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代中原王朝占据了长城防线时
实际上游牧是毫无办法吧。
长城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
秦汉魏晋隋唐明都是这样,强盛时出击塞外,衰落时也足以自保。
这几个朝代如果遭遇异族入侵,一般也是因为内附的少数民族叛乱导致,比如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后金实际上也是内附异族的叛乱。没有内附的,压根没有机会。
唯一真正闹出乱子的就是没有长城防线的宋朝。再就是因为自身落伍世界而被降维打击的满清。
再进一步想,宋朝之所以这么衰,乃是因为五代时中原就丢掉了长城防线,这又跟唐朝没有实际构筑长城,仅靠武力维持长城防线有关系
--
修改:tianc03 FROM 221.216.153.*
FROM 221.216.153.*
李渊不是汉人的话,康熙、乾隆也不是满人了啊。古代是看父系的
【 在 erpao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正定都中原的也就是唐跟宋,明。清。这里面唐朝李渊其实不是汉人,母亲是独孤氏祖姓宇文都是鲜卑后裔。根本没必要去修长城来维护汉人的利益。毕竟南北朝东西魏时期政权的频繁更替对当时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是及时行乐,只是运气好苟延残喘了280年。唐朝的虽然是盛世但是极不太平。第二任皇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登基以后李世民的国师李淳风推算30年后武姓夺权,然后就开启了武曌的时代。一直到李隆基时期清除了武曌的影响。但是又冒出来个杨国忠。杨玉环跟安禄山。开始了唐朝半死不活的160多年历史。
: 发自「今日水木 on NOH-AL10」
--
FROM 221.216.153.*
你的历史记忆被篡改了。只能说,洋奴和满遗们那一套反汉洗脑话术厉害了。
【 在 erpao1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渊先祖先祖李暠自称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但是李广一脉只留下一个李凌其他全部被诛杀。李凌跑到了叶尼塞河上游跟鲜卑通婚。经过几代繁衍汉人的血统很少了。应该说李渊的先祖大部分是鲜卑人的血统。到了北魏这一支鲜卑已经改姓宇文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NOH-AL10」
--
FROM 117.136.0.*
你说的这套统治制度的本质就是高薪养夷,建立在满蒙联合对中原百姓吸血200年的基础上。
没有哒清给东蒙古王公、贵族的超国民待遇、超高俸禄,人家凭什么帮你打自己同族啊。
这里面的财力负担现在考证是非常大的,全部转嫁给中国人民。
为什么满清时期人民生活最差,这是有原因的。这样的事汉人王朝(除了宋朝被逼着)做不来,也不愿意做。
为什么在批判卖国时,宋、清都是反例,这是有原因的,内在的王朝气质。慈禧在哒清临终时总结出来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满清统治者来说,汉人都是外人,随便送。对蒙古也是这样啊。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唐打完大都就撤回去了,满清打完搞出一套盟旗制度才管好蒙古的,而且打蒙古也不是用火器
: 你总想着武力的问题,汉唐武力很强但武力只能打败蛮族而无法长久统治蛮族,满清能打败蒙古新疆西藏并不稀奇,但打完怎么管理好这些地方才是本事,满清对这些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力是以前任何中原王朝都达不到的
--
修改:tianc03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
没听过马尔萨斯陷阱?
再一个汉人从明末接近2亿,发展到清末才不到4亿。同期200多年间,世界各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又是多少?你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大部分都超过汉族。包括旗人也是远超。也就是说,考虑时代变化,中国人口增长是被束缚的。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生活最差为啥人口还能涨到四亿?
--
FROM 117.136.0.*
你清的清实录里写的很明白,乾隆末年才刚到3亿,光绪年才到了4亿。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算法搞笑,乾隆时期就四亿了好不
--
FROM 117.136.0.*
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已经明确说晚明人口1亿多了,这还是课本为了严谨保守估计的。
明实录里没统计隐户。满清搞了摊丁入亩,隐户没必要了,所以都能统计上来。摊丁入亩说白了也是一个维稳措施。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使按照清实录也是道光年间就有四亿,那按照明实录来看看,明末能有多少人
--
FROM 117.136.0.*
当然是以事实为准绳。这哪里是双标?
明实录里忽略大量隐户,这才是史实。所以现代研究明朝人口的,都不可能按照明实录来算。为什么课本会给出明朝人口1亿多的数字?那些编教材的历史专家比你明白多了。
至于清朝人口,首先清朝没有隐户的土壤,按清实录偏差不会太大,其次中国人口到了民国时统计就是4.5亿。有这个锚在,你清的人口能有多少?这是相互参照的。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就是明实录不算,明实录五千万就可以估计到近两亿,而到清就不能看研究估计,而要看清实录,所以研究乾隆四亿不算,必须得以清实录的3亿为准,你这双标的有什么意思
--
修改:tianc03 FROM 117.136.0.*
FROM 117.136.0.*
一亿多只是一个保守估计,课本还是得求稳。有的研究是2亿以上。
你前面说道光年到了4亿,我说光绪年才到,这里面不矛盾,主要就在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混乱。
清军和太平、捻的战乱,回乱,丁戊奇荒。清朝人口在咸丰同治年肯定是有降低。我说清末4亿人没有问题啊。另据民国初年公布的人口普查,大概4亿出头的样子。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是按课本,一亿多和近两亿差多少?太平天国捻乱少了多少人你自己心中没数
--
FROM 117.136.0.*
我说明末人口2亿是因为人家别人有研究。你的10亿有什么依据?
我给你的建议是,回去看你家的清实录,咸丰、同治、光绪年都是多少人口。
【 在 DavidSilv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咋不说十亿?自己随便估计就当所谓的事实? 就算按清实录,道光年间就已经四亿,在这里你又不按清实录了,非要说光绪年间才到四亿,你这数据不觉得搞笑吗?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