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前秦苻坚,成和败好像都很突然?,什么原因呢
问题是六镇是魏孝文帝所谓汉化后。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用的,他重用王猛是以打压氐人豪强为代价的,文化融合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他等不起了。看看北魏在汉化前的崔浩案和六镇大起义,就可以知道民族融合绝不是简单政策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
FROM 118.117.66.*
六镇起义就是汉化走歪的结果,六镇的中下层没有从汉化中得到好处,苻坚的政策也是如此。
【 在 gongtsinese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六镇是魏孝文帝所谓汉化后。
--
FROM 223.86.204.*
比如整个接过来的郝鹏举,淮阴一丢,就反叛回去,还抓走了我党高官。
高树勋部,45年底起义,整整休息了2年啥也没干,也没能改过来,
到47年秋还是蠢蠢欲动,只能缴械打散。
吴化文是混编,而且那时候48年底已经大势所趋了。
其他基本是收编下层士兵,诉苦教育。
【 在 NIH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看解放战争怎么改编投降国军?
--
FROM 122.9.80.*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时山西没有能坚持坚持的人吗
: 窦建德也不是很厉害吧
:
有。有个城市的守军一直坚持,并且骚扰宋金刚大军的粮道导致宋军粮食供应一直不稳。
李世民反推过去,在城下满身血污,摘下头盔表明身份,里面守军呼喊哭泣,“唐军回来了...”
--
FROM 111.197.114.*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前顺风顺水很大程度是因为王猛,王猛一死,就像没了诸葛亮的蜀汉,而苻坚没有意识到,仍然要大举进攻,而且举国之兵出动,很容易动摇根基,这点就像隋炀帝,如果几万人试探寻找机会,那是不至于崩盘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氐人太少,此前有汉人大族支持,打东晋时候前秦里的汉人自然有所抵触。
:
事后诸葛亮的看,苻坚太不应该伐晋了。
王猛就看得很准,晋民心未失,不可伐。 别说你攻不下要崩盘,即便你攻下了,那么一大片地方,你靠谁去镇守呢? 兵没兵将没将的...
现在都已经是一堆的降兵降将了。
--
FROM 111.197.114.*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整个接过来的郝鹏举,淮阴一丢,就反叛回去,还抓走了我党高官。
: 高树勋部,45年底起义,整整休息了2年啥也没干,也没能改过来,
: 到47年秋还是蠢蠢欲动,只能缴械打散。
: ...................
最后四川“起义”的那一波,都是哭着签字的。
降军很多不稳,一有机会就闹事。朝鲜战场战局不太有利的时候有的原国军部队就整幺蛾子了
--
FROM 111.197.114.*
很多签了投降后,自己偷偷溜走的。
胡宗南系统,黄埔系军官比较多,比较忠于老蒋。
【 在 beansp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四川“起义”的那一波,都是哭着签字的。
: 降军很多不稳,一有机会就闹事。朝鲜战场战局不太有利的时候有的原国军部队就整幺蛾子了
--
FROM 122.9.80.*
没有把内部理顺。
【 在 Ttrump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秦苻坚,成和败好像都很突然?,什么原因呢
--
FROM 115.171.198.*
水平不错,打败过宋金刚,手下有刘黑闼和苏定方。不过遇上李世民这个怪物了。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窦建德打仗怎么样?
:
--
FROM 115.171.198.*
古代打仗三四个月算快的了,李世民打宋金刚之前还坚壁不出半年呢。
【 在 bhima 的大作中提到: 】
: 窦建德连孟海公都啃了四个月,和擅长骑兵野战的李二决战当然是很不利的,如果决战时刻是背城而战都不至于一战被擒的。
--
FROM 115.1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