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李隆基突然想到的
李隆基是一个艺术家,他不是政治家,政治家知人善任,能用人,能容人,当然,翻脸也是无情。随着朝局的走向,当机立断。无论什么局面,都能掌控在自己手里。刘彻,李世民,教员是杰出的代表。
艺术家凭着感觉走,不喜欢约束 ,蔑视一切礼法和人伦。
李隆基呢,始终没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朝后宫连成一体。在知人善任,挖掘人才这一块,阿武都能甩他10条街。
开元盛世的名臣,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都是阿武发掘出的人才,在开元朝大放异彩,促成了开元盛世。
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都是李隆基自己发掘出并且得到重用的,都是啥货色,都不是东西。
726年,李隆基打算立武惠妃当皇后,大臣集体反对,理由很简单;太子不是惠妃所生,惠妃有儿子寿王。你要立武惠妃做皇后,是不是还打算换太子。李隆基一听,有道理,退了一步,武惠妃不封皇后,凡仪体皆如皇后。
武惠妃心急如焚,但他苦于没有班底,李林甫通过太监,向武惠妃递了投名状,表示;为了寿王,赴汤蹈火。
在武惠妃的枕头风下,李林甫成为宰相。李隆基询问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说;李林甫要是当宰相,不是国家之福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李隆基不听。
武惠妃在内,李林甫在外,目标对准太子瑛。武惠妃枕头风,太子不但抱怨我,连你这老爹一起骂了。李隆基召集宰相,要废太子。张九龄坚决反对,他说;司马衷听了老婆贾南风的话,废了愍怀太子,中原涂炭。杨坚听了老婆独孤伽罗的话,废长立幼,二世而亡。太子从小在你身边长大,都是孝顺儿子,哪能凭借无根之语,说废就废。李隆基觉得有道理,打消念头。
武惠妃李林甫明白,不撵走张九龄,目标不能实现。张九龄斗不过李林甫,意料之中。张九龄凭着本事,担任宰相,李林甫后台是李隆基床上红人武惠妃,张九龄被撵走。
阴谋继续这回是杨洄出面,控告太子谋反,李隆基问李林甫意见,李林甫说;这是陛下家事。
737年4月。太子三兄弟被废,稍后被杀。
12月,武惠妃去世。
738年6月,老三李亨成为太子。
740年,10月,寿王妃成为女道士,道观设在大明宫,李杨正式同居,杨玉环一切待遇皆如皇后。
745年,8月,杨玉环成为贵妃,老杨家迈入上流社会皇亲国戚行列。
接下来,杨国忠李林甫开斗,意料之中的,李林甫斗不过杨国忠。因为李林甫的后台武惠妃,早已化尘土。杨国忠后台杨贵妃正当红。李隆基把全国财富外加权利,全部交到杨家手里,老杨家想怎么烧腾就怎麽烧腾。主子如此家奴也水涨船高,不但敢跟公主争道,还把公主驸马揍了。公主和李隆基哭诉,李隆基把家奴杀了,驸马免官。
安禄山和老袁一路货,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做干妈,谄媚巧言,自然是一家人,安禄山犹如踩了火箭,身兼三任节度使,手里还有行政权和财权,754年,李隆基又任命安禄山为御马监,管理全国军马,冷兵器时代,马匹是最重要的军备物资。安禄山借机把最好的战马调到自己辖区。
杨国忠没成为宰相之前,就没闲着,成为宰相,更加大肆搂钱,绸缎就攒了3千万匹。杨国忠安禄山又开斗,结果就是安史之乱。
李隆基准备跑路,犹如一个鼠辈,他在凌晨3点,带着杨家姐妹,太子,和自己亲近的宫女太监,住在宫外的皇子,皇孙,妃嫔,公主驸马,外加皇子皇孙的老婆,全部抛弃,悄悄从后门溜走。大臣们还和以前一样,按点上班,不见皇帝,正奇怪,大批太监宫女从宫里跑到朝堂,说皇帝不见了,大家这才知道,皇帝抛下他们,自己溜了。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六军不发无奈何,老杨家被屠杀一空。太子李亨这辈子就做对一件事,把没人伦的人渣李隆基一脚踢走。
--
FROM 223.72.80.*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写了这么多,不容易,是原创吗?
: 问题是,你这历史读的也太差了,满眼就看到一个“后台论”,稍微看看历史,哪怕是百家讲坛呢,你就知道杨国忠斗倒李林甫并不是因为“后台”,更何况,“斗倒李林甫”本身就不一定准确
====================
史书清清楚楚记载,李林甫能担任宰相,靠的是武惠妃枕头风。杨国忠能去长安,步入仕途,身兼40余职,,靠的也是杨贵妃的裙带,否则,就他那两下子,要是公平开斗,李隆基不偏不倚,杨国忠斗不过李林甫。
杨国忠自己都承认,是靠着贵妃的后台,才有富贵荣华的。从745年杨玉环成为贵妃,杨国忠带着上千匹绸缎,从成都来到长安,送给贵妃姐妹,靠着贵妃姐妹的拼命推荐,步入仕途,一直到753年,身兼包括丞相,成都军区节度使,江淮转运使等40多个职位,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人才,没有之一,他的才干,都用在捞钱上了,掌权10年,绸缎就捞了3千万匹。。
752年,杨国忠斗倒王珙,然后把水引到李林甫身上,下面内容;粘贴复制;
杨国忠让邢縡指证李林甫与王鉷兄弟和阿布思暗中结交,又让哥舒翰从旁作证,唐玄宗因此疏远李林甫,杨国忠开始和李林甫为敌。
10月,李林甫反击。当时,杨国忠兼任剑南节度使,借着南诏寇边,剑南告急,李林甫便奏请玄宗,建议让杨国忠到剑南赴任,想借机把他调离朝廷。杨国忠哭着对玄宗道:“臣一旦离朝,必为李林甫所害。”唐玄宗安慰道:“你暂且先到剑南处理军务,朕很快就会召你回来,让你当宰相。”李林甫得知,愤愦发病。
杨国忠刚到剑南,便被唐玄宗派宦官召回朝中,并到华清宫谒见李林甫,拜于床下。此时,李林甫已无力再对付杨国忠。他流着泪对杨国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会继任宰相,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杨国忠对李林甫仍非常忌惮,汗流满面,连称不敢。
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由诸子护灵返回长安,发丧于平康坊府邸。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并赐班剑武士、西园秘器。不久,杨国忠拜相。
紧接着,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同谋造反。安禄山还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将入朝作证。唐玄宗命有司审理。
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便附和杨国忠,出面证实。当时,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诸子被除名流放岭南、黔中,亲党中则有五十余人被贬。唐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
--
修改:yushan11 FROM 223.72.77.*
FROM 223.72.77.*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你写了这么大段,除了干预皇帝家的那点事,也没看出李林甫、杨国忠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呀?
:
========================
李林甫,杨国忠都干了些啥,你就不会看看资治通鉴,新旧唐书,实在不行,你去网上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
--
FROM 223.72.77.*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过呀,就是没看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要不你指教一下
:
====================
你这么聪明,没必要让别人指教你。
--
FROM 223.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