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赵国可惜了,那么多名将,却选择了赵括
选赵括主要是因为他老爹曾大胜秦军,其次是赵括高谈阔论,喜欢主动出击,这点符合赵王意愿,耗不起;还有一点可能也是个原因,赵王年龄跟赵括比较接近,更有共同语言,廉颇年龄大得多,在赵王眼里,估计就是老顽固,没法交流
【 在 z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斗力仅次于秦国
: 有投奔赵国的乐毅,田单,还有廉颇、李牧;这么多名将,竟然选择了赵括。
: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 ...................
--
FROM 125.120.217.97
李牧带的部队主要是长城沿线代郡的,相对比较独立,后来李牧被杀,有赵王安插亲信夺兵权的意思,去替代的就有一个姓赵的。谗言只是导火索,后面往往有深层原因。
【 在 gxm247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牧廉颇,带的是部分兵马?还是自己没觉得不安?
--
FROM 125.120.217.97
廉颇比较丢分的是长平前期被二流将领王龁攻克两道防线,凭借第三道防线的地形优势才防守住,不像是诱敌深入或什么计谋,毕竟僵持时间很长了
【 在 thinksm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感觉李牧和乐毅 赵奢 比廉颇更厉害一些。
--
FROM 125.120.217.97
那是啊,赵括完全没经验,感觉纸上谈兵也不至于那么骚操作,几十万大军上来就全军突击,且不在行军补给路线上设防而被全部围住,轻易地跟大营阵地失去联系,还真是骚操作,而且最奇怪的是,几十万大军还被五千奇兵隔成两段,真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两面夹击还能干不掉这五千人?此外,还有秦那两万五切断赵军后退路线的部队,都是没有经过战斗就占据战略要地的,赵军的情报工作真是差到家了,就算你不派兵守路线上的要地,但凡有部队跟秦这两支部队发生遭遇战或者对其骚扰并报告大部队,也没那么快就能建好包围圈。被围后不及早抓紧时间强攻,居然待援,赵国有多少生力军家底他不知道吗?46天人相食了,才强攻。
【 在 thinksm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看来秦军比较猛。但是廉颇60多岁了,经验还是有的,肯定比赵括强很多。要不然秦国也不会自己上白起,使用奸计让赵王换下廉颇。
--
修改:Demigod FROM 125.120.217.97
FROM 125.120.217.97
就算没读过兵法,从常理也能知道要在第一时间突围,继续耗下去显然对自己更加不利,第一时间强攻,秦军的壁垒还没有完全形成,围堵的军队也不太多,他突了一把不成功后居然怂了,筑壁坚守待援46天才又不得不突围……
【 在 thinksm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粽馕迩耍看送猓褂星啬橇酵蛭迩卸险跃笸寺废叩牟慷樱际敲挥芯蕉肪驼季菡铰砸氐模跃那楸üぷ髡媸遣畹郊伊耍退隳悴慌杀芈废呱系囊兀灿胁慷痈卣饬街Р慷臃⑸庥稣交蛘叨云渖挪⒈ǜ娲蟛慷樱裁荒敲纯炀湍芙ê冒Α1晃Ш蟛患霸缱ソ羰奔淝抗
: ,居然待援,赵国有多少生力军家底他不知道吗?46天人相食了,才强攻。
: 要不然赵括他妈,蔺相如,都不看好赵括。尤其是他妈,肯定对比过赵奢和赵括 , 知道他比他爹差远了。
: ...................
--
FROM 125.120.217.97
赵国还有精锐为何不救?甚至没有记录行踪?让廉颇把精锐带回,是为了坑赵括吗?
