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ingleboy (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兔年说兔(二)“白兔御史”惹人厌
狐楚在《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an 22 08:46:59 2023), 站内
还有一种猜测:古代中国驯养的是“野兔”。“野兔”多灰色,白兔极罕见,算“中瑞”(中等吉祥物,赤兔算“大瑞”)。
据学者林仲凡钩沉,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唐代令狐楚在《为太原李说尚书进白兔状》中说:“白免寿千年,满五百,则色白。又曰:王者恩加耆老,则白兔见,臣伏以白为正色。兔实仁兽,来皆有为,出必以时。”意思是,只有王者尊敬老人,白兔才会出现。
在史书中,最早献白兔的记录是东汉光武年间,“日南(今属越南日南郡)徼外蛮夷献白雉、白兔”;曹操时,也曾“车驾东巡幸广宁,有白兔见于乘舆前,获之”,第二年,“并州献白兔”。在正史中,相关记录多达百余条。
为了献白兔,涌现出臭名远扬的“白兔御史”。
据《旧唐书》记,武则天时,曾任御史的王弘义因私宅周边的瓜农不肯白送瓜(应为甜瓜),谎称瓜田中有白兔,应献给武则天,让县令去捉,致瓜田被毁,时人称“昔闻苍鹰狱吏,今见白兔御史”。
明朝也有“白兔御史”,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四川巡抚都御史宋沧献白兔,得嘉靖皇帝欢心,“从此进瑞物者接踵,若宋沧者,亦可呼为白兔都御史矣”。
被献的白色“野兔”可能被皇家豢养、驯化,成了家兔,只是无法繁殖。在古籍中,不见家兔大量繁殖的记载,似也印证了,它与今天的家兔非同种。养这种兔不为食肉或用毛,只为皇家祭祖、狩猎和取乐,在民间应未普及。
--
修改:singleboy FROM 106.37.113.*
FROM 106.3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