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人的来源,古代只有西来说或陕西说。所有的其它说法都来源于近代,主要是在瑞典人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彩陶并提出彩陶及中国文化西来说之后。搜了一下网上的文献,下面从商人的墓葬、陶器、青铜器和体质等考古实据列一下商人的可能来源。
商墓特点:墓葬内多有长方形腰坑、殉狗,且越高级的墓葬占比越大、出现越早,更高级的墓葬还有殉人。大墓有墓道,等级从低到高由有甲字形墓道(墓南端)到有中字形墓道(墓南北端)再到有亚字形墓道(墓东西南北端)的王墓,在大墓墓道方面周墓也遵从了这一传统【1】。墓葬以南北向为主向(头向北),小部分东西向,殷墟王墓全部为南北向。
墓道:国内商代之前的类甲字形墓道墓葬(称作“凸字形墓”),最早出现在甘青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公元前2350一前2050年)的柳湾墓地中(【1-2】,文献【3】的179-180页)。青海柳湾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马厂类型墓葬,且墓葬群的主方向为南北向(头向北)。该地“墓葬形制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其次是带有墓道的凸字形墓。” 而且“一般说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较小,凸字形墓规模较大。”(文献【2】53页)另外,齐家文化(公元前2200年一公元前1600年)的甘肃磨沟墓地中也有墓道发现【4】。不过该地墓葬结构甚为复杂,略为小众的偏洞室墓约占72%。国内东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发现商代之前有墓道的记录。
腰坑:分为圆形腰坑和长方形腰坑两类,商人的腰坑形状属于后者。
圆形腰坑:见于屈家岭文化(公元前3300-前2600年)和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最早出现于河南西南淅川的黄楝树遗址(屈家岭文化):“这期墓葬中有3座土坑墓(成 人)与3座瓮棺葬(小孩)分别组成的合葬墓”。“上述几组墓中仅M15的人骨经鉴定为女性,但就另外二组墓的情况大体与此相同,故暂推测这几座土坑墓主亦为女性。”【5】可能是难产而死后的母子同葬。腰坑墓和同地的其它墓之间没有等级差别(随葬品、大小等)【6】。稍后的湖北郧县青龙泉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等遗址发现了更多的同类腰坑。除母子同葬外,大部分腰坑内仅有陶器随葬。【6】
长方形腰坑:黄河流域最早的此类腰坑见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甘肃永登蒋家坪:“蒋家坪遗址属于马厂类型中期的一座大墓,随葬陶器30多件,其人骨架下挖有长方形深坑,坑内分层埋猪、狗四只,人骨一具,人头一个。一具人骨为一老年女性,左臂缺手,头骨一侧被打破;一个人头为十几岁的少年,头骨被打得粉碎,放置在一个彩陶豆中。这老年女性应属奴隶殉葬,少年的头骨乃是人祭的遗留。”【7】这个墓是商代之前与高等级商墓形制最为接近的大墓,同时有腰坑、殉狗、殉人,只是不知道是否还拥有墓道。另外,青海柳湾墓地也发现过少量原始腰坑。“。。。青海柳湾墓地,曾发现六座墓的墓底靠脚端处挖有方形或长方形小坑,坑中放陶容器一、二件,。。。,其意义当与原始腰坑相类” (文献【3】197页)。
殉狗:墓葬内殉狗在上起仰韶文化早期、下至龙山时代有少量发现,集中分布在淮河(大汶口文化)一汉水中上游一线(仰韶文化)及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西北地区(仰韶文化)亦有分布【6】。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时期也发现有少量灰坑等地殉狗,但无墓葬殉狗,且青铜时代早期二里头文化遗址500多座墓葬无一殉狗,直至早商二里岗文化上层一期阶段同时出现墓葬中的腰坑、殉狗【8】。同时海岱地区在岳石文化阶段墓葬发现甚少,也没有发现墓葬中随葬狗牲的现象【8】。
首次出现大比例高等级墓葬殉狗的区域是石峁(距今4300~3800年)。以石峁为核心的河套地区文化统称为石峁文化,包括陕北、内蒙古南部朱开沟、晋北游邀等地【9】。该地区受齐家文化强烈影响【10】,常见齐家文化的典型陶器折肩罐和双耳罐、壁龛、猪下颌骨殉牲【11】和高等级墓葬中的“殉女墓”【9】。2022年在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了该文化的最高等级墓地(
http://news.hsw.cn/system/2023/0113/1574390.shtml),大型竖穴土坑墓中的10座一类墓有半数殉狗,另外石峁皇城台外的韩家圪旦贵族墓地最大的墓葬M1也发现有殉狗【9】。朱开沟遗址区的殉牲主要出现于类齐家的朱开沟甲类遗存大中型墓,但只有少量殉狗;附近类齐家的白敖包墓地流行偏洞室墓,殉牲类似但殉狗更多,69座墓中3座墓葬有殉狗现象【11】。
陶器:最典型的商人陶器为鬲(一种炊器),目前考古里商的断代分期就是用鬲做的。鬲是一种北方陶器,其具体演化过程见图【12】。最早的鬲出现于陕北的石峁和晋中的杏花文化。不过后者鬲谱系有中断,且在商代之后才出现殉狗【11】。鬲在中国北方地带龙山至夏商时期的分布见图【12】。在商代之前,鬲的传播东仅至太行山东麓,北仅至燕辽的夏家店下层,南仅至豫北黄河一带,其它东部、南部、北部地区基本没有陶鬲发现。
青铜器:商人的青铜器含高比例的高放射成因铅。高放射成因铅铜器最早见于二里岗期,兴盛于殷墟二三期,殷墟四期几乎绝迹(见【13】所引文献)。如图所示,在地域上,高放射成因铅铜器分布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13】,整体较偏西。
最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利平放在网上的一个关于杨官寨遗址的报告显示(如图),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殷墟中小墓组和陕西瓦窑沟青铜时代组(先周)【14】、甘肃磨沟齐家组最为接近,和山东大汶口组和湖北雕龙碑组的距离最为遥远。
文献:
【1】段清波,朱晨露,古代陵墓墓道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之四。考古与文物 2019 年第 5 期,64-70页。
【2】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文物出版社,1984年。
【3】胡晓林,中国全史-中国远古暨三代习俗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4】钱耀鹏,朱芸芸,毛瑞林,谢焱,磨沟墓地墓道埋人与殉人问题初步研究。西 部 考 古 · 第 七 辑,2013年,72-116页。
【5】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浙川黄谏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1-69页。
【6】郭志委,史前时期腰坑葬俗试析。考古· 2014年第6期,56-63页。
【7】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1页。
【8】李志鹏,商文化墓葬中随葬的狗牲研究二题。南方文物,2011年第2期,100-104页。
【9】裴学松,石峁文化墓葬初探。考古与文物,2022 年第 2 期,78-85页。
【10】马明志,河套地区齐家文化遗存的界定及其意义——兼论西部文化东进与北方边地文化的聚合历程。文博,2009年第5期,16-24页。
【11】包曙光,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12】马明志,中国北方地带史前至夏商时期陶鬲的谱系源流。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13】金锐,罗武干,宋国定,张素超,商代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矿料来源的调查研究。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87-94页。
【14】陈靓,瓦窑沟青铜时代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人类学学报,2000年2月,32-45页。
--
修改:azuresea FROM 114.107.55.*
FROM 223.244.97.*