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代无法搞定东北农业,必须近代才能搞定?
真正改变东北农业结构的是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让东北可以从种高粱变成了种水稻,不要忽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就连青藏高原很多地方也是这几十年才开始能够种植青稞作物的,积温低的时候,很多土地都是不适合农耕的
--
FROM 123.120.13.*
多读书没坏处,研究一下历史上满蒙,日伪都种植什么作物,后来50年代升温后,东北又在种植什么作物,以及全国水稻小麦种植区随着气温的变化图,不要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了
【 在 zhuzhuxia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胡扯了,黑龙江多少代人早就在那里耕种,日本军官骗大萧条事件后被静默大量破产失业的日本人说黑龙江是荒地,可以送他们去开拓,实际上是去抢中国人土地
--
FROM 123.120.13.*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的种植,晚清以前维持以“大豆—高粱—粟”为主的格局,晚清以降,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大豆为中心的种植格局。为满足人口的口粮需求,东北的大田作物生产出现了地理上的差异景象。“伪满”政权建立后,由于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日本殖民政治干扰等因素,动摇了以大豆为主的种植格局,导致了农业生产滑落于衰退的边缘。1937年后,抗战全面爆发,粮食供应日益紧张,日本为弥补短缺的“战争物资”,全面加强了对农业领域的殖民控制,因此,作为东北农业主流的大田种植不仅结构上被重塑,而且部分农产品还在数量上出现了“另类”的畸形增长。
【 在 zhuzhuxia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宫铁男主张的开拓移民,一共移民了100多万下岗静默的日本人,战后撤回日本60多万,剩下40多万,去掉被苏联红军打死的,大概有30万日本人隐姓埋名,赖在黑龙江没走
: :
--
FROM 123.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