于本日
午正时刻。如果少于日轨高,为过交,减之;如果多于日轨高,为未及交,加之)。
2. 测得日轨高与赤道之差,以相减,每差一分,为四刻(春秋加减,如前法),为何?太阳日平行约1度,而春秋分前后
第一经度其纬度为23分56秒,约为24,每日96刻,则太阳每4刻行纬度1分,所以赤道日轨之差1分,相当于4刻
(此法可用于分前后一二日,如果过此纬度就渐缩了,所以第一则为公法)。
【图2】
如上图,两道两弧遇于甲,人在乙,测赤道乙丁、乙戊,每天都是相同的。太阳则渐向交点,渐近赤道如春分,
太阳在巳,少于乙戊,则未过甲交点,巳戊为太阳之纬度,巳甲为太阳之经度,如果巳未及甲1度,则后1日而
入于交点;如果太阳在丙,多于乙丁,就是已过甲交点,丙丁为纬度,丙甲为经度,如果丙过甲1度,则前1日已
入交点。秋分则反过来,这是加减之原本。
假如崇祯3年2月初8,日在局,午正时,测得日轨高50度13分,加上入地平半径差1分52秒,如果有清蒙差,即应加减率。
现在午时,日轨之高度多,所以清蒙差极微,所以不减。实得地心以上日轨之真高50度14分52秒。
如果本地极出地39度50分(顺天府北极出地之度有三说,未知哪个对,还需要测候归一,今试一一推之),即赤道高50度10分,
以与日真高相减,余4分52秒,为本地本日赤道以上太阳之纬度。然后简黄赤距度表,求其经度,得去离降娄初12分22秒为一率,
日法96刻为二率,今行12分22秒为三率,而求四率,得20刻弱,而日真高多于赤道高,则入交点在本日午正前20刻,为辰初初刻。
如果北极出地40度,即赤道高50度。。。。得59刻07分,则入交点在初7日戌初3刻08分。
如果北极出地39度53分,即赤道高50度07分。。。。得32刻07分,则入交点在本日寅初初刻08分(每刻15分)。
如果北极出地40度01分,则入交点在初8日午正前64刻07分,为初7日酉正3刻08分。
前此诸说,未能遽得真率,今用西术成数,立一较法,根据此辗转推求,庶几近之。想得到真确,需要铜铸仪象,越大越精,
累年测候,以立万年不变之法。
远西之国,有历学名家,于万历12年甲申,在大尼亚国(注:丹麦),其地居顺天府西,以法推其地经度,得东西相去104度,
因推其东西时差,得27刻11分,该国北极出地55度54分45秒,连测5年。而太阳入春秋两分之真率,今以时差加率,
为顺天府各年之真率差,如下:
万历12年甲申2月初9,西春分,在正午后86刻,加时差27刻11分,得次日子正后65刻11分,为中春分(午正后86刻,在中历法、
以子正起算,西历以午正起算。86加27得113,减日周96,存17刻,又以子正起加48刻得65刻,为次日,以下都是如此)。
本年距原测187日,西秋分在午正后64刻正,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43刻11分,为中秋分。
13年乙酉,距原测366日,西春分在午正后13刻04分,加时差,得本日子正后89刻正,为中春分。
本年距原测152日,西秋分在午正后87刻4分,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66刻14分,为中秋分。
14年丙戌,距原测730日,西春分在午正后36刻08分,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16刻04分,为中春分。
本年距原测917日,西秋分在午正后14刻08分,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90刻04分,为中秋分。
15年丁亥,距原测1095日,西春分在午正后59刻11分,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39刻07分,为中春分。
本年距原测1282日,西秋分在午正后37刻11分,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17刻07分,为中秋分。
16年戊子,距原测1461日,西春分在午正后83刻正,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62刻11分,为中春分。
本年距原测1647日,西秋分在午正后61刻,加时差,得次日子正后40分,为中秋分。
以上法用之,可得岁周率,及冬至夏至等时刻。
上论详测春秋两分,太阳躔度,但是需要以日躔表所算太阳经度考察之。如果测相合则准,不合则不准。
随日午正测太阳所躔经度宫分
置赤道高若干,又置午正太阳正高(所测日地平高数,内减蒙气差,又加地平径差,得正高),两数相减,其较为
太阳距纬度(距赤道数),又以此数查黄赤到距度表中横行内求度分,上或下,得宫度分,就是太阳本日午正所躔之度分。
(如果表中无原数,即用中比例法),只要赤道数大,测数小,就应该用冬至旁半周宫度分;如果赤道数小,测数大,
则用夏至旁半周宫度分。宫在上用上度,宫在下用下度。
如测日高得60度43分(因高过蒙气,不用差),加地平半径差1分30秒,得60度44分强,减赤道高(50度05分),
余10度39分,查黄赤距度表,得降娄宫27度35分(因测大赤小,用上行宫度),就是日躔度分,或鹑尾2度25分。
又测午正高,得37度13分,减蒙气半分,加地半径差2分25秒,得37度15分,赤高,内减之,得较为12度51分,
就是太阳距度了。查表得大梁3度52分,或鹑火26度08分。
--
修改:moonwalker FROM 218.88.28.*
FROM 218.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