赵括连回军路上两万五人都搞不定,甚至被中间分割两段的五千军队都搞不定,凭啥觉得能攻入秦军筑垒严防的大营?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故事要看来龙去脉,抽一段出来看,看不出所以。
: 冯亭前262年献上党,长平之战是260年,秦赵已经打了2年,赵国地盘比秦小,北面还和燕国在打,实际上就是没粮了,《战国策 齐策二 秦攻赵长平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 所以在廉颇坚守第三道防线时,赵国的补给已经差不多没了,再守下去就是必败,进攻更有可能邯郸赵王众将相议后的共识,但进攻众将也没有把握,最可能是最后只有赵括站出来。就像抗美援朝没人请缨挂帅的情况一样。
: ...................
--
FROM 125.120.217.97
我此前有贴说过反间计的背后往往是有原因,不管有没有反间计,赵国换帅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毕竟消耗很大,且此前廉颇损兵折将已经让赵国高层很不满。
其实赵国打不过秦国也正常,放弃上党退到下一道防线都是正常的,可以缩短补给距离,严守要塞这不需要太多的军队吧,但赵括的骚操作让全军覆没,那就很不正常了。
就算要打,也不是像他那样全军突击,武将出击,有前无后一个不留,这样的游戏打法啊,赵括说不上傻子,但是高手过招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何况他的操作远说不上高手,显然是没有经验的门外汉的操作。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孤证不立,你说这些细节都出自史记,但史记明显就是故意把赵括写成傻子的。对赵括的故事漏洞太多了。就算赵孝成王是傻子,中了反间计,但当时赵国丞相是平原君赵胜,反间计骗得过平原君?或者赵括是傻子平原君看不出来?
: 结合战国策所说的赵国缺粮,很容易看出史记胡说八道。
: #发自zSMTH@LYA-AL00
: ...................
--
FROM 125.120.217.97
还不知道是白起的时候,他就已经出招不正常了,大军能这么轻易全军出击,还不分兵守在来时的要塞,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按说纸上谈兵也应该知道这样去做啊,居然能被秦两支加起来不过三万的军队分割围困成两段,这跟知不知道对方是白起没关系吧?
就算认为是王龁,也不应该轻敌吧,连克廉颇两道防线,这都不能引起赵括重视的话,那得狂成啥样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起的援军突然出现,赵括脑子乱了。
: 相当于对手出盘外招,自己所有计划全错了。
: 一般人这时候都会“让我缓缓”。
: ...................
--
修改:Demigod FROM 115.220.253.62
FROM 115.220.253.62
长平之战秦战死30万的话,军队早崩溃了,除了围歼包饺子,没有哪支军队能承受这样的伤亡而不溃散,而且这句话是在邯郸之战后的,要说死的多,应该是在攻城以及魏国楚国联军攻击下。况且这样的概述,数据都没有明确,就跟汉武帝时候户口减半一样的描述,夸张手法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按史记里白起说法,长平之战秦军战死30万,王龁白起对廉颇赵括只打了个惨胜,怎么看出来赵括不合格的?按史记的说法,白起分了两路人马抄赵括后路才打成这样,那白起正面的兵力就不够赵军多,赢得就很险,如果主将还是王龁就已经被突破了。
: ...................
--
修改:Demigod FROM 36.28.155.74
FROM 36.28.155.74
他说这句话的时间节点是王陵攻打邯郸损失了五校秦军,也就是好几万,秦王请他出山,怎么不能说话?而且他是说伤亡过半吧?且随口一说,没有数据的论述水分太大,就好比十室九空,真的就死了90%?。
赵括的骚操作的具体描写你不看,就盯着这句分歧很大的话?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白起都没打邯郸,而且打完邯郸白起都死了怎么还能说话。而且原文说得很清楚时间点就是长平之战的总损失,就算白起说得夸张,就个折也有死20万。
:
: 长平之战秦战死30万的话,军队早崩溃了,除了围歼包饺子,没有哪支军队能承受这样的伤亡而不溃散,而且这句话是在邯郸之战后的,要说死的多,应该是在攻城以及魏国楚国联军攻击下。况且这样的概述,数据都没有明确,就跟汉武帝时候户口减半一样的描述,夸张手法
--
FROM 119.233.18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