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洪若涵从舟山等上英国船只离开中国,翌年抵达伦敦,后赴法国作教务报告,同时将种痘技术带去了欧洲。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了解中国的人痘术后,曾说:
“倘若我们在法国曾经实行种痘,或许会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1662—1741,字继宗)于1698年随白晋来华,在江西传教。四十五年(1706年),赴北京任法国耶稣会会长。
后来,他在给神父杜赫德的信中提到,当时他从清宫太医院那里得到三个种痘方子,并加以详细介绍。这三个方子大同小异,都是让被接种的孩子人为感染轻型天花以获得免疫。
首先,需要选种。找一个一岁至七岁,痘疹发得比较稀疏而没有任何恶性症状的孩子,在其发病的第13天或第14天时,当痘干瘪结痂后,痂皮掉落,把这些痂收集起来,晒干后盛放在瓷瓶里作为种苗。
其次,小心接种。一种是用痂皮,中间夹一粒麝香,或者少量雄黄,用棉布包紧,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里;一种是将雅葱和甘草熏蒸过的痂皮放在蚕茧中,塞进鼻孔;一种是用温水把痂皮调稠状,放到一个棉布兜里,塞进鼻孔。
另外,在种痘前还要仔细观察被接种者,一定要健康、强壮,没有任何疾病。接种前或接种后还要服用汤药调理。
殷弘绪将中国与英国的种痘法相互比较,认为:
“中国人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方法比英国式的接种疫苗更温和,危险性更小些。”
殷弘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本名弗朗索瓦,潜伏中国20年,通过行贿等多种手段从景德镇窃取造瓷技术的坏家伙
图片
根据伦敦会来华传教士德贞(John Dudgeon,1837—1901)在《牛痘考》中的记载,中国种痘技术是经土耳其,由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玛丽·蒙塔古(M.L.Montague)传往英国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一队来自俄国的使者抵达北京,前来理藩院学习清国的人痘接种技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俄国虽然学去了这个技术,但在本国此项技术却并没有得到完全推广,相反地,奥斯曼帝国却成为该项技术的传播中心。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区域内,人痘术主要在非穆斯林的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中流行。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M.L.Montague)曾经罹患天花,侥幸不死,但由此毁容,因而对此病患者抱有深切的同情心理,后来,她得知此法后将其传入了英国。
在蒙塔古夫人的劝说下,卡洛琳公主(Princess Caroline,1683-1737)推行了人痘法的人体临床试验。数名死囚接种后,不仅全部存活,而且与天花患者共同生活也无一染病。这些死囚因此得以释放,而人痘法就此在英国落地生根。
俄国后来普及人痘术,要归因于叶卡捷琳娜。因为她是伏尔泰的拥趸,所以她坚信此法有效,故而亲身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来自中国的人痘术在俄国普及,有效遏制了天花的蔓延。
1754年,英国皇家医师学会(之前发文介绍过这个学会,打酱油的特别多)认可了人痘接种的可行性。
1795年,该医师学会进一步宣告,人痘接种可以有效用作天花预防。
英国医生詹纳以及其兄侄都曾从事人痘术接种,对此颇有体会(详见:Edward Jenner, On The Origin of The vaccine Innoculation, printed by D. N. Shury, soho. 1801:1~2)。
由于受到人痘术的启发,又发现牛奶工不会得天花,——因为牛奶工往往从牛身上得过轻度天花,因此,詹纳决心进行试验。
1796年,一儿童在人工控制下接种牛痘,随之发烧,进而痊愈,试验获得成功。此之谓“牛痘术”。同年,叶卡捷琳娜去世。
牛痘术在欧洲的推广要归功于拿破仑。
1804年4月,拿破仑发布种痘令,劝告国民种痘,第二年命令军人必须接种,这是强制性条例,只有患过天花病的例外。
教会也从牛痘术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与广东十三行有着频繁的往来。
1804年,一批牛痘疫苗经由东印度公司运抵广东。
次年,澳门突然爆发天花疫情。
东印度公司驻澳门的医生“皮沈”,开始屁颠屁颠带着医疗团队,以传教行善的名义去贫民区为中国人接种,获得了一定的好感。他为此写了一本《英吉利国新出痘奇书》,翻译者为托马斯·斯当东爵士。
图片
1820年左右,牛痘术“传入”中国。广州十三行留下了牛痘术使用的记录。
南海县志中的有关记录
图片
许多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教会也因救治有功而博得了好感,传教事业进一步壮大。此时,笔者又看到了玛高温、马礼逊、合信等一系列熟悉的名字……
图片
种痘术在外面转了一圈后,终于又出口转内销,回到了原点。
然后,高高宣扬西方发明种痘技术的论调、赞美西方医学先进的论调,出现了……
图片
图片
聪明吗?
真是太聪明了。
认认真真拜读全文,通篇讲的都是实话,但是却掐去了头部,只字不提种痘技术的初始来源,也未提原理是中国发明的,只讲了一个尾巴,让后世的中国人潜意识里误以为,这种技术就是来源于西方,从始至终都是西方发明的。
种痘技术如此,其他的技术呢?
其他的学问呢?是不是也是出口转内销?
如此用意,其意也毒;如此用心,其心也险!
mp.weixin.qq.com/s?__biz=Mzg3MTc2OTExMA==&mid=2247488894&idx=1&sn=8eb2b6bbca381b70ab3357ce1c310805&chksm=cef82007f98fa91162ecfd13cd782fc1296878adb2ccf3afec3940c8f01e5a2f49873d75f028&scene=178&cur_album_id=2382046665374744576#rd
--
FROM 117.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