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经常说中华文明5千年没有间断,那什么情况下算是间断没了呢?
给一个明算科的考题。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请问这个高,是哪一科呢?
: 我现代提到科举,难道不等于考进士?还是前面那位板友说的,能拿出一个明算科的考题,或者一位考中明算科的人名么?
: 科举的含义,是分科举士,也就是类似今天的分专业录取人才。
: ...................
--
FROM 112.47.136.*
这不是九章算术里的原题吗?考背书吗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给一个明算科的考题。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
【...
--
FROM 114.254.3.*
拿教科书里的原题,你都不会做。更别说其它了。
明算科的教科书多数为李淳风评注过的数学书。
由此,虽然弟子没听说过,老师还是有点名气的。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九章算术里的原题吗?考背书吗
: 给一个明算科的考题。
: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
: ...................
--
FROM 112.47.136.*
且不说我会不会,这和我会不会有毛线个关系,难道我不会就证明有人考明算科有出息了?
这是什么思维逻辑。。。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教科书里的原题,你都不会做。更别说其它了。明算科的教科书多数为李淳风评注过的数学书。由此,虽然弟子没听说过,老师还是有 ...
--
FROM 114.254.3.*
这些算术题,对北京的中年级小学生,可能难度也仅限于文言文阅读而已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教科书里的原题,你都不会做。更别说其它了。
明算科的教科书多数为李淳风评注过的数学书。
由此,虽然弟子没听说过,老师...
--
FROM 114.254.3.*
又来杠了?上次你不是天才到加减乘除是几年级学的都不知道了吗?你还以为不上学就会算数呢是吧。
读书识字会算数,是古代文化人的基本要求,数学教育一直普及,这就是中华文化教育体系发达的结果。大部分国家除了少数贵族,老百姓基本上是文盲,加减乘除都不会,相比中国缺少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且不说我会不会,这和我会不会有毛线个关系,难道我不会就证明有人考明算科有出息了?
:
: 这是什么思维逻辑。。。
: ...................
--
FROM 117.136.0.*
你拿21世纪的小学生比?北京中年级小学生,懂得万有引力的也有,有的人数学水平可能都比你高。你不信的话找个小学尖子比一下心算?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算术题,对北京的中年级小学生,可能难度也仅限于文言文阅读而已
:
: 拿教科书里的原题,你都不会做。更别说其它了。
: ...................
--
FROM 117.136.0.*
你又来污蔑中国了,各国古代的职业划分都没有那么细。
欧洲压根没有什么专业人才,只有神棍、贵族、农奴之分。你所谓的职业人才,在古代欧洲只有贵族精英在干。这些人群之间没有任何阶层流动。
而中国是,贵族、知识分子、平民。其中知识分子是中国独有的,平民可通过科举制度进行阶层流动,成为知识分子。比较起来,古代中国明显比欧洲进步的多。
科举不只是选拔官员的制度,是选拔知识分子的制度。宋明科举产生的知识分子里干什么的都有,包括很多有名的科学家。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又在歪曲了,什么叫选拔人才?你以为是现在吗,xx人才给帽子?科举就是为了选拔官员的制度,当官是古代人才的唯一标准。财政司法专业人才,你倒是说一个名字是明算科考取的呀
:
--
FROM 117.136.0.*
上次?什么上次?你上次还被别人说y上了打疫苗都没用呢
并不是,万般皆下哦惟有读书高,不能当官的东西都是下品,这才是有科举后的知识分子认知常态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又来杠了?上次你不是天才到加减乘除是几年级学的都不知道了吗?你还以为不上学就会算数呢是吧。
读书识字会算数,是古代文化...
--
FROM 114.254.3.*
你不看帖就知道喷?他问我会不会做,我不是21世纪的吗?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拿21世纪的小学生比?北京中年级小学生,懂得万有引力的也有,有的人数学水平可能都比你高。你不信的话找个小学尖子比一下心...
--
FROM 11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