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点牵强,,,
比如我看游牧民族史的时候,
经常会在某个时间段看到一词被考证为另个语言的某词,然后转进解读一堆东西
但是过一段时间在看,又可能会发现这个词还能被解读成另外一个词,又是另外一套故事
这种似是而非的音译,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行
比如蒙语,维语,藏语,回鹘语,契丹语,波斯语,一大堆的东西
甚至还要包括不同时期汉语的古音,区域性方言的语音问题
没有足够的库存,做不了这方面考证的
【 在 overe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唐宋之间的沙陀人,沙陀这个词的涵义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Oct 26 15:04:36 2022), 站内
:
: 沙陀这个词,从发音上跟Sart非常接近。
:
: Sart这个词在中亚、新疆地区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别用来指代高鼻深目,白人特征更明显的人。比如2010年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一次民族冲突中,吉尔吉斯人就用这个词来指代乌兹别克人。
:
: 其实这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西域胡人。
:
: 还有另一个词发音也很相似,粟特。也是指中亚新疆一带突厥化之前的说波斯语系的居民,特点也是高鼻深目,白人特征明显。
:
: 也许这些都是同一个词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5.42.172.*]
--
FROM 111.19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