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的标志之一:回归年的测量和计算精度
先秦《尧典》:365-366日
西汉太初历:365.25日
南朝祖冲之:365.2428日
南宋杨忠辅:365.2425日
明朝邢云路:365.242190日(误差仅为0.000027日,此时仍优于同期欧洲的365.2421875日)
这个精度越来越高的。
虽然历经五胡乱华、金元入侵等文明大破坏,但中国的科技无疑在进步啊,螺旋上升的。天文方面的能力很有说服力吧。
--
FROM 117.136.0.*
补充一下唐宋时期的回归年计算精度:
隋 皇极历 365.2445日。
唐 麟德历 基本同皇极历,但改为365又328/1340日,朔望月长度为29又711/1340日,统一分母,便于计算。
唐 大衍历 365.2444日。统一分母后,以365又743/3040日为回归年长度,29又1613/3040日为朔望月长度。且比皇极历、麟德历精度略有提高(注,大衍历的编制者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129.22千米,对应地球周长为46519公里,比实际值高15%)
北宋 沈括 365.243585 优于唐朝大衍历,但仍不如祖冲之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秦《尧典》:365-366日
: 西汉太初历:365.25日
: 南朝祖冲之:365.2428日
: ...................
--
FROM 223.104.38.*
证明了地球自转在变慢,一天在变长……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秦《尧典》:365-366日
: 西汉太初历:365.25日
: 南朝祖冲之:365.2428日
: ...................
--
FROM 22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