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评价孔子“那些”东西前先分辨 “哪些”东西是孔子的
其实对孔老二的批判,自先秦开始就很深刻了。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
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孔老二是主张“仁义礼智信”的,老子把“仁义礼智信”全部否定掉,出场即巅峰。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人把 “以德报怨” 也说成是孔子的“那些”东西,不就搞笑了。
: 历史版,不是政治版。
--
FROM 112.47.98.*
老子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不可能给人民以利益,就用仁义礼智信来欺骗人民。
人民群众只需要以利益为导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子的话恰恰证明了仁、义、礼的重要性,失去了礼就是祸端的开始。而仁之至就是大道大德了,即是圣人了。所以做不到大道次一步做到大德,再次一步做到仁,再次一步做到礼,如果连礼都做不到那就是祸乱的开始了。
--
FROM 112.47.98.*
上德不德。人民群众就不讲虚伪的道德,才是有道德。
你大言不惭地讲道德,一看就是伪君子。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子阐述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高低层次,依次是:道德仁义礼智信。人无信不立,无智必忧,无礼就要乱了。
--
FROM 112.47.98.*
老子讲的是道德经,而不是道德。老子是否定道德的,并且还否定了仁义礼智信。
经文逐字逐句批判道德仁义礼智信,这可是两千多年前就有的,不是我今天编的。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孔子不讲道德,只讲仁义礼智信,这是接地气的。只有你和老子等人高高在上讲道德,甚至书名都冠道德经,敢号称道德经典。你才是伪君子。
--
FROM 112.47.98.*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并不是“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 在 bulletproof 的大作中提到: 】
: 礼用来规范人的忠信,老子说失道了、失德了、失仁了、失义了,所以用礼了,礼的规范下忠信已经很薄了,随时可能作乱。德是对失道的补充,仁是对失德的补充,义是对失仁的补充,礼是对失义的补充,失礼就没法再补充,只能天下大乱。
--
FROM 112.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