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当时的胜负手在吴应熊身上。
清廷超级无耻的,把一心忠于大清的吴应熊给砍了,老迈不堪绝对再生不出儿子的吴三桂,就注定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当时纯拼军事的话,主幼国疑的清廷根本不是吴三桂手下那帮老兵油子的对手。
但吴三桂无后,跟着他注定没前途,所以除了他身边的铁杆,没什么人真心给他卖命,打下来的地方也最多能靠对明帝的追思来收拢人心,根本没有真心向着吴三桂的官员和百姓。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完蛋是早晚的事儿。
【 在 bran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吴三桂有可能成功。起事那时候,当年入关的八旗精锐应该四十多了。
: 而新一代八旗年龄二十多,大多数是在北京城里长大的,估计还没有找到适合城市兵的培养方法,战斗力是一个谷底期。
: 吴三桂没抓住机会,为康熙收下了云南,又完整交给康熙。
: ...................
--
FROM 120.24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