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赵国可惜了,那么多名将,却选择了赵括
田单用过一次,打的很不咋地
【 在 z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斗力仅次于秦国
: 有投奔赵国的乐毅,田单,还有廉颇、李牧;这么多名将,竟然选择了赵括。
: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 ...................
--
FROM 221.238.245.*
赵括是元帅,负责大战略战术
大的方面,赵军被秦军围困一个多月是不争的事实,说明赵括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对他的评价没任何问题
赵军被困,战略已经没意义,大的战术也打不出来,只有小的战术战法,而这些是赵人几代人的积累练就的,正是这些具体战术、战备及单兵素质,小规模配合,对秦军造成伤害——而这些,和赵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按史记里白起说法,长平之战秦军战死30万,王龁白起对廉颇赵括只打了个惨胜,怎么看出来赵括不合格的?按史记的说法,白起分了两路人马抄赵括后路才打成这样,那白起正面的兵力就不够赵军多,赢得就很险,如果主将还是王龁就已经被突破了。
: ...................
--
FROM 221.238.245.*
我没说他不应该打决战,问题是你打成那个shi样子,还好意思说?
国家战略是让他去打决战,我没说这个的问题,问题你别进入死地啊
他就做了一个决定,进去了。。。。
进去后,被人堵在山谷里,进退不得,当然p战略都没得了
所以,显然不是我没看懂你 的,是你没看懂我的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没看懂吗?我已经把所有可能列出来了,还能有什么战略?
: 1.议和,郑朱已经去了秦国,如虞卿所料,被秦王拖住了。
: 2.坚守不出,“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再对峙下去全部饿死。
: ...................
--
FROM 221.238.245.*
呃。。。。合着我白说了呗。。。。
再总结一下
1、赵国整体战略失误,和赵括无关;
2、不得已进行决战,大家都认为赵括不行,但赵括认为自己行,还有赵王;
3、赵括率领一大批调过来的增援部队进入战场;
4、赵括作为元帅指挥战斗——由于就一场,说是战术也行——出现重大误判,主力被堵在山谷;
5、赵军大的战术已经打不出来,只有一条,突围——此时把赵括换成猪也行,将令就突围呗;
6、具体怎么突围,都是赵军平时训练的结果,和赵括基本没关系了。
7、秦军有损失,哪一步造成的?你觉得是4吗?
赵国四战之地,民皆习兵,战斗力很强,军队训练有自己的一套,这些和赵括的关系,大概是他爹做出过贡献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军战死了一半,30万人,赵军连被坑杀算总计也就45万。
: 白起作为战国末期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赵括输得很难看吗?
: [upload=1][/upload]
: ...................
--
FROM 221.238.245.*
读史书,还是的有点想法
秦军具体多少人,损失多少人,其实没有准确的数字
死伤过半,是白起对秦王说的,目的是不同意进攻邯郸,所以这句话,水分是很大的
你别不服气
你要知道,长平战后,白起是坚决主张进攻邯郸,一举灭赵的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韩、魏向率,兴兵甚众,即可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
: 伊阙之战白起不到12万人,全歼韩魏联军24万,连下61城。赵括和公孙喜比起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真看不出来赵括有多菜。
:
--
FROM 221.238.245.*
不否认这一点,你的观点也立不住啊
就算秦国真的损失这么大,跟赵括也没啥关系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赵括的指挥,赵军精锐好歹有粮食吃,必然造成对秦军更大的损失
另外,史料我说啦,白起要进攻邯郸啊
秦王知道吧,ok,秦王也要进攻邯郸啊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这些,一点史料证据都没有,你要否认我说的,请拿点证据出来
: 你都知道是白起对秦王说的,难道还敢谎报?秦王不知道军队的损失也是胡扯,秦国就2种职业,农民和士兵,这都能点不清数量,怎么统一的六国。
:
--
FROM 60.29.153.*
大神,我说的,都是你提供的史料啊
我只是梳理了一下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脑补这么多,有啥史料证据?
:
--
FROM 60.29.153.*
当然可以啦
【 在 joygpw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武将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吗
--
FROM 60.29.153.*
当时赵国其实还挺强的,这也导致齐国不愿借粮
而且白得了上党郡,眼红的也不少
加上外交搞的稀碎,还派人去了秦国,于是各国都看戏——正常说来,秦/赵谁胜也不要紧,失败方大部分军队还是可以回来的,到时候大家再支援,也不迟,可以利益最大化——不到俩月,赵军成建制被全歼,这是很少见的
当时赵国高层基本都同意撤掉廉颇,因为廉颇已经耗了三年,连个战略方案都没有;蔺相如当时病的不清,也没反对撤掉廉颇,只是他反对赵括去罢了
正常的话,换个人决战,胜利的一方占据上党,输的撤回来防守,找人支援,倒也没问题
谁曾想赵括打成被歼灭战?
【 在 ttyxi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不是赵国最高层缺乏定力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
FROM 60.29.153.*
你可这里搞笑呢?
爵位和职位不是一码事儿
白起是否看得起,和范雎是否以为他看得起,也不是一码事儿
白起在不想打的时候,说了个,“秦卒死伤过半”,你奉若至宝,同篇里,解释自己为啥当时主张打,你解读为,白起其实不能继续打。。。。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面史记写赵国用反间计,使范雎害怕白起功高影响他丞相地位,所以把白起召回也是胡扯。
: 白起当时是已经是二十级军功爵里最高的列侯,范雎丞相撑死也就是个18级大庶长,范雎爵位比白起低2级,白起根本看不上丞相的职位。
: 《史记·秦始皇本纪》直到秦始皇28年,丞相还是18级大庶长,在列侯、伦侯之下。白起不能继续进攻邯郸的真正原因是秦国打完长平也没有粮草了。
: ...................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