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二战前日本买美国的废钢铁
整天造谣有意思么?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一直掌握着萨哈林石油开发,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等原因,萨哈林岛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十月革命后,日本就借干涉之机,霸占了萨哈林石油资源,日本财阀1919年组建的北辰会垄断了萨哈林石油产业。后来,苏联以承认日本在远东共和国特殊经济利益,甚至出售萨哈林土地(不止石油开采权)为代价,收回萨哈林主权的努力,也因日本要价过高,而未果。再后来,由于形势好转,有利于苏方,苏联才从出售立场后退,只同意以资源优先租让权为条件谈判。同时,日本由于陷入一战结束后绵延不绝的经济危机,国内动荡不安,政府无力维持在俄国远东地区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日方最终同意以获得资源优先租让权为条件将北萨哈林交还苏方。1925年1月,苏日在中国北京签订《关于规范苏联与日本关系基本原则的条约》(简称《苏日基本条约》),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外,苏日签订两份附加议定书,在第二份约定平分勘探和生产区域,苏方对日方矿区的石油无收购权,而日方应成立相关公司来苏接洽后续事宜等。在此之前,受地理环境、开采条件、石油品质等因素影响,以海军省为代表的日本各界虽对萨哈林石油十分重视,然而当地石油产量一直没有达到预期。
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签署时,该问题的背景是,日本试图借德国之力扩大在北萨哈林的权益,甚至希望以德为中介收购北萨哈林。对苏联而言,即使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西部边境局势依旧紧张,东部边境急需相对稳定。可是,基于石油资源的极端重要性,苏联无法接受任何放弃北萨哈林的提案。根据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日本承诺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苏联对日提供足量石油,两国约定数月内签订新条约。但因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接踵而至,苏日两国均无暇举行会谈。1942年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逐步丧失制海权,距离本土较近的北萨哈林更加受到重视,尽管当时日属矿区年产量已不足2万吨。而作为未受战争影响的石油产地之一,萨哈林地区同伏尔加河流域一道取代受纳粹德国威胁的高加索地区,为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能源支持。1941年至1945年,萨哈林石油公司共生产300万吨燃料,几乎相当于战前10年的产量。除了石油之外,北萨哈林的天然气资源在战争期间得到充分利用,奥哈至哈巴罗夫斯克输油管线也建成投产,萨哈林石油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1943年,苏联在苏德战场上转入战略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每况愈下,日本比苏联更需要对方保持中立。同年7月,苏日代表重启谈判。翌年3月,苏日签订议定书,日本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作为交换,苏联向日本提供500万卢布,在战后5年内每年向日本提供5万吨石油。在战争条件下,该条约未能兑现,日本已无力将石油运回国内,其特殊权益实际上化为乌有。直至战败。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1941年4月的日苏中立条约,
: Sakhalin 的油田让渡给日本开发,
: 年产石油约 60万吨。
: ...................
--
FROM 124.64.22.*
你的这些,能证实你所谓日苏中立条约导致60万吨原油产量提供给日本的谣言?甚至有任何关系么?跟我说的有任何矛盾之处么?
十月革命后,日本伙同其他国家干涉俄国革命,吞并了俄属萨哈林,独自在该地开发石油资源。为了收回北萨哈林主权,远东共和国与苏俄(苏联)政府,利用石油资源同日方谈判,并借助欧美企业的影响向日方施压。1925年,日本迫于内外压力同苏联签订《苏日基本条约》,苏联才正式介入萨哈林石油的勘探开采活动。这就是事实的基本脉络。
1920年4月,日本在其他国家撤出远东地区的背景下出兵占领北萨哈林,企图独占萨哈林岛石油资源的开始,而非染指的开始。也非之前没有占据。此前,1918年4月久原矿业公司同斯塔霍夫商会签订了萨哈林石油开采协议。1919年,在日本海军省的协调下,久原矿业株式会社、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大仓矿业株式会社、日本石油株式会社、宝田石油株式会社五家石油公司组成北辰会,接替久原矿业公司履行上述协议,并在同地方政府协商后派遣二百余名专业人员到萨哈林开展石油勘探开采活动。
1920年尼古拉耶夫斯克事件爆发,俄国游击队渡过鞑靼海峡攻占北萨哈林,对原有官营财产予以接收。迫于形势压力,日本人撤回南萨哈林,石油产业相关活动暂告中断。为了稳定国内石油供给、保证前期投入不打水漂,早就蠢蠢欲动的日本政府旋即以游击队杀害日本侨民为由进占北萨哈林,控制整个萨哈林岛。看清楚了,该事件影响了日本占据石油资源利益(之前已经形成了占据石油资源的利益),日本借口侨民被杀事件,武装占领被北部,不是获得利益的开始,是保护已获得的利益,之前不是没有占据,是不用那么麻烦非得公开武装占领。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见附件图
: 日本之前控制油田是因为1920年的尼港事件,
: 不是你说的西伯利亚干涉。
: ...................
--
修改:Sabella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
闪烁其次的说什么1928年换取苏联四个油田,是什么意思?有任何证据表明日本获得了四个油田?
1928年至1937年间,萨哈林石油公司(苏联成立的)的产量基本上稳步增长,特别是在1929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后,石油产量一路飙升。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生产技术的改进,萨哈林地区石油产量已接近国家计划指标。
与此同时,日本的北桦太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虽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受1929年危机及其余波影响,后期增长相对缓慢且出现反复,产量被苏联的萨哈林石油公司赶超(1932年开始)。与北辰会相比,北桦太石油公司规模更大,开采能力显著提升,政府资助愈来愈多。
收回北萨哈林主权后,苏联广泛搜集日本占领期间积累并保留下来的地质、勘探和生产技术等信息。《苏日基本条约》规定,苏方负责勘探与开采区域的划分。为了限制日方影响力,苏方有意将工作区域划分成棋盘状并使双方产区交错分布。20世纪30年代,苏日曾多次约定共同考察北萨哈林油田,而且在共同勘探权限到期时约定将此权限延长五年。尽管双方均有一定的合作意愿,但由于目标相差悬殊,合作成效不尽人意。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包含石油在内的资源短缺问题愈加突出。在日本深陷中国战场之时,苏日关系持续恶化,日本在苏联承包的各项租让项目多数已无法落实,只有石油开采一项仍然有效。虽然开采协议依旧生效,但日本突然发现议定书中隐藏着“定时炸蛋”,即日本在经营过程中须遵守苏联法律,接受苏联劳动部门监管。在苏联政策日益收紧的背景下,北桦太石油公司更无法全力投入生产,产能暴跌。同时,突如其来的苏联肃反运动蔓延到遥远的萨哈林岛,萨哈林石油公司很多领导和员工因所谓的“里通日本”而遭受迫害。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控油田的生产权仍予以保留。
后面的问题,我前文详细说了,日苏中立条约达成的“日本承诺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苏联对日提供足量石油,两国约定数月内签订新条约”原则承诺,根本没有实施。苏德战争爆发,萨哈林石油资源变得对苏联重要起来,1941年至1945年,萨哈林石油公司共生产300万吨燃料,战争期间得到充分利用,奥哈至哈巴罗夫斯克输油管线也建成投产,为苏联的战争需要提了有力的能源支持。而,1942年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逐步丧失制海权,后面就算苏联肯卖,自己能产,也无法保证运回国内的量。何况,苏联本身也需要,且1942年,日属矿区年产量已不足2万吨……
直到1944年3月,苏日才签订议定书,日本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作为交换,苏联向日本提供500万卢布,在战后5年内每年向日本提供5万吨石油。在战争条件下,该条约未能兑现。甚至,日本之后提议以南萨哈林资源换取苏联石油的新构想,但遭到苏方的断然拒绝。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见附件图
: 日本之前控制油田是因为1920年的尼港事件,
: 不是你说的西伯利亚干涉。
: ...................
--
修改:Sabella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
连你说的哪点儿不对都看不明白,不知道还东拉西扯些啥?苏联自己愿意出口换钱,怎么叫换取,供应?那是出售好么?人家想停就停了,没啥约束,后来苏联干脆自己要用了。有保证供应内容的协定,也没实施。日苏中立条约根本没有相关提条款,只是承诺后续商议定立协定,以便达成原则上一致的立场。但,真签订都44年了,签的内容也无法实施。
日苏中立条约后,每年60万吨,提供给日本……你自己说说这些是你造谣,还是真的如此?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直接说哪里不对,正确应该是什么,
: 复制一堆无用的干啥?
: 1925年的日苏协议,北 Sakhalin 油田,
: ...................
--
修改:Sabella FROM 124.64.22.*
FROM 124.64.22.*
什么叫换取,供应?人家就是出口,卖。付款方式,作价方式,价格,都不影响这是销售给你。我也贴了,肃反影响以及日苏关系恶化等原因,停止了销售。25年条约到了抗战爆发,有的没的协议谅解,只有石油开采一项仍然有效,也就是日本分得的油田的生产权仍予以保留。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不叫出售,当时那些石油还在地下。
: 这是典型的资本提高生产力
: 对双方都有利的案例。
: ...................
--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